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減”背景下,回答好教育的“新三問”

作者:日常惡魔
“雙減”背景下,回答好教育的“新三問”

"雙減"政策實施後,迎來了第一個教師節。百年規劃,教育為本。在向全體教師說"節日快樂"的同時,我們還必須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重新思考其在這個特殊節日中的目的和價值。

教育不是機器生産,不是生産線的标準零件。在"雙減"政策下,教育部強調,教學和教育訓練機構不應超前标準。近日,有媒體走訪杭州精英教育,提出自己孩子能力強,希望能提前學習,對方表示一對一教學,不提供教材,内容可以定制,"學習有實力,能學多一點"。随後,記者還走訪了納斯學院,對方也表示,教育局規定不允許提前,但可以根據兒童教學内容的情況進行定制。

根據兒童情況定制教學内容展現了教學人才,這自古以來就被人們倡導的教育理念所倡導。尊重差異是教學的前提,教師應杜絕"隻計分理論"的思維,區分學生的差異不僅僅是基于考卷上的分數,隻有盡可能接近試卷後面的人,關心自己的成長,尊重個體差異, 關心個體的獨特性,真正看到自己的差異,這樣的差異可能是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個性和不同的學習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有可能根據教材來教學。

離講台三英尺,人民教師不僅要完成知識的傳授,還要努力培養一個完整的人。德國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教育最大的秘訣是使人性完美,這是唯一能做的事。"每一位好老師都是學生成長的指南,他們将引領學生如何成為完整的'人'。一個完整的人應該是一個獨立人格、思想自由的人,是學會分辨善惡,具有人性之美的品質,是懂得面對成功與失敗,追求人生的意義。

家校結合,貼近每一個人,共同培養一個完整的人。教育事關千戶家庭的切身利益。為了不讓孩子迷失在起跑線上,更多的家長做出一些困惑,害怕自己的孩子學得不夠早,不夠學,不夠全面。學不夠。社會的"雞"比比皆是,父母盡力而為,絕不讓孩子落後。不知道,"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由教育部原副部長魏偉提出,他的意圖是:不要讓孩子過早地認出單詞,朗誦詩歌,學習英語,而是倡導家長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溫暖、健康、互動的環境。

教育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去名校,賺很多錢,買一輛好車,住一個人生成功的豪宅。我們正走在實作教育公平、改善教育制度和推動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在評價公共政策的得失時,要學會從曆史的角度看,從大多數人的角度來看待。

當老師、家長和學生在教育中能夠有機地互動時,老師認真負責,家長尊重了解,學生勤奮努力,讓老師不僅能尊重差異,根據自己的才能進行教學,家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更多的愛,最關鍵的是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等情況積極學習和成長,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雖然"雙減"政策針對的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但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注意,在政策實施後重新考慮教育的目的和價值。"我們現在在做什麼樣的教育?""評估教育品質的标準是什麼?""教師最重要的内在需求是什麼?"這是這位92歲的人民教育家餘宇向當代教師發出的"新三問"。這三個問題的回答需要全社會的行動和聯合行動,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路漫漫其程序,但線會來的。

溫/黃啟月 (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