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湘女蕭蕭》——蕭蕭,被命運鎖喉的女人

作者:誰知西去路
《湘女蕭蕭》——蕭蕭,被命運鎖喉的女人

電影:《湘女蕭蕭》

類型:劇情

導演:謝飛、烏蘭

主演:娜仁花

上映時間:1986年(中國)

獎項:法國蒙彼裡埃電影節“金熊貓”獎等

電影《湘女蕭蕭》是根據沈從文的短篇小說《蕭蕭》改編,在民國初年,湘西邊遠小山村的12歲的女孩蕭蕭作為童養媳嫁到了楊家坳,像一個大姐姐一樣照顧小丈夫和他的家庭,後來蕭蕭長成了少女,和家裡叫花狗的長工好了,可是花狗害怕宗族懲罰抛下了懷孕的蕭蕭,幸虧婆家人迷信又善良,收留了蕭蕭母子,再後來,蕭蕭也按照習俗給自己的兒子娶了個大媳婦,也像他的婆婆一樣永遠等着一個回不來的丈夫。

《湘女蕭蕭》——蕭蕭,被命運鎖喉的女人

這次觀看由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有一種新的感受,大學因為學習需要去讀文學作品的時候,并沒有很覺察到它深層次的“好處”,一方面是需要讀的作品太多,優中選優,敏感度下降,另一方面是,因為需要考試,對作品的解讀比較固定,在老師的講解答案而且來得太容易,自己閱讀能力和生活閱曆很有限,就讀不出它的味道來。而如今,開始覺察到“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湘女蕭蕭》——蕭蕭,被命運鎖喉的女人

有很久沒有系統讀過文學作品了,為了解決一些當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我不得不開辟了其他專業的書籍,并進行了長時間的學習,再就是覺得文學作品不如哲學理論更能直指人心,能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認識,迅速擴充人的精神世界。如今看來,是自己沒有找到真正好的文學作品。

經典文學作品為什麼經典,就是作者看到了當時那個時代絕大部分人都沒看到的東西,放在很多年之後仍然适用,是以說,中西方哲學都提出,盡管人類從誕生至今經曆了很多年,但是人性沒有大的變化。現在更加體會到,雖然任何文學作品本質上都是作者的自傳,但真正的文學家是在記錄時代,探讨人性,人性的話題超越了時代的限制,是沒有國界的。

《湘女蕭蕭》——蕭蕭,被命運鎖喉的女人

回到電影本身來說,如果文學作品本身是過硬的,隻要不魔改,那麼改編有了品質保證。文學作品的刻畫是細膩有靈魂的,是以在電影中就很真實,現實主義很強。

從大的故事背景看,湘西文化曆來有一層神秘的面紗,電影配樂也讓人浮想聯翩,不自覺地想到傩戲,還想到了胡金铨的作品《空山靈雨》。湘女蕭蕭的生活環境非常閉塞,用“一張白紙”來形容蕭蕭再合适不過了,蕭蕭本能地向往像女學生一樣自由平等,但是又不能脫離自己的生活環境,這個生活環境裡的人們是鄙視女學生的,花錢多,露胳膊露腿有傷風化,隻讀書唱歌淨做些無用的事。是以,蕭蕭隻能屈服于現實,生存下去。

《湘女蕭蕭》——蕭蕭,被命運鎖喉的女人

她去做童養媳又被長工抛棄并不僅僅是個愛情悲劇,而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命運遭遇,她們的情感選擇就是命運選擇,這是一個命運的悲劇。尤其是蕭蕭和花狗之間所謂的“愛情”,就是花狗有計劃地引誘,“傻姑娘”遇上了“渣男”,天天守着小丈夫太壓抑了,就這麼順水推舟了。與其說她沒法選擇自己的命運,倒不如說她可能連“選擇”這個概念都沒有,最多就是随着原始的欲望驅動。

《湘女蕭蕭》——蕭蕭,被命運鎖喉的女人

蕭蕭的生存環境是由一堆男人掌握的,表面上他們是道德倫理的衛道者,事實上他們也會利用話語權對女性的體貌、出身等等品頭論足,惡言相向,甚至鬧出人命,事實有洩私欲的嫌疑。蕭蕭不是一個完整的人,這裡的女人都是這樣,要被擺布被塑造,要生孩子傳宗接代,甚至要像貨物一樣被賣來賣去。故事用一種死循環的方式表現壓抑,比如在大的結構上,影片首尾兩場童養媳的婚禮互相呼應,蕭蕭步入婆婆的後塵,天天守活寡等等。

《湘女蕭蕭》——蕭蕭,被命運鎖喉的女人

影片好像給了人一種錯覺,似乎蕭蕭可能會反抗命運成功,可是沒有,最後還是落入了俗套。蕭蕭的反抗是無效的,就是“跑”,逃離當下的環境,重新開始,其實她也從來沒有想過有真正地反抗,總是指望别人改變自己的命運,比如花狗、道士、香灰。

這種若有若無的反抗勾起了人們的希望又重重摔下去,即使是回到了原點上,也讓人更失望。

《湘女蕭蕭》——蕭蕭,被命運鎖喉的女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