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作者:讀書悟道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大唐開國元勳,在李淵的死忠粉中,劉文靜和裴寂這兩位算是排得上号的。不過這兩位的結局都挺令人意外,一個被李淵誅殺,一個被李世民折騰到去世,更奇葩的是,同為死黨陣容,這兩位在武德年間還互看不順眼,最終李淵隻好二選一,将劉文靜給殺了。

劉文靜死了,那麼裴寂就好過了嗎?非也,沒過多久就遇上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赢得了繼承大統的權利,裴寂的好日子也就結束了。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劉文靜和裴寂如何成為李氏父子争權奪利的替死鬼和犧牲品,這其中的故事就有些複雜了。我們先從劉文靜和裴寂的個人恩怨說起,正是因為如此,李氏父子才好利用他們。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8">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h1>

劉文靜、裴寂和李淵,這三人原本都是好朋友,但是随着着李淵地位的變化,朋友間的味道也變了。

劉文靜是個文人,骨子裡有着文人的劣根性,就是恃才傲物,心胸狹窄,但他的才華也确實是一流的。他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爺爺是北周的石州刺史,爸爸是隋朝的進階将領,這樣的家庭背景也注定了,他的一生絕不會平庸。

時值天下大亂,對于有顔值有才華又有抱負的劉文靜來說,這是個大展拳腳的時代,他要開啟自己的政治創業。緣分不分男女,都很奇妙,在茫茫人海中,他為自己選擇了一個主子,這個人就是太原留守李淵。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當時李淵正在謀劃起兵造反,這個想法與劉文靜不謀而合。經過一番考察,李淵認為劉文靜可以重用,于是交給了他一系列的重任。比如招兵買馬,劉文靜弄了幾萬人馬;比如解決突厥問題,消除李淵的後顧之憂;再比如,李淵圍攻長安的時候,派劉文靜防守隋朝大将屈突通,最後成功俘獲了屈突通,立下了汗馬功勞。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劉文靜任大丞相府司馬,進封光祿大夫、魯國公。武德元年(618年),李淵稱帝,劉文靜被封門下省納言,正三品,相當于宰相。

可以說,劉文靜的晉升之路是随着他的功績上漲的,但為什麼他的政治地位比裴寂要低呢?他很不服氣。他認為裴寂隻不過擅長溜須拍馬,取悅李淵,卻可以做到尚書右仆射(從二品)、魏國公。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此時他們的差距還不算太遠,後來劉文靜随同李世民出征讨伐西秦霸王薛舉,由于李世民半路發燒生病,軍務全權托管給劉文靜和殷開山,結果吃了大敗仗,劉文靜是以被撤銷了一切職務,這下與裴寂成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為了争回面子,一個月之後,李世民、劉文靜等人再度發兵,成功将薛家父子剿滅。劉文靜以為李淵會給他恢複所有官職,意外的是,李淵隻恢複了他的爵位,加封的卻隻是個民部尚書,還是裴寂的下屬。

這讓劉文靜很是惱火,但又不能拿到台面上說,為了洩憤,每次有裴寂在場,裴寂說東,他必說西,起初李淵以為他們倆真的是觀點不一,但後來李淵算是看明白了,原來這是劉文靜在故意搞事情。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說實話,裴寂确實不如劉文靜,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部将黃子英、宋金剛入侵太原,裴寂自告奮勇前往平叛,結果大軍還沒到達目的地,就被宋金剛打得落花流水,為了反擊他還放火燒了黃河沿岸百姓的口糧,差點河東就暴亂了。

為了找回點面子,裴寂找了夏縣農民呂崇茂來攻擊,悲劇的是,裴寂再次敗北,灰溜溜地逃回了長安。李淵為了安撫朝中大臣的情緒,将裴寂送入大牢,但是沒過幾天,他就又出來了,仍舊是李淵眼前的紅人一枚。

那麼李淵為何要寵愛一名這樣的大臣呢?其實李淵寵愛的不是裴寂,而是他身後的河東門閥士族。裴寂出身河東裴氏(西眷裴氏),中古時代一個以河東郡為郡望的裴姓士族,發轫于東漢,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裡是一個盛名久著的望世家族,在唐朝産生宰相17人。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無獨有偶,再看李淵身邊的蕭瑀、封德彜、陳數達等人,蕭瑀出身蘭陵氏,是江南南梁皇室的後裔,是楚地後梁皇室的代表,他的存在就代表了楚地在朝野的政治地位。封德彜的父親是北齊太子太保,母親是範陽盧氏,妻子是河東楊氏,他的存在代表的是河北、山東等地在朝野的政治地位。陳數達是南陳皇室成員,他的存在幾乎代表了整個江南的政治形象。

