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遲福林: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

作者:海外網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用戶端

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要主動适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新趨勢,充分學習借鑒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加快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開放,建構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開放制度,增強區域輻射帶動作用。

一是主動對接國際高水準經貿規則。對接國際高水準經貿規則,需要把握由“邊境上”向“邊境内”拓展的基本趨勢。從開放趨勢看,其不僅涵蓋關稅、配額、海關監管、投資準入等“邊境上”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措施,而且涉及競争政策、知識産權保護等“邊境内”規則。海南自由貿易港要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全面強化競争政策的基礎性地位,細化并落實準入前後的國民待遇标準,加強公平競争審查,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要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産權保護規則,制定高标準環境保護标準,開展知識産權保護與環境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在一些條件暫不具備的領域,通過過渡性、長遠性及原則性的相關安排以實作對接國際高水準經貿規則的實質性突破。

二是把服務貿易作為高水準制度型開放的突破口。形成與國際相銜接的服務業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體系,是我國建構新發展格局的重大任務,也是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以來,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放寬市場準入特别措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等相繼釋出,在放寬内外資服務業市場準入、破除跨境服務貿易壁壘等方面取得一定進展。

未來,海南自由貿易港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建議進一步加大金融、教育、醫療、商務服務、航運服務等領域服務貿易開放的壓力測試,借鑒自由貿易港發展國際經驗,創新實施與跨境服務貿易配套的資金支付與轉移制度,實行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制定海南服務貿易“認可經濟營運商”認證标準,實施對發達經濟體人才專業資格單向認可制度,在更多領域實行“标準制+承諾制”。率先實作在醫療健康與免稅購物領域引入國際先進服務管理标準,并以此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服務标準、管理、人才、平台等服務體系建設。适應數字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大趨勢,創新性落實資料安全有序流動的政策與制度安排,積極開展電子商務規則的先行先試,為我國參與全球數字服務貿易規則制定探索經驗。

三是在高水準制度型開放中拓展區域合作新空間。打造重要開放門戶的重大任務是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東盟在我國開放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020年,中國與東盟首次互為最大貿易夥伴,預計到2030年,東盟将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依托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特的區位優勢,要做好自由貿易港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政策制度疊加內建,努力成為國内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彙點。例如:參考RCEP靈活、便利的原産地規則,進一步細化和創新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工增值貨物内銷免征關稅政策,加快征稅商品目錄制定工作,及時調整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清單;強化海南自由貿易港在投資準入行政程式、行政措施、行政決定及産權保護、市場監管等規則對接。此外,在高水準制度型開放中實作區域性市場建設的重要突破。例如:在區域内旅遊服務、市場體系對接中建立面向東盟的雙邊、多邊旅遊經濟合作網絡;在海南建立面向東盟的熱帶農産品、文物藝術品等商品交易所;籌建區域性金融市場,全面引入國際通行規則,提高海南自由貿易港對促進區域内要素流動及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

四是用好改革開放自主權,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充分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賦予海南的改革開放自主權、特殊立法權與協調機制。明确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制定權的權限邊界,用好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制定權,借鑒國際自由貿易港的一般特征,在本法架構下,推進行政、立法、司法體制創新。加快對知識産權保護、數字經濟、服務貿易、海關監管等領域開展變通性立法,在堅持現行法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與國際高水準經貿規則接軌。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遲福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