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衛鞅到商鞅:四賭三赢,一個絕世賭徒璀璨的一生生死之賭去留之賭成敗之賭存亡之賭

作者:鄧海春

賭在大家的眼裡不是個好字眼,提起賭徒大家往往一副厭惡的表情。然而有一件事情卻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很多時候都下過賭注,人生之路漫漫,時時處處都有人下賭注,其實有賭徒心理不是件壞事,關鍵在于自己怎麼用這種心理,用的好,可以助你功成名就;用的不好不僅自身深受其害還會連累家人。

從衛鞅到商鞅:四賭三赢,一個絕世賭徒璀璨的一生生死之賭去留之賭成敗之賭存亡之賭

所謂小賭小赢,大賭大赢。有人的賭局很大,赢了之後自己便功成名就,但這種賭局隻要一步邁錯則會付出極其嚴重的後果。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著名的"賭徒",他的一生有四大賭,前三賭都赢了,也功成名就了;最後一賭的失敗卻讓他死無全屍。他是就是商鞅。

<h1 class="pgc-h-arrow-right">生死之賭</h1>

我們都知道,商鞅的變法讓秦國從一個弱小國家逐漸強大起來,并為後世秦始皇的大一統打下基礎。我們也知道商鞅并非老秦人,他是看到秦孝公的"招賢令"之後才來到的秦國。在此之前,由于其他六國對秦國的孤立,各國遊學士子很少有人深入了解過秦國,商鞅也一樣,就算他當時在魏國待不下去,也沒有想過要去秦國發展。

從衛鞅到商鞅:四賭三赢,一個絕世賭徒璀璨的一生生死之賭去留之賭成敗之賭存亡之賭

在魏國時,他是魏國丞相公叔痤門下的中庶子,中庶子是幹什麼的呢?其實就算丞相書房整理圖書的。是個極小的官,商鞅這小官一當就是五年。五年之後公叔痤身體越來越差,便多次向魏惠王舉薦商鞅,希望日後商鞅能代替自己的位置,可惜魏惠王都沒有采納。公叔痤病危的時候最後一次向魏惠王舉薦商鞅,也就是這一次公叔痤告訴魏王,如果不用商鞅,那就殺了他。

魏惠王走後,公叔痤就讓商鞅走,說自己剛剛讓魏王殺了他。此時的商鞅倒是很淡定,他說自己不着急,也不會有性命之憂,魏惠王既然沒有聽從你公叔丞相的話用我,那便也不會聽你的話就殺我。

此時的商鞅做了自己人生第一場大賭:魏惠王果真不會殺他嗎?就算魏惠王自己沒有殺他的心,或許魏惠王身邊有人看中商鞅有大才,出于嫉妒,對君王吹吹風,他商鞅就自身難保。并不是此時的商鞅隻是個小小的中庶子就不會有人傷害他,他可是丞相公叔痤多次推薦的未來的丞相人選,而公叔痤的"相人之能"是出了名的,保不齊有人為了丞相之位把商鞅給害了。

從衛鞅到商鞅:四賭三赢,一個絕世賭徒璀璨的一生生死之賭去留之賭成敗之賭存亡之賭

<h1 class="pgc-h-arrow-right">去留之賭</h1>

商鞅來到秦國之後見了一個人,這個人也是商鞅變法的大功臣,畢竟他三次為孝公引薦商鞅,他就是秦孝公身邊的寵臣景監。

商鞅和别的遊學士子不一樣,他總結了之前各國變法失敗的教訓,認為變法若想成功,首先君主必須全力支援變法而且必須矢志不渝地堅持變法。如何能知道君主是否能夠支援自己變法?得試探一下他。是以此時不僅僅是秦孝公用不用商鞅的問題,也是商鞅願不願意為秦孝公所用的問題,這是一個君臣之間的雙向選擇。

從衛鞅到商鞅:四賭三赢,一個絕世賭徒璀璨的一生生死之賭去留之賭成敗之賭存亡之賭

商鞅第一次見秦孝公,大談"王道",說要孝公遵從禮制、修身養性,把儒家那套搬來高談闊論。孝公聽的昏昏欲睡,商鞅走後孝公便怒斥景監。不過孝公的氣惱是完全可以了解的 ,你說這個人是治國大才,我花時間見他,沒想到是個迂腐的儒生。

但是不久景監第二次為孝公引薦商鞅。商鞅第二次見孝公,倒是沒有談"王道"了,開始大談"帝道"。談五帝之常道:修養道德的同時,可以搞點法制建設,注重自身,社稷次之。這次孝公聽着聽着就睡着了。醒來之後又把景監罵了一頓,此時的景監自己也開始懷疑商鞅是否真的是個草包。然而商鞅提出他還要再見一次孝公的時候,景監抱着最後的希望,還是答應最後一次引薦商鞅。

