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國之是以能綿延國祚三百年,正是這座山的龍脈起了作用

作者:紅星新聞

何謂“風水”,從古至今給風水下定義者不計其數,可曆史上給風水最早下定義的則是晉代的郭璞,在其名著《葬書》中有雲:“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可見,風水之術也就是“相地之術”,核心即是人們對居住或者埋葬環境進行的選擇和宇宙變化規律的處理,以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

金國之是以能綿延國祚三百年,正是這座山的龍脈起了作用

古代帝王陵址,大多符合“案山”和“朝山”的兩大标準。金陵九龍山兼具這兩項優點,是以,古代的風水先生認為:金國之是以能綿延國祚三百年,正是九龍山的龍脈起了作用。不過,根據文獻的記載,金太祖完顔阿古打、金太宗完顔晟早年都葬在女真龍興之地——東北上京。

太宗駕崩後,皇侄完顔亶繼承大統,是為金熙宗。完顔亶的父親死的比較早,按照女真人早年的繼婚制,其母改嫁給完顔亮之父完顔宗幹。因為這層特殊關系,完顔亶與完顔亮兩人是自幼一塊長大的同父兄弟。完顔亶登基之後,完顔亮便起了歹心,也想坐上龍椅嘗嘗當皇帝的滋味。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完顔亮扶持了阿裡出虎等私黨。1149年末,趁着阿裡出虎在宮中值班,完顔亮秘密潛入宮中,與一衆私黨合謀殺害了完顔亶,奪取皇權。奪走了金熙宗的皇位後,完顔亮遷都燕京,後又遷都汴京。單單遷都還不算,完顔亮還帶着祖宗的棺椁一塊“搬遷”,搞出一場聲勢浩大的“遷葬運動”。

金國之是以能綿延國祚三百年,正是這座山的龍脈起了作用

完顔亮登基後,将祖上的陵墓遷葬至燕京。可以說,這是我國封建史上唯一一次大規模“遷葬運動”。或許是覺得大興安嶺的龍脈不足以興旺完顔氏的國運,完顔亮曾親自出宮考察風水寶地,最終将陵寝定在北京大房山。在将祖先的棺椁全部折騰到京城後,完顔亮還效仿古代皇帝,外出遊獵,将打回來的獵物作為祭品獻給祖先。

倒不是完顔亮眼光獨到,早在完顔亮遷陵之前,九龍山便被時人視作風水寶地。和尚、道士紛紛落腳九龍山,在這裡修建僧院和道觀。最早來到九龍山定居的是一群和尚,他們在九龍山的“龍頭”位置修建了一座龍城寺。不知是不是風水的緣故,這座寺廟自修建之後便香火鼎盛,每年來上香的信徒摩肩接踵。正因為龍城寺鼎盛的香火,讓完顔亮一眼便相中了這處風水寶地。

之後,更是為了占據這裡的風水之局,完顔亮命人将龍城寺的和尚盡數驅逐,拆除了這裡的僧院。随後,完顔亮派人興建了大型陵區,将金太祖、金太宗的棺椁遷葬在此地。當然,完顔亮的真實目的是死後長眠于此,是以他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為自己打造了一座奢華的地宮。

耐人尋味的是,完顔亮冒天下之大不韪,驅逐僧道搶來的風水寶地,在他駕崩後卻未能住上幾天。下手掘了完顔亮皇陵的,并不是漢人皇帝,而是同宗的金人皇帝。完顔亮生前窮畢生之精力興建的龍陵,卻沒機會住進去,這份遺憾在浩瀚史海中亦屬罕見。

金國之是以能綿延國祚三百年,正是這座山的龍脈起了作用

1161年,完顔亮在與宋軍的戰争中落敗,在逃亡的過程中被部将背叛,死在亂刀之下。

當他的遺體被送回都城後,文武百官仍以帝王之禮将其葬入九龍山。不過,随着完顔阿古打的孫子完顔雍繼承大統,皇位再次回到正統一脈。完顔雍剛剛上台,完顔亮生前的一切榮耀和地位均被抹殺。先是帝号被廢,被貶為海陵郡王,後又被貶為庶人。

因為完顔亮的皇位是靠造反得來的,是以,他自然沒資格長眠在皇陵裡。完顔雍聽從言官的谏言,将完顔亮挖陵掘墓,屍骨棄之荒野。一代帝王完顔亮,最終落了個暴屍荒野的下場,時至今日仍沒人能說出他的屍骨被亂葬于何處。

遙想當年,金國名将粘罕率金兵浩浩蕩蕩地開入北宋國都汴京後,對周邊的北宋皇陵展開了令人發指的掃蕩,将所有已知的北宋皇陵翻了個底朝天。包括趙匡胤的永昌陵、趙光義的永熙陵在内的八座皇陵均遭盜掘。更殘忍的是,金人将北宋皇陵盜掘之後,還将裡面的所有屍骨全部拉出來鞭屍,将大大小小的北宋皇帝擺在一塊,任由太陽暴曬。

金國之是以能綿延國祚三百年,正是這座山的龍脈起了作用

當時間來到明朝,朱由校将九龍山翻了個底朝天,如法炮制了當年的盜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真應了那句“天理循環報應不爽”,金人盜掘宋陵,明人盜掘金陵,似乎是因果使然。不過,相比于金人将北宋皇帝拉出來鞭屍的做法,朱由校起碼沒做過如此令人發指的勾當,是以,朱由校并未受到曆史譴責。

到了現在,不少曆史愛好者甚至不知道朱由校做過盜掘金陵這檔子事,大多數盜墓作品也未提及此事。

參考資料:

【《葬書》、《金史》、《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