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仙得道 20 老祖下凡救世 李玄脫險成仙

作者:桃桃豆豆啊

卻說太上老君祖師者,乃是天之精,地之魄,為群山之祖,世俗稱為老子。自混沌初開之時,修成不壞之身,為要完滿功行,救度有緣,是以累世降生人間。至夏、商之交,派出缥缈、火龍二位大弟子辦好海中龍王一案之後,即分仙神氣寄胎于玄妙玉女,降誕于楚之苦縣賴鄉曲仁裡,從母左腋而出,生于大李林下,生來白頭,面上亦微作黃白色,額有參天紋,生而能言。手指李林,對玉女說道:“母親,我出生此下,當以此為我姓。”玉女喜諾。又替他取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老君神靈不昧,道行愈深,常為人降妖除怪,救苦濟難。至周初,出仕為守柱史。至武王一統天下,委為柱下史。至成王時,仍為原官,遨遊西極天竺等國。康王時還歸于周。至康王末造,忽對家人說:“我自盤古以前,混沌之始,合天精地魄而成人生,以後曆次降生,專為濟度世人。近百年來,因商纣失政,周室代興,神仙合當遭劫,我也隐居山林,不預人事。現在合計人世已近五百年,西方有人待我脫度,吾當出關一行,度了此人,即行上天去也。”言訖,閉目默坐。家人上前撫之,氣已息滅,身體冰冷,隻得把他葬了。

  其實老子并不曾死。當家人安葬老子之日,正老子騎牛出關之時。老子到了函谷關,隻見一個官吏,帶着十餘從人,伏谒道左,自稱關尹喜,恭迎聖駕。老子下牛,笑問:“大夫何事相敬?”尹喜答道:“久聞老師乃天生聖人,尹喜不才,頗知占氣之術。近占天氣,知師駕将于今日此時過關,特前來恭迎,萬望師座勿棄駕骀,錄入弟子之班,不勝欣喜。?”老子笑道:“子真有緣人也。起來,我便跟了你去,授你長生之訣,修道之門。”

  尹喜大悅。恭恭敬敬的把老子迎入關内。居中坐定,重新拜谒。老子歎道:“我人世五百年,未見向道之忱如你者。今以大道授你,好自修持,前程不可量!”于是袖出所著《道德經》五千言,交與尹喜,吩咐道:“修丹煉氣,自有法門,至于根本之學,還在明見心性,屏欲絕緣。此神仙立命之源,俱見此經。你莫輕忽視之,反緻愆尤。”尹喜九叩首受命。老子又說:“我不能久于此間,不日便當去昆侖山上,修視洞府。”尹喜涕泣道:“才見慈容,焉忍送别!”老子道:“修道人首戒情字,你能修真,即如在我身邊一般,何必時時相見!”尹喜又說:“願棄家相從,赴湯蹈火都所不避!”老子道:“我遊于天地之表,不如尋常之人有一定地方。舍乎冥冥之間,不如凡人之栖宿安身。出入于四維,往來于八極,冥冥茫茫無涯無際。你受道日淺,未能通神,安能以血肉之軀追随左右呢?”尹喜又問:“此别何時再得相見?”老子道:“我先去昆侖一行,再至海上,尚有一段俗緣,須至西域一走。因蜀中有一青羊肆,往年我至那邊,見主人十分仁德,尚無子嗣,我心中一時不忍,随口說句戲言,許他再積五百功行,當送一子與他。今肆主夫婦都已一百二十餘歲,神明不衰,積功四百八十餘,我當親往轉胎為子。大約二十年後,此老夫婦應當得子。更五年,你可親到蜀中訪我。”

  說罷,向外一指,即有彩雲一朵冉冉而下,附于老子足下。老子身登其上,所騎青牛也站在雲端。毫子面放五明,身現金光,洞然十方,冉冉丹空,五色祥光,燭照遐迩。尹喜叩頭拜送,目斷雲霄,泣涕而起。從此虔誦道德經,參悟其旨。并通治國之道,要在與民清靜無擾使人不知善惡,不願興亡,自然無為,以緻郅治,行之數年,其效大著。因就所見聞,編成西升記三十六章。又于三年之間,修煉金丹。更編關尹子一書。書成而金丹亦成,恰好二十五年。

