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家珍:慷慨赴死為共和,壯烈犧牲後,未婚妻王清貞立志過門守節

作者:中孚鑒

共和國即使死了,也是繁榮的。如果一個共和國不成功,盡管它生來就有了恥辱,但最好是死去,驕傲,而不是被羞辱。

——彭佳珍

這是現代中國民主革命家彭家貞在刺殺梁璧之前寫的一封絕望的信,展現了一個革命者為革命慷慨犧牲的決心。

彭家貞出生于1888年4月9日,1912年1月26日,他殺死了晚清大臣、社會黨首領艾新覺羅梁壁,他本人在刺殺梁璧時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英勇犧牲,年僅24歲。

彭家貞雖然英勇犧牲,但并沒有白費犧牲,因為在他犧牲十多天後,清朝在辛亥革命的打擊下正式宣布宣統皇帝退位,不僅清朝滅亡,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結束了。

後來,民國臨時總統孫中山追授彭家貞"陸軍将領"稱号。

彭家珍:慷慨赴死為共和,壯烈犧牲後,未婚妻王清貞立志過門守節

那麼彭家珍有什麼樣的人生經曆呢?

讓我們來看看。

彭家珍,1888年4月9日出生,原名四川晉塘,今青白江區城鄉鎮。他的父親彭福恒是一位有教書的天才。由于清朝末年國力的衰弱和清政府腐敗無能,有為國效力的雄心壯志的彭福恒鼓吹工業拯救國家,以求強國。

因為彭福恒是個有才華、博學多才的,在他的影響下,彭家珍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讀懂四書五經,再加上他從小就有獨創的智慧,是以彭家珍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非常紮實的文學基礎。

随着年齡的增長,彭家貞看到,由于清政府的腐敗和軟弱,國家被列強欺負,國民生活艱辛,腐朽的清朝不能再單純依靠改革使國家富強。

1903年,15歲的彭家貞考入四川武北書院。四川武北學校是清政府以西方教育為例開展的新型教育學校。彭家珍進入這所學校後,下定決心用軍隊振興國家。

重要的是,在四川武備書院,有許多進步思想的教師,他們經常宣傳民主革命和民主的思想,這對彭家貞有很大的影響。

彭家珍:慷慨赴死為共和,壯烈犧牲後,未婚妻王清貞立志過門守節

1906年,彭家貞從四川武北書院畢業,然後赴日考察軍情,與志同道合的人接觸,結識了孫中山。在他們的影響下,彭家貞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了中國同盟。

1907年,彭家貞加入新軍行列。新軍是清朝為加強軍隊實力而組建的一種新型軍隊,主要以學習外國槍法和西方法律為基礎,完全利用西方的軍事體系、訓練和裝備,是以被稱為新軍,是當時清軍中戰鬥力相當強的部隊。

彭家珍加入新軍後,部隊駐紮在鳳凰山,他當時擔任排長。此時,彭家貞已經接受了革命思想,發誓随時為革命獻祭,是以此時他在新軍隊伍中秘密從事反清革命活動,經常宣傳民主革命的思想。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總統,此時決定清朝的戰敗,但清朝的一些頑固分子不願意失敗, 是以,他們繼續組織力量抵抗革命軍隊。

彭家珍:慷慨赴死為共和,壯烈犧牲後,未婚妻王清貞立志過門守節

1912年1月12日,清朝頑固分子舉行秘密會議,1月19日,以"君主立憲制維護協會",即"宗派社會黨"的名義發表聲明。例如,愛信京拉·龍比(Aisin Kyora Ryobi)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

梁璧可以說是宗社黨的上司人,武昌起義爆發後,他是武力鎮壓起義軍的堅定主張,也是清朝的重要頑固分子。

難怪梁璧是主張以武力鎮壓叛軍的頑固分子,因為他是清朝氏族人,也姓努爾哈赤弟弟八孫子艾信覺羅。

梁璧1877年生于成都,1899年赴日本留學,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6年回國。

梁璧回國後,先後擔任軍事訓練部軍事科學部主管、陸軍八級标準司令員、北方軍總法官、陸軍部軍事科學司司長、禁衛軍第一協會司令員、 和禁衛軍訓練部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這是辛亥革命的開始,是以也被稱為武漢守義和辛亥守義。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朝梁璧皇帝強烈主張以武力鎮壓起義軍,反對使用袁世凱。然而,雖然梁璧反對使用袁世凱,但袁世凱當時具有很高的影響力,是以最終袁世凱被賦予了沉重的責任,擔任内閣總理,并将馮國璋調到禁衛軍指揮部,進而奪取了指揮禁衛軍的實際權利。

彭家珍:慷慨赴死為共和,壯烈犧牲後,未婚妻王清貞立志過門守節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月12日,梁壁等清朝頑固分子組成"宗派社會黨",繼續組織力量抵抗起義軍,反對南北和平,退位皇帝。

