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作者:缙雲山人

缙雲山上的缙雲寺在唐代曾經被唐宣宗皇帝賜題名為相思寺,為何唐宣宗要将唐高祖李淵皇帝賜題過的“禅真宮”改成為相思寺呢?

原來缙雲山上,離缙雲寺左側,約二百米遠處有一壁懸崖,懸崖高約七八十米。此懸崖石突凸上,有石刻“相思岩”三個大字。

據說相思岩附近長有一種竹子,名日相思竹。除了相思竹處,林子裡還活動着一種紅嘴,頭冠上有二長長的羽毛,綠翅,赤腳,黃色翹尾的鳥。這種鳥常常成雙成對的嬉戲在相思岩上的樹Y上,她們在歡悅跳躍在樹稍上,飛翔在竹林中。她們不時互相發出一種美妙的,像有唱歌般的弦律啼鳴聲,是以土人叫此鳥為相思鳥。

更為奇特的是有人将相思竹做成的竹笛,吹起來那竹笛音色也特别美妙動聽,另相思岩上還有一種相思樹,這種樹的葉子非常非常紅,極其鮮妍,在陽光下,紅葉透明極好看。相思岩上的一些小樹枝上,還布滿了一層層的,極其繁雜的紅色小果子,又有人稱為相思豆。

不過我這裡就不想講相思岩的民間傳說故事,而是要講相思岩上的那摩崖石窟裡的石刻造像的揭秘故事。

相思岩石刻題字下方有尊石窟,石窟裡雕刻有五尊佛像,即中心一尊大佛像,大佛像上方左右分别有兩尊男性佛像;下方也有二尊佛像,但下方二尊佛像卻非常特别,左尊佛像好似是個女性的菩薩像,而且形象上看似有官帽穿戴;右邊一尊菩薩像則像個幼稚男童,這男童的左手卻持一權杖樣的法器。

我初看這石窟造像無論如何也聯系不上佛經上的什麼典籍故事。後來,我看了門票上的導遊圖,說是相思岩摩崖石刻是宋代的作品,我再細看了石刻菩薩的服飾和面容,才晃然大悟,此摩崖石窟的佛像造像并不是岀自什麼佛經故事,而是出自于大宋王朝當時的時代背景的真實寫照。是以,我判斷此石刻完成年代應是在宋真宗駕崩後,劉娥皇後垂簾聽政後的濃縮版的石窟情景圖。

為什麼?因為一般寺廟裡的佛像或摩崖石刻佛像,大多是一佛兩侍為主,如釋迦牟尼為主,一邊是迦葉弟子,另一邊是阿弟子,左右兩邊是相向對侍站立,呈侍奉狀态。可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造像則有五個菩薩,成了一佛四侍(或說一主四侍),而且全部造像都是正面對着朝拜者,完全沒有主拜神像的位置。顯然,這不是佛經圖案,而是一副世俗社會裡的現實生活情景圖。那麼這幅摩崖石窟的造像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這個還得從宋真宗時代背景去找邏輯。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駕崩後,宋真宗的唯一兒子叫趙祯,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當時,趙祯隻有十歲,這麼小的孩子不可能來執掌大宋王朝的政局,是以大宋王朝的大權實際上是由劉娥皇太後所掌控着。三年過後,大宋王朝的很多官員怕劉娥擅權,成為新一代的呂後或武則天,他們天天上書,竭力要求劉娥皇後還權于趙祯,是以劉娥皇後為堵大臣們的口實,開始了在朝上垂簾聽政。

解讀此石窟的中心是:中間大佛像為宋真宗,上面左右的菩薩為,左尊是宋高祖趙匡胤,右邊的宋太宗趙光義。因為宋高祖和宋太宗間,雖然按大宗王朝的排序是二代皇帝,但按血緣輩分卻是同代人,即兩兄弟,是以上面兩旁的菩薩雕塑得同樣大小。石窟造像中間佛像的下面則完全不一樣,左邊似女性的菩薩實為劉娥皇後,右邊菩薩造像實為後來的仁宗皇帝趙祯。此圖是塑造的是劉娥皇後的垂簾聽政的情景畫。

為什麼本山人要如此解讀此石窟的造像呢?據史載披露,劉娥生下來就父母雙亡,還在襁褓之中的嬰兒劉娥被送到娘家哺養,但娘家破敗,娘家親戚就帶着劉娥開始四處流浪,以乞讨為生,不久被遺棄。