也就是說,李淵的理念是團結門閥士族,一切以穩定和發展為主的治國思路。如此說來,裴寂的政治性遠大于劉文靜,為了拉攏裴寂,李淵還讓趙王李元景娶了裴寂的女兒為妻,兩家結為了兒女親家。是以,劉文靜在政治地位上與裴寂相争,從理論上講是根本不占優勢的,而且也是在自尋死路。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但是,劉文靜之死有自作的成分,裴寂隻是給了他最後一擊。先是他自傲,酒後狂言要殺了裴寂,一解心頭之恨。之後又覺得自己犯了太歲,請了幾個巫師前來家中驅邪,這種事情是禁止的,因為在宮廷鬥争中常有人用這種方法詛咒對手,是以,官方嚴格禁止這樣的“厭勝”之事。

按理說劉文靜在自家鬧點動靜,隻要不傳出去,誰會知道。悲劇的是,人要是該倒黴,喝涼水都塞牙,自己一個失寵的小妾出賣了他,并且還将他要殺裴寂的事也捅了出去。最後李淵也知道了,捉拿劉文靜來問訊,而負責審訊的卻是劉文靜的對手裴寂,這不等于是撞槍口嗎?

李淵這樣的做的目的已經很明顯,在劉文靜與裴寂之間,他自然選擇要保的是裴寂,是以最後劉文靜的罪名定成了謀反,盡管滿朝大臣一片嘩然,但李淵就是要搞事情,不僅要搞事情,他還要把事情搞大,殺了劉文靜,他要壓一壓老二李世民的氣焰。

那麼劉文靜和李世民有什麼關系呢?關系大了,關系到大唐江山的穩定。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06">李氏父子互相壓制</h1>

就在劉文靜被打入大牢要受死時,李世民火急火燎地進宮來找李淵。他說,陛下呀,劉文靜是太原起兵的倡議者,論資曆論功勳,他都不該死。他之是以變成這樣,主要是因為與裴寂的地位相差太懸殊,進而心生不滿,口出怨言,但謀反之心是肯定沒有的。

李世民說的話,李淵當然知道。隻是李淵還知道兒子與劉文靜的私交甚好,李世民年輕氣盛,十分愛惜人才,是以很看重劉文靜。但此時,他實在不該去為劉文靜說情。因為李世民的出現讓李淵産生了警惕,一個是骁勇善戰的秦王,一個是足智多謀的謀臣,這樣一對組合還不把李唐天下給拆了?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李淵的懷疑并非多慮,在造反的事業上,李淵比李世民更有經驗,當時的秦王府和太子府之間的那些小九九,李淵也早看透了,說不定他也一早就預料到,這兩個兒子遲早會有一場較量。如果李淵給了李世民面子,将劉文靜給放了,這等于為秦王府添磚加瓦,拆的是太子李建成的台,太子是他選的,也是符合法統的,這樣不合規矩的事,不論作為帝王還是父親,他都不能做這樣的事兒。

劉文靜的最後一刀來自于裴寂,他對李淵說,劉文靜的才能和謀略都在衆人之上,但此人生性險惡,留着遲早是個禍患。言外之意就是說,如果不處理好此人,日後要是他投奔到别處,後果不堪設想呀。

裴寂的一番話讓李淵下了決心,一個人的才華可有可無,但潛在的威脅必須鏟除。于是,武德二年(619年),離李淵起兵不過兩年,跟李唐開國不過一年,一代開國功臣劉文靜被賜死,時年52歲。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07">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h1>

劉文靜死後,李淵對李世民的防備更甚了,雖說李世民還被封了天策上将,但那隻是為了堵住衆人之口,因為李世民的功勞确實很大。

但在李淵眼中,李世民長期在外統兵,習慣了大權在握,性情已然大變。平日裡他招攬人才、收買人心,他門下的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從來都是唯秦王獨尊,把他這個皇帝也不怎麼放在眼裡,這是一個壞兆頭。

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君臣關系第一,之後才是父子關系。李世民再牛叉,在李氏家族也隻能排第三。但李世民借着父親的恩賞當政治資本,用來挑戰帝王的權威,這是李淵所不能容忍的。

更何況,李世民與李淵後宮的關系也不好,與太子府和齊王府也沒好到哪裡去,是以,李世民在當時是很孤獨的。但是造成這樣的狀況,也不能全怪李世民觊觎皇權,李淵這個做父親的也有問題。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首先,李淵稱帝後,沒有将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給了李世民太多的機會。比如當時太子府、秦王府、齊王府和李淵,父子四人都可以朝臣發号施令,那麼下面的人聽誰的呢?朝臣執行的标準是,誰的指令先到就聽誰的。這樣一來,濫用職權攫取政治資源也就很自然的發生了。

