
在同一所大學學習同一專業,在同一導師的指導下敬拜,或者同一個名字,同一天的同一個月,這個世界真的有這樣的巧合嗎?
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何尊教授,兩名同名研究所學生,最近偶然發現一次聚會談話,發現兩人是同年同一天出生的。
同一天出生,同名
兩個同學,一男一女,都是李歡。男生是2018年級的研究所學生,女生是2019屆的同一位老師。同學們互相叫李歡和小李歡。
更有趣的是,兩人的真實生日是1996年4月4日,但都沒有出現在他們的身份證上。李歡的父母在去戶口時将他的生日登記為5月4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沒有第一次發現命運。小李歡笑着說道。
盡管如此,兩個同名男子很快建立了聯系。"當她來複試時,我注意到了她。李歡說,從小到第一次遇到同名人。後來聽說小麗歡通過了複考,正式成為了同專業的姐姐,李歡随後主動聯系了她,向她介紹了畢業生生活和專業,并向她推薦了他的導師何尊,沒想到真的被配置設定到同一個導師。
有時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到來
這件事同名,有時又為兩個人加了很多"烏龍"。在一次公開學術研讨會上,北京科技大學鄧立志教授應邀在漢語發言,李歡負責餐飲和住宿。但會議當天,鄧教授受到了小李的歡迎,男生變成了女生,鄧教授一霧一霧,然後小李歡解釋後才緩和尴尬。
導師何尊也經常跟兩個李歡開玩笑,"因為同名,紙上簽名隻能帶來性别,否則别人就分不清了。"
據兩個人說,名字是長輩,兩個人的性格也用名字開朗大方。"但還是有一點差別,李歡龍屬于外向型,果斷的事情要做;而且我更慢,更熱,開始更害羞,煮得很好。"小李歡說。
"平時我覺得他們很開朗樂觀,關系也很好,像雙胞胎一樣,沒想到生日是同一天。該大學公共管理專業2019年研究所學生胡玲說。
促進彼此共同進步
因為這麼多"一樣",兩個人自然更熟悉。開學第一天,李歡帶着小李歡熟悉校園環境,幫小李歡搬運作李參觀學院。後來,兩人共同負責學術研讨會嘉賓聚餐、會議場地等事宜,經常需要在微信上交流,"每天都有時間聊天,感覺和自己聊天。"李歡說。
寫論文的時候,兩個人會經常用"自己"聊天,讓我的三省,"李歡今天去看文獻?李歡今天進步了嗎?李歡今天修改了他的論文嗎?"我覺得非常有效,可以激勵兩個人,同時激活氣氛。"小李歡說。
李歡和李歡
加油!
來源:人民網,綜合來源:楚天都市報
記者:肖揚
制片人:李代祥
編輯:李永喜
實習:關天軒、郭小龍
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