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鎮的漁隐圖

作者:書畫家影像網

在中國古代,漁、樵、耕、讀,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視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藝作品的主題,以表達作者避世遁隐的願望,其中尤以“漁隐”的素材最為普遍。時至元代,漢族文人仕進無門,社會地位驟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漁隐”就更頻繁地出現在繪畫作品中,其中以吳鎮的《漁父圖》最為典型。

吳鎮的漁隐圖

漁父圖 元代 吳鎮

圖中描繪的是江南水鄉的平岡叢樹,一漁父駕小舟逍遙于湖彎水色之間。全圖墨色蒼潤,山石、樹木、枝葉都注意到了墨色濃淡的交替運用,借以表現層次關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筆法多變,皴擦點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筆能力。湖山間幽僻清寂的意境躍然紙上,給人以遠離塵俗之感。吳鎮的《漁父圖》大都以秀勁潇灑的草書《漁父群》相配,詩、書、畫相得益彰。如此圖中所書:“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詩筒相對酒葫蘆。”詩為畫圖點睛,真切地表達出 “一葉随風萬裡身”的隐逸情思。

吳鎮的漁隐圖

溪山高隐圖 元代 吳鎮

畫面稍暗,山高卻圓潤,草木繁茂,山道險峻,山下溪水一泓,有着深山蒼郁幽深的氣氛。畫法上大體從巨然之法化出,披麻皴較為疏朗,墨色也較為溫婉濕潤,構圖飽滿。

吳鎮的漁隐圖

此圖取景江南水澤風光,近景畫江畔土崗,兩株大樹臨風而立,樹下置一茅亭,有蜿蜒小徑可穿越而過,直抵江邊。遼闊的江面上,波水清澈,近岸蘆葦處,一葉扁舟沉靜地漂浮其間。舟上二人,前者文士打扮,遠眺江面,後為童仆,靜坐撐篙。對岸遠巒幾重,煙樹迷蒙,房舍數間隐于林間,是一幅風情閑逸、寂靜清幽的山水佳構。山石線條勾寫柔潤,皴法出自五代巨然披麻一路,整幅畫面罩一層淡色水墨,充分掌握了大氣與光的表現。從畫上自題詩看來,所繪乃月夜江湖之景。吳鎮精通命理,崇尚道家精神,一生未仕。此圖及詩可謂是他樂情山水,笑傲江湖的生活寫照,河岸中托身漁父的高士,或是其煙波釣徒的自況與隐逸情思的寄托。

吳鎮的漁隐圖

洞庭漁隐軸 元代 吳鎮

吳鎮的漁隐圖

漁父圖卷 元代 吳鎮

圖中所畫漁舟有十五隻,漁夫有十四人,其分廣得宜。又參以優美的書法,取得詩、書、畫三者相得益彰的效果。作者下筆清奇,風神潇灑。山石用披麻皴,皴法細長而流暢,淡墨渲染,濕筆點苔,層次分明,有清雅隽永之緻。陂陀上的數棵雜樹,老枝槎枒,盤曲縱橫,以秃筆中鋒勾勒,樹葉與樹梢多作“介”字點與“蟹爪皴”,密處求疏、曲盡其态。

吳鎮的漁隐圖

秋江漁隐圖 元代 吳鎮

在層疊的山崖之間,一道飛瀑直瀉而下。蒼樹坡石間,安置著村屋人家,遠處則寫空闊的江山,一艘小漁船擺蕩于江心。全幅多用中鋒秃筆,皴法沉著有力,漬染渾厚,配合著巍峨的山崖與挺拔的松樹,倍覺雄壯厚重。

吳鎮的漁隐圖

蘆灘釣艇圖 元代 吳鎮

吳鎮山水畫中獨多《漁父圖》,通過“一葉随風萬裡身 的情景描繪,寄托他的隐逸情思。此幅即繪崖畔水面上一葉扁舟,漁父挂起釣竿,撥棹歸去,景色荒寂,情緻卻很閑适,形象傳達出“挂起漁竿不釣魚”的隐逸高士襟懷。作品構圖簡潔,用筆率意粗犷,墨色濃淡跌宕,風格雄放滋潤,反映了他晚年成熟的面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