正好缙雲山上缙雲寺慧歡禅師,他此時為重修缙雲寺和溫泉寺募捐而出遊,他遇到了孤兒劉娥,他就收養了劉娥,并将她帶到了缙雲山。慧歡禅師非常喜歡劉娥,将她留在缙雲山的相思寺裡,平時劉娥就在缙雲山相思寺旁的缙雲書院裡作伴讀。風裡來雨裡去,劉娥在缙雲山裡長到了十多歲,後來遇到了為相思寺和溫泉寺裡佛像貼金的龔美銀匠,二人相愛,在慧吹禅師的主持下,二人成婚後就離開了缙雲山。

劉娥在缙雲山生活的十年,那是十分幸福的十年,也是非常幸運的十年。劉娥在缙雲書畫院裡不但學到了文化知識,還了解了儒道釋的知識。劉娥在這安靜的環境裡,不但出落成了個大美人,而且她的聰慧,精通了很多藝術,是以她才藝非凡。史書上說,劉娥尤以唱歌一絕,敲鼓一絕,跳舞一絕,她還有繪畫一絕,服飾裁剪一絕。可說她是集博學才藝為一體的大美人。

然而,劉娥出缙雲山後,并不順利。龔美的銀匠活非常冷清,為了生存,二人隻得四處流浪。有時不得已,劉娥隻得拿出她的獨特本領,以賣唱和敲鼓,跳舞來維接生計。劉娥因歌唱得好,敲鼓,跳舞樣樣精通,加上貌美,反而讓龔美顯得笨拙,一點銀匠活也沒有。是以人們都以為二人是賣藝為生的,當時朝迋上的很多重臣們就特别恥笑劉娥,說劉娥為流浪美歌女。

也就是這樣,劉娥才被當時的襄王看中。在襄王手下一個叫張耆的家将合計下,張耆給了龔美很多錢财,對外聲稱二人為兄妹關系。這樣使得劉娥進了襄王的王府成了襄王的寵愛。這個襄王極賞識劉娥的美貌和才藝,劉娥身上有種民間美女那種天生質樸的氣質,加上劉娥的才藝,那是皇宮裡所有美女都缺少的自然東西,是以襄王極其寵愛劉娥。

襄王後來成了太子,當宋太宗駕崩後(997年)。自然,趙恒太子于鹹平元年(998年)正式繼位,這就是大宋王朝第三個皇帝宋真宗。宋真宗繼位後,就迫不及待地将劉娥接回皇宮裡。由于宋真宗的皇宮裡已有郭皇後,還有衆多嫔妃,初入皇宮裡的劉娥地位還較低,是以宋真宗稱帝的同年(998年),宋真宗隻能将太宗皇帝讀過的竼經二百四十卷送到缙雲山相思寺來收藏或供奉。但此事卻十分重大,宋真宗皇帝實際上,己經承認了收養劉娥的缙雲山缙雲書院為她的娘家地。

宋鹹平三年三月二十七日(1000年),宋真宗升劉娥為嫔妃中的美人(正四品),敕改相思寺為“崇教寺”。同年,慧歡禅師立遺誡碑,共十三條。(此為考古殘碑載)和(《北溫泉缙雲山之石刻》載文,作者常任俠。《北碚區志》上世記八十年代版)。

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升劉娥為嫔妃中修儀(正三品),同年賜題名缙雲山相思寺為“崇勝寺”。

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升劉娥為嫔妃中德妃(從一品),同年賜題名缙雲:山相思寺下院溫泉寺為“崇勝禅院”。

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皇帝,劉娥德妃派親信丁謂(後升為宰相)出使缙雲山相思寺下院溫泉寺。

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封慧歡禅師為慈應大師。(可以列為著名高僧行列)。(考古殘碑文)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皇帝升劉娥為皇後(正一品)。(未見到宋真宗皇帝給缙雲山賜題名記錄,或未記載文字。也許因朝廷衆多大臣反對立劉娥為皇後而停止給缙雲山賜題名)

