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季低溫,四川斑點叉尾鮰春季爆發性疾病頻發!

作者:中國水産頻道

1984年我國引進斑點叉尾鮰,經過二十多年的養殖推廣,目前已發展到全國大部分省市,現四川地區也是大面積養殖斑點叉尾鮰。自2015年以來受國外相關法規政策的影響,斑點叉尾鮰的加工出口量逐年遞減,使得國内市場逐漸得到開發,内銷比例越來越大,進而使斑點叉尾鮰大規模養殖,其市場前景也越來越好,但在養殖過程中存在疾病的困擾,特别是每年過冬之後。疾病是危害斑點叉尾鮰最重要的因素,每年都會是以造成重大損失。2019年2、3月份溫度比較低,升溫慢,四川地區斑點叉尾鮰發病率非常高,發病率超過2018、2017年,發病池塘初步估計達到10%以上!給養殖戶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我們根據調查的結果,總結如下:

春季低溫,四川斑點叉尾鮰春季爆發性疾病頻發!

<b>一、流行情況</b>

2019年春季筆者走訪四川大面積出現斑點叉尾鮰爆發性死亡的地區,通過走訪發現四川樂山、仁壽等地出現斑點叉尾鮰爆發性死亡尤為嚴重,與養殖戶交流過程中發現他們多數都不清楚病因,同時了解到魚塘養殖的斑點叉尾鮰基本都是去年放養的魚苗并套養花白鲢,魚剛開始發病的時候,吃食不好,運動緩慢,每天死亡幾條,到高峰期每天死亡幾千條且死亡情況持續時間長。表現出高爆發,死亡率極高,正常藥物無治療效果,零治愈情況。就最近幾年叉尾鮰爆發情況來看,發病高峰溫度在15℃至20℃,死亡率非常大。在5月初的時候,疾病開始減少,叉尾鮰的死亡率随之下降。

<b>二、主要症狀</b>

<b>走訪的過程中發現斑點叉尾鮰有以下幾點症狀:</b>

初期病魚頭朝上、尾朝下(圖1);體表潰瘍或圓形退色斑并附有水黴(圖2);胃腸連接配接處出血(圖3);魚苗爛尾和爛鳍(圖4);腸道膿樣分泌物、腸粘膜出血(圖5);套腸(圖6)等症狀。

春季低溫,四川斑點叉尾鮰春季爆發性疾病頻發!
春季低溫,四川斑點叉尾鮰春季爆發性疾病頻發!
春季低溫,四川斑點叉尾鮰春季爆發性疾病頻發!

該病主要發生在每年的3、4月份,小規格成魚與大規格成魚都會受到感染,但套養的其他品種不會感染,病魚低水溫潛伏,發病水溫多在15-20度。發病初期病魚表現會遊動緩慢,靠邊或離群獨遊,食欲減退或喪失,初期死亡時頭朝上、尾朝下,最後沉于水中。病魚體表出現圈狀的褪色斑,有血絲,随着病發時間的延長而感染水黴;解剖病魚發現胃腸道無食物,胃底部和幽門部粘膜充血、出血,腸道充血、出血,腸道裡含有膿狀的分泌物,腸道發生痙攣,嚴重的于後腸出現套腸現象。

<b>三、病因分析</b>

經與養殖戶交流得知,養殖戶最初将該疾病的症狀當成水黴病來處理,适當減料,結果發現無效,水黴是發病後的繼發性感染。在國内對于該病的研究很少,有人認為是柱形病。但普遍用過抗生素和水體消毒之後,效果不是很好,死亡增加。禾晨科技公司從2015年開始研究該病,多次送檢,都未分離出細菌,結合流行病學推斷極有可能是某種病毒。

<b>四、應對措施</b>

我們的應對方案是:從11月開始做預防工作:1、水溫低于15℃,不能動網,如需出魚,請清塘。2、水溫低于22℃,不殺蟲,不殺菌,減少對魚體的應激。3、開始投喂免疫飼料。(通過提前投喂免疫飼料增強魚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提高白細胞吞食病源能力。起到抵抗病毒感染,降低發病率、減少死亡的作用。)4、控制水質,保證水中的溶氧,盡量不加注新水,注意藻相變化,避免水環境變化,産生應激。5、控制投餌,不能因為天氣原因和魚吃的好等原因加大投喂,盡量在水溫和氣溫上升并穩定後再逐漸加量,減少腸道負荷。

如若發生死亡:剛開始發現死魚:全塘潑撒抗應激産品(果酸、VC等),主要不殺蟲、不用刺激性消毒劑;可少量投喂提高免疫的藥物或飼料;也可不喂飼料。若已經死亡超過100尾/天/10畝,采用“三不”+增氧政策。即:不換水、不投喂、不用藥,隻增氧。

<b>五、歸納總結</b>

早春斑點叉尾鮰爆發性死亡,重在防控,防控疾病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隻依靠藥物,還應外控好環境,盡量減少應激。從魚苗開始,斑點叉尾鮰就攜帶有這種緻病因子,隻是在某種條件下引發,誘因不同,症狀也有所不同,但是腸炎、不規則褪色斑是每條病魚都存在的。要想預防疾病爆發,過冬前就應做好水質處理以及加強魚體等預防措施,雖然冬天水質變化較春夏稍緩慢,但每個月也需要調節水質。在飼喂方面,由于水溫較低,飼料飼喂量總體不能超過0.05%,甚至不投喂,不能由于氣溫忽然上升而加大投喂量。(<b>本文轉自【</b><b>禾晨科技</b><b>】。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系</b>[email protected]<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