其次,李淵當了皇帝後,對後宮妃嫔尤為熱衷,而李世民與後宮關系又不好,又常常在李淵高興的時候長籲短歎,是以,李淵的妃子們認為李世民對父親不敬,李淵百年之後,對她們更是一種威脅。

再者,李淵也不注重提拔新人,你看看李淵混到最後,身邊還是那幾個人:裴寂、蕭瑀、封德彜和陳叔達等人,這說明李淵并沒有加強自身建設。

最後,秦王府與太子府的沖突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那麼一場政變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李世民能從玄武門之變勝出,隻憑了一個字,那就是“狠”。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08">裴寂的最後時光</h1>

事實證明,李淵失敗了,敗給了兒子,也敗給了自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終于輪到李世民做皇帝了,裴寂也感覺自己的好日子到頭了。

貞觀三年(629年)正月,一位名為法雅的和尚在長安城引發了一場風波。據說法雅是太上皇李淵的座上賓,可以随便出入太極宮。在宮裡待的時間長了,也聽說了不少前朝舊事,為了顯擺自己的神通廣大,他一時沒把住嘴,能說的不能說的都說了出去。

李世民得知此事後,先是下了法雅的腰牌,但并沒有堵上法雅的嘴,此後這位和尚心生怨氣,幹脆把存貨全都抖露了出來。最後李世民隻好把他抓了起來,一審問,人家說這是裴寂讓他這麼幹的。

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裴寂表示自己和法雅隻是有些交集,根本談不上熟悉。他的辯解在李世民眼中毫無用處,因為他們倆之間全是舊怨,李世民上台重點打擊的就是裴寂這種門閥士族。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裴寂就被一個法雅和尚搞得失去了所有職務,損失了一半封邑,最後被打發回莆州養老去了。裴寂前腳剛走,後腳李淵就說他要搬出象征權力的太極宮,搬到弘義宮去居住。太極宮算是七星級的總統套房,而弘義宮不過是一個五星級的親王飯店,李淵此舉意義很明顯,他要全面交權,自己早就不是權力的中心了,還賴在太極宮,那麼世人會怎麼看待李世民這個皇帝,怎麼看待貞觀朝?

是以,李淵還是很明事理的,李世民把他的親信裴寂打發回去養老,這其中意味也再明顯不過了,就是要他全面完成皇權的交接。

李淵搬出太極宮也就算了,日子可以稀裡糊塗地過。但裴寂就不一樣了,盡管回到老家,他做起了宅男,但還是有不少麻煩找上門來。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忽然有一天一個精神病跑來說他是個有天命的人,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裴寂已經很低調了,也不想再惹出任何是非,他要消滅這個流言,辦法就是把流言的制造者和傳播者都給殺了。

制造者很快莫名其妙地死了,那個傳消息給他的人,他也派出了親信恭命去刺殺,誰知恭命沒辦成事兒,讓那人給跑了。裴寂當時并不知情,後來恭命又因私賣糧食,被裴寂發現後送了官,為了活命,他居然出賣了裴寂,把傳言說裴寂是天命所歸的事,追殺傳播者的事,都給抖了出來。

身在長安的李世民很快便知道了這件事,本來就想收拾你,你還主動送上門,再不收拾你,那我就是傻。于是,李世民也抓住機會,就像當年李淵殺劉文靜一樣,給裴寂定了四條大罪,條條都能要其性命。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但李世民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既要處理你還要彰顯他的胸懷,最後給了裴寂一個“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發配到了靜州。

靜州,位于現在的四川廣元旺蒼區,氣候潮濕炎熱,疫病滋生,對于裴寂這個北方人來說,能留下半條命就不錯了。

然而到了靜州,他還是麻煩不斷。他到了沒多久,羌人就造反了,随後便有人上報說此事與裴寂有關,說他想造反,不過這次李世民并沒有采信。

李氏父子搶權,劉文靜是替死鬼,裴寂成犧牲品,最後赢家一字勝出劉文靜和裴寂互相拆台李氏父子互相壓制勝者為王,隻用了一個字裴寂的最後時光

實際上,這些發生在裴寂身上的事兒,都可大可小,尺度都在李世民手裡。到了貞觀三年(629年),李世民一旨讓裴寂傳回長安修養。然而遺憾的是,裴寂早已被 折磨得不成人樣,回到長安沒多久就死了。

死後,李世民倒是沒有虧待他,追封他為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也算是成全了他的身後之名。不過與此同時,劉文靜也平反了,李世民同樣追封了他所有官職,還讓他的兒子劉樹義襲封了魯國公的爵位。

劉文靜和裴寂這一對冤家,活着對着幹,死後總算都圓夢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