以上看出,每次宋真宗皇帝給劉娥升嫔妃位時,都會給缙雲山賜題名,而且竟然有六次與劉娥有關,難道是巧合嗎?本山人認為不是的,而是缙雲山與劉娥有一種隐秘關系。

據史載,劉娥有三種才藝特别讓宋真宗喜歡,一是劉娥的歌聲,二是劉娥的鼓技,三是劉娥的舞藝。但是實際上,劉娥還有門絕技,那就是劉娥的繪畫藝術也為一絕,不過朝迋大臣們并不知曉,隻知道有次劉娥為停止“朋黨之争”時,叫大臣們推薦各自有親戚關系和朋友關系的至友到朝廷上任官,于是否大臣們十分踴躍,紛紛遞上各自的花名冊。由此,劉娥請朝廷上的畫師将其畫成圖,以便清楚了解朝中大臣推薦官員意圖,進而禁止了大臣們結黨營私的目的。不過所謂的朝廷畫師就是劉娥本人所為,那些畫上人物的裝束打扮以及性格以及關系都躍然在畫上了,從此朝廷大臣們再也不敢結黨來互相傾紮。劉娥此政治高招極為妥當。

實際上最了解劉娥才藝和政務管理能力的,還是宋真宗皇帝,不然他全然不顧衆多重臣反對,堅定地立劉娥為皇後。劉娥的畫技也是宋真宗極為佩服的一門絕技,這裡我不得不杜撰個故事。

有天,宋真宗偷閑,他悄悄地溜到劉娥的宮房裡,隻見劉娥正在畫着什麼,他輕輕地點着腳,從背後靠近劉娥,他往那畫稿上一看,不由驚呆了。原來畫稿上竹枝上有兩隻鳥,仿佛在互相親吻着。那竹技背面是一堵懸崖,那懸崖上有“相思岩”三個字,那懸崖上依稀長着幾顆小樹,樹枝上長着一些透紅的紅葉。相思岩前站着二個人,一男一女,二人正含情脈脈地盯着竹枝上的一對鳥……

宋真宗呆呆地盯着畫,好一陣才發出驚歎來,真是太美了!宋真宗這一歎,反而把劉娥驚吓了一跳說,奴婢失禮了,不知皇上駕到。正準備下跪,宋真宗一把抓住劉娥說,愛妃沒有失禮,真想不到愛妃有如此雅好哇。忙說,你這絕藝在哪兒學的?劉娥微笑道,這是我在缙雲山上的缙雲書院學的,這是我的小習作,獻醜了!宋真宗說,此畫太美了,這個地方若是在皇宮裡就好了。劉娥說,這畫上的景就在缙雲山上,這岩叫相思岩,這鳥叫相思鳥,這竹叫相思竹,樹叫相思樹。

宋真宗說,你說的缙雲山真有這麼好嗎?它是什麼樣子呀?劉娥說,皇上,我忘了,我爺爺在我離開缙雲山時送給我了一幅畫,叫我遇貴人才拿出來。你今天是我的貴人,我去拿來給聖上看。劉娥說完去找出一幅畫來,當畫徐徐展開後,宋真宗激動得手發抖起來,哇,這天下竟然有這樣美的地方呀!

劉娥說,這是我爺爺畫的,說是傳家至寶。宋真宗不由念到畫軸題跋:“缙雲山水圖”。劉娥指着畫說,這是缙雲九峰,想思岩在這兒,相思寺在這兒,溫泉寺在這兒,這條江就是嘉陵江……

宋真宗連連贊歎,他突然想起什麼來說,你不是說你從小死了父母,何來個爺爺?劉娥笑道,我爺爺就是收養我的慧歡禅師。他對我恩重如山,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說着劉娥就動了感情,淚珠滴了下來。宋真宗忙說,好了,愛妃,我想派丁謂宰相到溫泉寺走一趟。劉娥大吃一驚說,去幹什麼?宋真宗說,我給溫泉寺賜題個名,說完就走到案桌上揮筆寫下“崇勝禅院”四個大字。劉娥不由拍手稱好,宋真宗高興地說,朕還要賜封慧歡禅師為慈應大師。劉娥高興得跳了起來說,謝謝陛下。宋真宗玩皮地說,朕今晚就留宿在德妃處了。

