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津老事兒 | 賣大果子熱面茶

作者:二三裡資訊天津
天津老事兒 | 賣大果子熱面茶

過去串胡同賣早點的很多,比如"大果子熱面茶"。

天津人稱為"果子"的食品,實際上就是外地人所說的油條,天津人把它叫"果子",這還真有點語言習慣在裡邊。天津古代是徽軍駐紮地,很多詞源于南方口音,比如管小吃都叫"果兒",什麼果仁兒、大仁果兒、果脯。跟早點有關的"果頭兒"、"果子餅"、"糖果子",也叫"糖皮兒"。還有北京人叫"薄脆"的"果篦兒",其實"果篦兒"本意是"果餅兒"。意思是餅狀的果子,隻不過很薄,炸出來有很多類似篩子的小眼,像個篦子。

天津老事兒 | 賣大果子熱面茶

關于果子的配料,天津老人張口就來"一礬、二堿、三鹽",也就是說,在一定的面粉裡,加入上述比例添加劑,炸出來的果子最為香脆,當然還有火候的掌握,那就得看操作者的手藝如何了。

咱們再說面茶。天津賣面茶的,清末民初以小關的上崗子最為有名,主要是糜子面,用料純正,後多家制售,幾乎成了河北十字街一帶土特産。四、五十年代,以鳥市楊氏最著稱。楊氏名叫楊玉坤,每天由兒子打下手,挑着擔子到鳥市大街南頭東側一條小胡同内售賣。楊三賣面茶料精活細,嘛叫料精活細?因為面茶需要轉着碗邊喝,不用勺,小販盛面茶也不能大勺擓;得用淺槟榔勺,浮皮盛一下,再中間舀一下;中間熱,一勺涼,一勺熱,吃時适口。

天津老事兒 | 賣大果子熱面茶

我們小時候常去南市喝面茶。喝面茶從來不用筷子不用勺,就端着碗順邊喝,完事後碗裡幹幹淨淨,面茶不沾碗,至于小販把果子和面茶一起出售,為的是讓早點幹稀搭配,孩子們也樂得用大果子沾着麻醬、芝麻鹽一起品味,那滋味,美~~至今記憶猶新。

策劃&監制:桃金娘娘

撰文:王和平

編輯&排版:馬成

津雲.記憶天津工作室

來源:北方網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