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南 Daily.com
河南日報客戶記者 金靜毅
"社群工作聯系黨的心靈,隻有架起黨與群衆的橋梁,才能把黨在社群的工作落實到位。6月26日,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焦作市解放區嘉北街區社群黨委書記、街道委員會主任李英說:"經過16年的社群工作,我最想表達的'三種感受'。"
"第一種感覺是,黨旗樹豎起來,陣地建起來,才能把群衆凝聚在一起。2009年,當我第一次去花園街社群時,我隻租了40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派對室,會議和活動,遲到的人沒有地方坐,然後他們就不來了。我下定決心,要建立陣地,把活動起來,把黨旗樹豎起來,是很困難的!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我們終于建成了1600平集政治生活、群衆服務為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通過積極開展主題晚會日活動,邀請榮民代表,打造典型等講故事,傳遞經驗,以身邊感染者的榜樣,從"呐喊"到"為之奮鬥"的個别黨員,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大大增強。李穎興奮的話語充滿了自豪感。
"第二種感覺是,群衆的智慧和支援是我們工作的最大力量。我們在大樓内設立了範圍廣泛的黨組會議,選舉有能力的黨員和群衆為理事會成員,如果與群衆協商較多,幹事多争取群衆的支援,事情是可以做到的。李瑩說,"比如說,在改造之前的社群,淩亂的電線,像蜘蛛網一樣在頭上,項目量大,資金不足,更怕群衆不買,這個老問題一直拖着。73歲的市委主任李阿姨在院子裡,用一個大喇叭喝了一杯,不到半天就有74戶人家全部支付裝修費,兩天完成網絡改造。"
"第三種感覺是,我們離群衆有多近,群衆離黨有多近。做群衆工作并不複雜,就是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要走進群衆的大門,讓群衆大聲疾呼,用群衆把心,把群衆的小事當成大事,一心一意地做實際的事情。社群黨組織上司的"一老一青、一文化"特色服務、"愛吃午飯"、"四點三十"學校等活動受到轄區人民的廣泛歡迎和肯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自願送出入黨申請。這讓我感到,隻要黨員幹部為群衆辦實事,群衆就會更加堅定聽黨、跟黨走的決心。"
本文摘自河南日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
使用者名: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