1月19日,梁碧等人組成的"宗派社會黨"宣布罷免袁世凱,鐵亮任總司令,并組織軍隊與叛軍進行決戰。

當時,梁璧是宗社黨的上司人,袁世凱當時掌管重兵制,控制着北洋軍,梁璧等宗社黨反對南北和平,更是反對退位皇帝,是以想從袁世凱手中奪回軍事權力。

然而,袁世凱想趁辛亥革命的契機,趁着起義軍對清朝的進攻,脅迫和誘導清政府和革命軍進行和平談判,這樣他才能收獲利益,奪取革命勝利的果實。

在這種情況下,南北之間曾經形成對抗的局面。

為了掃清反清革命道路上的障礙,彭家珍認為小偷應該先抓到王,于是他自告奮勇,決定冒着生命危險刺殺梁壁。

通過研究,彭家珍覺得,最好的暗殺方式就是直接到門口去暗殺。他知道這次旅行很危險,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但他仍然決定為了革命而做這件偉大的事情。是以,在去刺殺梁璧之前,彭家貞就此寫了一封緻命的信,其中有一封是上面提到的:"共和國成功了,雖然在死亡中光榮,但共和國并不成功,雖然也受到羞辱,但光榮地死去總比被羞辱要好。"

這意味著,如果共和國成功了,即使我死了,我也是值得的。如果共和國失敗了,我仍然活著,但我還不如死去,而不是活著被羞辱,我應該死在我應得的東西上。

彭家珍:慷慨赴死為共和,壯烈犧牲後,未婚妻王清貞立志過門守節

1912年1月26日,彭家貞為了以防萬一,特意攜帶了兩枚炸彈,然後穿着清軍的衣服,提前在梁璧的府邸前等候。

彭家珍等了很久,沒看到梁璧回來,就在他準備離開的時候,正好碰到了梁碧的馬車返程。

梁璧回到家門口,剛從馬車上走下來一腳,就看到一個穿着清軍裝的年輕人走在他面前。

梁碧定睛了眼睛,發現自己不認識眼前的人,同時也發現年輕人沒有說話,反而擋住了路。

梁璧覺得不對勁,想趕緊趕回屋,可是這時年輕人突然掏出一枚炸彈,還朝梁璧扔去,一聲巨響後,梁璧的左腿斷了,已經倒在了地上。不幸的是,這名年輕人被彈片擊中頭部,英勇地死去。

這個年輕人是誰?他就是彭家珍。

梁璧雖然左腿被炸傷倒在地,但當時并沒有死,而是兩天後因傷勢過重而死。

彭家珍:慷慨赴死為共和,壯烈犧牲後,未婚妻王清貞立志過門守節

由于梁璧的死,南北之間的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就是在彭家貞死後幾天,清朝玄通皇帝宣布退位,是以彭家貞沒有白白犧牲。

因彭家貞刺殺梁壁,孫中山後來追授他"陸軍将領"稱号。可以看出,他刺殺梁璧的影響在當時是多麼重要。

彭家珍英勇犧牲,享年24歲,其實在他臨終前,他還有一個未婚妻,那就是王清珍。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彭家貞犧牲之前,他們并沒有舉行過婚禮。

然而,在彭家貞犧牲後,王清珍決定過門為彭家珍守慶節,并舉行了一個人的婚禮,嫁給了彭家。

王慶珍的父母早逝,後來她的叔叔張鵬山一直照顧和撫養她,她長大後,張鵬山覺得彭家珍是個天才,于是他把王青珍配給了彭家珍。

當時,彭家珍和王清珍雖然已經決定了家事,但直到後來彭家珍要去日本的時候才見面,張鵬山知道這件事,是以他邀請他到家裡,以示他打算送他走。當時,王青珍透過窗簾默默地看着後房的彭家珍,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後來,彭家貞接受了日本的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直到後來刺殺梁壁,英勇犧牲,他和王清珍沒有時間成為親戚。

彭家珍:慷慨赴死為共和,壯烈犧牲後,未婚妻王清貞立志過門守節

彭家珍犧牲後,未婚妻王清珍并沒有因為犧牲而放棄他們的感情,決定嫁入彭家,為彭家觀賞節日。之後,她為自己和彭家珍舉行了"一人婚禮"。

當時,王慶珍将婚禮場景定在成都燈籠街的一處宅邸,那是彭家珍父親的故居,當時門外的燈光五彩缤紛,王慶珍戴着花轎子走進彭家的大門。

在轎子前,一名男子拿着一根長長的繩子,上面刻着"正義烈士将軍彭恭君的妻子通過大門并觀察節日"。

當時,王慶珍的舉動也讓四川軍政府省長和副省長驚慌失措,他們都在現場被押送。

當時,王青珍年僅23歲,她發誓要"願意為彭家珍觀歡節",後來她收養了一個孩子,作為繼續為烈士彭家珍香的标志。

随着時間的流逝,王清珍也逐年老去,到1963年12月,王青珍76歲,正是在這一年,她因病去世。

彭家珍:慷慨赴死為共和,壯烈犧牲後,未婚妻王清貞立志過門守節

王清珍一生窮困潦倒,一生都為彭家珍守着這個節日,獨自撫養孩子,沒有怨言,也沒有後悔。臨終前,她許下了一個願望,希望能和丈夫彭家珍一起下葬,這是她最後的願望。好在後來,王青珍的願望終于實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