由于劉娥在宋真宗面前多次提及到缙雲山,是以宋真宗對此印象深刻。宋真宗一直想升劉娥為皇後,機會來了,景平四年(1007年),郭皇後死了,宋真宗就想升劉娥為後,可在朝廷廷議時,冦準,李迪等重臣們就特别反對,說聖上提一個流浪歌女為皇後會招之天下恥笑的,還說劉娥出生低賤,從小沒爹沒娘,來路不明,外面還傳說劉娥進宮前是個二婚女人,況且,沒生育過小皇子,這樣的人何能母儀天下。宋真宗見朝廷上通不過,就去下诏令揚乙寫釋出升劉娥的聖旨,可揚乙等也拒絕說,一個嫔妃中的修儀,豈能一下升為皇後。宋真宗隻好暫罷皇後的提名,可這下反而讓重臣們慌了神,說是國不可一日無後,有的重臣跑來舉薦皇後人選,結果一查這些人選大多與舉薦人有着過多的瓜葛,無非是想利用一些關系,讓皇後與已結成一黨來控制皇帝。就這樣朝中重臣與宋真宗為立皇後的事相持了三年。

(1010年)朝中大喜,說是劉娥生了個小皇子,取名為趙祯,由于宋真宗長期無子,自然趙祯為獨一無二的太子人選。母以子貴,劉娥于1012年被真宗升為皇後。本以為這後宮的事應平息了,依宋制,宋真宗也該給缙雲山再添什麼賜題的,可朝上仍為皇後之事争議不停,因為宮裡傳言小皇子非劉娥所生。特别是冦準他們喋喋不休地阻止劉娥幹擾朝政。

由于宋真宗晚年大搞天書運動,以緻于他很少親政,朝中大事大都由劉娥裁定。宋真宗于1022年駕崩,劉娥皇後以皇子母後身份,還以皇子幼年為由,登上朝廷大殿親政。在朝中大臣紛紛幹擾下,不得以劉娥才實行垂簾聽政。為了安定人心,劉娥親畫了一張圖,對大臣們說,本後并無做呂後和武則天的野心,将來本後将還政于子。大宋王朝還是姓趙的天下,以此圖為例:大宋王朝自太祖創基業,傳至太宗,再傳真宗。托真宗皇帝的福,我劉娥何德何能如今雖為後,但本後已是暮年,氣喘籲籲,若不是皇子還小,本後也無需這樣操勞折壽。本後待皇子再長四年,将毫無别戀的将皇權傳遞于皇子。此圖明志,趙祯皇子的權杖在手,将此圖挂于迋議大殿上,以招示天下,以證本後的初心。

衆臣一看那圖,上面果然繪有五個菩薩,中間似真宗皇帝,上面左右似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下面左侍似劉娥皇後,右侍為手持權杖的幼稚少年仁宗皇帝。衆臣不由驚歎,此畫得十分逼真,好像大宋王朝的各位皇帝都如臨在面前樣。

劉娥不由對着文武百官說,此畫為本後親繪,不知有何欠妥之處,望愛卿們點撥,此時鴉雀無聲。劉娥說,本後知道,你們私下好多都曾嘲笑過本後,說什麼歌女怎麼能母儀天下雲雲。當然,這并沒有什麼錯,錯在你們以一辭歌女而貶損本後之大才。我雖女流之輩,可你們的四書五經,儒道釋,本後一樣沒有掉下。什麼詩詞歌賦,本後習之如小菜玩意兒。人應懂得感恩,應了解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别隻讀聖賢書,成天空談,結黨營私,朋黨傾紮。而白無幹實事的本領。

本後生下來,确實是襁褓中父母雙亡,三四歲就流落街頭,吃的是豬狗食和腐爛食,饑寒冷暖我自知。我得感謝缙雲山上相思寺的慧歡禅師,他收養了我,讓我進了最好的學堂缙雲書院,作了個伴讀,使我知道了文化的重要。進宮後,我感謝真宗皇帝,他讓我知道了天下,是以大宋王朝必須在我的手下傳承下去,這是萬代千秋最好的功業。以後大宋王朝的州府必須設有像缙雲山上的缙雲書院那樣,興辦州學,讓天下科舉人才都彙聚于吾大宋朝廷上……

(此劉娥皇後所畫的該圖,被劉娥皇後派親信送至缙雲寺,在相思岩下照圖石刻)是以該摩崖石刻傳至今日)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刻主窟圖檔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缙雲山相思岩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缙雲山相思岩石窟塔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刻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缙雲山缙雲寺書院經閣樓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缙雲山缙雲寺僧侶後院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缙雲山缙雲書院一角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缙雲山缙雲書院主院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缙雲山摩崖石刻野景高觀音

缙雲山相思岩摩崖石窟的造像解秘

缙雲山上山步道一處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