從衛鞅到商鞅:四賭三赢,一個絕世賭徒璀璨的一生生死之賭去留之賭成敗之賭存亡之賭

最後一次商鞅抛開了"王道"和"帝道",他講了"霸道",即變法圖強,然後讓秦國大出于天下。這一次孝公倒是聚精會神地聽,之後與商鞅促膝長談。最終孝公任用商鞅推行了變法,秦國開始由弱變強。

這是商鞅的第二個大賭,如果孝公對前面的"王道"、"帝道"感興趣的話他就會離開。畢竟劣質的玉都鑒賞不了又怎麼鑒賞美玉呢?是以,商鞅在賭,賭孝公是個高明的"鑒玉者",賭自己可以留下來,賭自己可以完成志向。事實證明,他又賭赢了。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大秦帝國 (共六部11冊) ¥358.8 購買

<h1 class="pgc-h-arrow-right">成敗之賭</h1>

變法是否能成功,沒有人說得準,因為中途會出現太多的小插曲。就像變法途中遇見太子犯法,商鞅應該怎麼處理?太子畢竟是儲君、年齡又小,不能對他懲罰地太過;但是變法施行之後,就不再是"刑不上大夫"了。這該怎麼辦呢?既然不能處罰太子,那便處罰太子的兩個老師。太子的伯父、孝公的庶兄公子虔被處以齁刑;太子的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被刺字流放。這個舉動雖然給了秦國上層權貴一個警鐘,但太得罪人。公子虔是秦孝公信任的兄長,他在軍中也有威信,秦孝公繼位後也為秦孝公排除過很多問題;最主要一點,公子虔和秦孝公一樣,最終目的都是希望秦國強大起來,是以一開始公子虔也是支援變法的。這次對公子虔的處罰雖然給了貴族階層一個警鐘,卻也失去了公子虔這個朋友。

從衛鞅到商鞅:四賭三赢,一個絕世賭徒璀璨的一生生死之賭去留之賭成敗之賭存亡之賭

幸好商鞅的變法沒有因為太子犯法就終止。不過,養兵千日,終有用兵之時。變法的成功必須經得起檢測,隻有檢測通過才能證明商鞅的變法是真真正正讓秦國強大起來的政策。如何檢測呢?大争之世,争的是實力,一國實力最直接的證明就算戰争。變法很多年之後秦國與魏國有一場戰争,其實這場戰争對秦國、對商鞅而言,都隻能勝,不能敗。

這是商鞅第三個大賭,變法效果如何,是成是敗就看這一仗。為了赢得這場戰争,商鞅将魏國主帥公子卬騙到秦軍這邊,讓魏軍失去統帥,進而為秦軍的勝利增加了勝算。正如商鞅想看到的結果那樣,戰争勝利了,這就說明他的變法确實是富國強兵之法。也正是這一戰之後,商鞅被封為"商君",從此商鞅真正成為"商鞅"。

從衛鞅到商鞅:四賭三赢,一個絕世賭徒璀璨的一生生死之賭去留之賭成敗之賭存亡之賭

<h1 class="pgc-h-arrow-right">存亡之賭</h1>

沒有長生不老的人,勵精圖治的秦孝公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秦孝公去世,曾經被處罰的太子繼位。商鞅得罪的人太多,而自己又失去了最大的支援者,一時間,"倒鞅"大旗遍布朝堂之上,而商鞅為了存活不得不選擇逃亡。

商鞅想活,他确實不想死。來秦國的時候孤身一人,如今他背後還有家人,他不想家人跟着自己遭罪。是的,他逃了。

出逃的夜裡他準備投奔一家客棧,但因為匆匆出逃沒有帶相關憑證,商家不敢收留他,并告訴他,如果接納了他,就觸犯了商君制定的法律,要受連坐重罰。商鞅一邊感慨變法深入人心,一邊又無可奈何。

從衛鞅到商鞅:四賭三赢,一個絕世賭徒璀璨的一生生死之賭去留之賭成敗之賭存亡之賭

接着商鞅逃往魏國,希望曾經的母國接納他,但他又失望了,魏國沒有接納他。不得已他隻能逃回自己的封地去,并組織手下的士兵攻擊鄭國,兵敗後在渑池被殺死。

最後一賭,他攻打鄭國這個弱小的國家,想要以此獲得一個立足之地。然而他失敗了,自己在攻打鄭國時戰死,死後還被執行車裂酷刑,家人也被誅殺。

從衛鞅到商鞅,從一個無名小徒到大名鼎鼎的商君,他用畢生才學賭自己能夠功成名就,他赢了;隻是,到生死存亡之際,他的運氣似乎被上天剝奪走了,最後一賭他輸了。或許上天就是派商鞅這個人來救秦國于危難之時,秦國變強了,他的使命就完成了,有沒有商鞅這個人都無所謂了。所幸秦惠文王并沒有否定商鞅的努力,秦國後世沿用了商鞅制定的法律,最終一統天下。從商鞅自身來看,這場賭博失敗了,但對秦國來說,這場豪賭是成功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