  尹喜牢記老子所囑,棄官舍宅,親至西蜀,訪尋青羊肆。并沒人曉得。一連數天,尚無消息。尹喜料定老子斷無戲言,因耐心守候。

  一天,閑行郊外,忽見一小童牽一青羊,行而來。尹喜大喜道:“仙師傳谕,每含玄機,既有青羊,必得朕兆。”因即上前為禮:“請問童子,此羊何來?牽去何用?”童子笑道:“說也好笑,我家老爺夫人,年逾百廿,生得一子,今才五歲,最愛這頭青羊,數天前,羊忽不見,公子十分不悅。老爺是以派人四出尋找,今才找得牽回家去,免得公子懊惱。”尹喜聽說,和老子臨别所囑一一符合,不覺大喜,忙說:“敢煩小哥寄一信與公子,說有故人尹喜求見!”童子聽了,朝尹喜打量了一回,笑道:“我家公子今年才五歲,哪裡跑出這麼一位老朋友來!”尹喜笑道:“豈當老友,簡直還是師生咧!”童子又笑道:“公子不曾上學,也沒見你這位先生自己送上門來!”尹喜笑道:“不是這麼說,你家公子是我的師父。我便是你家公子的門生。你要不信,可去公子面前說一聲‘尹喜求見’,看他怎麼說法,你卻再來見我。”童子似信不信的帶了尹喜回到家中。把青羊交與公子。公子大喜。童子又把遇見尹喜,自稱是公子學生前來求見,豈非笑話。一句話說得家人都笑起來。

  誰知公子一聽此言,立刻整衣而起。對莊客說道:“不差,是有這人,快召他進來見我!”家人見了這副情景,十分疑惑。公子一疊連聲催那童子快去!童子隻得出來,将話對尹喜說了,道:“公子着你進去!他這性子很怪。你莫惹了他,連累我們受氣!”尹喜笑道:“我理會得。”一步一拜進至内院。那公子一見尹喜,立刻足現蓮花,身裹彩雲之中,變成十丈金身,光明如日,芬香四射,合家大為驚駭。尹喜見了,已匍伏座下,口稱:“弟子叩見師尊!”那公子溫顔命起,回頭見父母家人驚駭之狀,因笑說:“我老君也。太微是宅,真一為身,因五十年前曾許降生,特來了此夙因。今俗緣已了,父母姐妹并一應家人均得随我升天,萬劫不壞!”

  家人聞言,羅拜階下。老子命尹喜扶起父母,坐閱聽人禮已畢,方對尹喜說:“前次你要跟我雲遊,我因你修身未固,俗緣未了,且初受經訣,未克成功,若匆匆随行,不但血肉之軀禁受不得,兼恐分汝身心,誤汝學業。如今看你煉氣保形,已造真妙,面有神光,心結紫絡,表金名于玄圖,系玉劄于柴房,氣參太微,解形合真,足證你修道之勤,用心之苦,再将我《道德經》并你自作兩書流傳人世,亦有功勞。今日在此相見,即當咨請玉帝敕你位号,封你天職。”尹喜叩頭有聲。

  老子喝命起立一旁。即以口訣召三界衆真、諸天帝君、十方神王,以及各洞各山神仙散仙,齊集庭上。俄頃之間,諸神仙都駕彩雲駕神獸陸續來至,各執香花,稽首參拜。一時香煙缭繞,花雨缤紛,仿佛開一場天聖大會。老子端座蓮座,面敕五老上帝、四極監真,授尹喜以玉冊金文,号文始先生,位無上真人,居二十四天之上,統八萬真仙,飛騰虛空,參傳龍駕。君喜奉旨跪而受命。老子溫謝,諸仙陸續散去。老子帶同尹喜,挈同全家,白日飛升,皆成仙體。老子自和尹喜仍回昆侖山八景宮。老子自得文始先生為徒,卻似人身添了一臂,凡有仙凡事務,都着他代理。

  一天,正在宮中和文始對奕,忽然停子不下,凝眸有思。文始請問其故。老子笑道:“你可知道我這坐騎現在哪裡去了!”文始笑道:“正是,幾天都沒曾見他。”老子歎道:“劫數所關,雖神仙之力,不能挽回。這孽畜下凡多日,在凡間已有好幾年了。現在華山中嗜獸噬人,傷殘無數。不久,又有我道中人要遭此厄。此人将來在我門下成就甚大,和汝不相上下。你可于明日午時,下去走一遭來,救取此人,帶他來宮。”文始請問:“此人姓名?”老子道:“其人姓李,名玄,乃天官司香吏。得罪下凡,谪堕十世。今已屆滿,幸他性靈不昧,有太白星挈他出家,着他親上華山受跋涉危險之苦。你到那裡自知分曉。”文始領命要走,老子吩咐:“把駕牛的童子帶去,也可助你一臂之力。得了手,就着他先行騎了回來。”

  文始便去喊那管牛童子。原來就是在蜀中尋找青羊的童兒,如今卻替老子管這牲口。老子一見童子,就斥他道:“你管的什麼事情?恁地不當心,被他逃了下去,損害人畜!如今又有一個應當成道的人受他毒害。萬一着了他的手,你的罪過還當得起嗎?”說得童子一句也不敢辯,伏地請罪。文始替他講了個情,老子方命:“起去,可随真人下凡,收此孽畜回來,将功折罪!”童兒又謝謝文始,方才跟了文始,駕起雲頭,直至華山降落。

