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都文化名城如何都像老舍筆下的“北平”那麼講究?

作者:跑江湖的青原行思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裡叙述北平的淪陷與胡同生活方式之中,展現了許多北平的深厚并精緻的文化傳統。像什麼春節兔爺兒、五月節五毒餅、花樣繁多的北京小吃等等。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均有細緻的流傳多年的講究,包括行為方式,這叫北京人的“禮”。頭可斷血可流,哪怕在淪陷之後也不能丢這些文化傳統。這可能與北平作為元明清三代乃至近現代中國首都有着密切的關系。

古都文化名城如何都像老舍筆下的“北平”那麼講究?
古都文化名城如何都像老舍筆下的“北平”那麼講究?

但是做過古代中國某些政權的首都的城市有許多,比如商丘、安陽、臨淄、即墨、洛陽、西安、開封、南京、杭州、成都、沈陽等等,其中大多數也可以稱得上文化名城。但和北京比起來,似乎都沒有那麼多儲存完好有序的精緻複雜的文化生活傳統。

試想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北京作為首都的朝代相對較長且較近。像安陽商丘等作為古代夏商時期的古國奠基地,洛陽是周朝天子六駕的出土地,臨淄即墨是戰國齊魯大地的文化聖地,這些都相對曆史久遠,主要靠考古和博物館來儲存曆史,而較難在現實日常和百姓生活中有多少實際傳承呈現。像南宋的杭州、滿洲國的沈陽,以及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首都城市,因為時間較短,也就難以映射許多生活方式和文化遺迹到當今。

古都文化名城如何都像老舍筆下的“北平”那麼講究?

而像西安、南京、成都等城市,作為首都的時間也不短、遺迹也不少,可以說是僅次于北京的文化都城。這也得益于這些城市的現代經濟較為發達,有實力做開發、保護和宣傳。即便是較為遠古的大唐文化,亦可以在西安得以充分展現,成為一種文化流行元素,但也很難像北京那樣完全滲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再往後像宋代汴梁開封城,時代不遠不近,是中國由古變今的裡程碑時期,那種類似清明上河圖畫上的市井生活景象,隻能通過汴京城景區裡的仿造和演員們的表演來呈現了。

古都文化名城如何都像老舍筆下的“北平”那麼講究?

是以,我們可以按照城市在古代曆史上興盛的時期、時長、實力、文化影響力等,來挖掘其文化傳統中的寶藏,然後将其與現代文化結合,形成文創産品和活動乃至節日,更進一步融入真實的生活。各個‬地方‬城市‬的城市‬人口‬都‬有所‬增加‬,高‬學曆‬有‬知識‬的百姓‬也‬越來越多‬,城市‬和‬市民‬的經濟‬收入‬水準‬也在‬提高‬,象征着‬越來越‬有‬能力‬和‬條件‬複興‬各地‬的文化底蘊。

隻有像北京那樣讓百姓真切地感覺自己是生活在很有曆史很講究的文化城市裡,我們各個城市的文化底蘊挖掘和傳承就算是做到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