  文始縱目一望,見西南薄霧迷離中,卻有一線紅塵透出霄漢。便對童子說:“随我降妖去來,你須小心,不可大意!”童子應諾連聲。重又駕雲到了李玄受難的洞府,才要降落,文始先運慧眼一瞧,早見衆小妖把李玄簇擁起來,上了鍋沿。李玄向着鍋子縱身一跳,在這間不容發的當兒,文始疾忙用手一揮,從北海中移來一大冰塊推入鍋中,卻比李玄身子先一步落鍋,沸水着冰,冰融水冷,李玄浸在鍋中,恰好不寒不熱,正配給他洗澡。李玄兀自奇怪,卻益發相信果是仙人借此考驗自己的。事既如此,樂得躲在鍋中,慢慢再圖出頭。

  這邊文始帶了童子降落洞前,移步入洞。那道人正在等候煮熟李玄,預備下酒。擡頭見文始和童子進來,心中着慌,忙要逃避。文始已從袖中取出老子驅牛的鞭子,向他身上打擊,喝聲:“孽畜!還不現形,更待何時!”那道人就地一滾,依然變成青牛,卻挺起雙角來觸文始。文始用手一指,便如泰山壓頂一般,那牛連氣都出不出來,休想移動分毫,隻得伏在地上垂淚。文始笑道:“這孽畜也敢如此大膽,可知你主人為你發火哩!童子還不牽了回去。他這身子怎經得這般大力鎮壓,萬一壓傷了他,回去可見不得師父之面!”

  童子是以受訓斥,也恨極了他,走上前猛力踢了他幾腳,罵道:“我把你這不知死活的畜牲,你在這裡寫意,卻害得我幾乎受刑。”文始笑勸道:“罷了,他這回子也壓得夠了,你就饒了他吧!”童子便替他穿了鼻,上缰牽在手中。喝一聲起,文始也收了法,由他牽出洞外,騰雲先去。文始仗劍在洞前洞後查勘一回,把所有小妖趕散了。再至大廚房内,驅散那幾個管理水火的小妖,方才救出李玄。

  李玄出了鍋子,一見文始道容瑞氣,俨然天上金仙,和才見的妖道大不相同,情知便是試察啟己的真仙,不覺拜伏于地,叩頭不止。文始笑道:“你是我的師弟,不必行此大禮!快到前面穿了衣服,随我上昆侖去來!”李玄依言,出了這殺人廚房,又得到衣服穿在身上,再來叩謝文始:“請問上仙法号?”文始才把自己位分出身和此番奉旨相救的話,一一對他說了。李玄才知妖道卻是老子的青牛作怪。又喜一點道心竟能感動祖師收為徒弟,心中感激萬分,忙又朝天叩拜了一番。卻問文始:“此去昆侖多遠?”文始笑道:“若說凡人步行,大概是能跑個五六十年哩!”李玄吐出了舌頭,不敢做聲。

  隻見文始說聲“走罷”!用手一招,空中飛來兩朵紅雲,手攜李玄同登其上。李玄初次登雲,兀自吓得戰戰兢兢。文始笑說:“你多遠的華山都跑了多日,連妖道煮人的油鍋都去嘗試過了,怎麼遇到這等去處卻又怕将起來?”說得李玄也失笑了。一時駕起雲頭,但覺呼呼風響。俯視下界景物,都如飛一般的向後退去。有無數的高山峻嶺;有許多的長江巨川;有幾百處鬧市;又有萬千的深林。正在觀賞之時,文始吩咐他:“不要盡向下瞧,你這血肉之軀禁不起頭眩的。仔細回來見了祖師不能行禮!”李玄大懼,慌忙把兩隻眼睛閉住,一任他雲催風送。

  哪消炊飯工夫,耳中聽得文始喝聲“止!”忙又睜目一看,原來兩人都落在高山之上,是一片清幽勝景。文始笑道:“師弟,這便是昆侖最高峰。祖師的洞府就在前面。你瞧那邊,不是有兩個童子迎面而來,想是祖師派來迎接你我的。”李玄跟定文始正其瞻視,整其衣冠,規行矩步的趕上幾步。果見兩童攜手而來,笑道:“大師兄回來了!祖師着我倆在此等候。”文始笑道:“煩師弟們進去通禀,說我帶了李玄候見。”童子去不多時,又出來招手說:“祖師命你們進去。”文始帶定李玄,趨跄入宮。

  李玄此時一秉虔誠,目不旁視,也不曉得過了多少瓊樓玉宇、金殿銀階,才到了祖師大殿。文始命李玄在門口稍立,自己先進去禀明收伏青牛精情形和帶領李玄入内參見的話。老子笑容溫慰。便命傳見李玄。文始又出來帶李玄入内。李玄俯伏殿階,口稱:“弟子李玄見駕,恭祝祖師聖壽無疆!”老子傳谕賜坐。李玄拜罷而起,卻還不敢就座。文始笑道:“祖師命坐,師弟不宜過謙!”李玄隻得坐了。老子看那李玄,心中卻也歡喜。

  未知甚事歡喜,卻看下回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