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尚志偉老師的和田玉創意玉雕佳作——《蟬》

作者:張旸實戰實用珠寶

蟬,夏天最熱烈的歌者。天氣越熱,蟬鳴越響。古語雲:蟬始鳴,半夏生。

記尚志偉老師的和田玉創意玉雕佳作——《蟬》

童年的夏天,是從一聲蟬鳴開始的。斑駁的樹影,柔軟的熏風,還有清脆的鳥叫聲。時間總是過得很慢,抓住一隻蟬,就以為抓住了整個夏天……總有一聲蟬鳴,一馬當先、先聲奪人地領唱,一句三疊,高低分明,然後才會引來萬聲相競,萬句想和,若金聲玉振,不絕于耳。

記尚志偉老師的和田玉創意玉雕佳作——《蟬》

是以, 蟬的造型,在玉石雕刻史上出現得非常早,據考古發現,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它的身影。

記尚志偉老師的和田玉創意玉雕佳作——《蟬》

古人在使用某種動物做為崇拜對象時是有強烈的選擇性的,比如魚,蛙等因其繁殖力強的特點,故而對其形象進行雕琢或者繪畫伴随在自己的生活中,在意念上對其産生連結,進而達到精神上的某種期許。蟬,羽化重生,高高在上,其聲嘹亮。古人敬天,以為它離天近,是天地間的信使,故而崇之。

記尚志偉老師的和田玉創意玉雕佳作——《蟬》

随着文明的進步,到周時禮樂制度的建立,道德情操的規範,人們對于自然界事物的觀察也有了更多精神層面的思考。發現蟬,生性高潔,隻飲朝露不食人間煙火的品性,正合當時士所追求的"身清而性潔"的道德情操标準,故而形成士大夫階層配飾玉蟬以寓其志的風尚。這一階段,古人對天地自然有敬畏之心,故磨制的玉蟬富有神性。

記尚志偉老師的和田玉創意玉雕佳作——《蟬》

到了漢代,人文美學已發展到一定高度,包括玉蟬在内的造型藝術也随着人的審美修養的提高而提升。大家熟知的漢八刀技法,去繁從簡,幹淨利落,所刻玉蟬構圖工整和諧,簡潔大氣,充分展現了當時玉師們進階的審美素養。

隋唐以後,階級等級宗法制度對配戴使用玉器的制約逐漸消失。玉器制品的使用上随之大衆化市井化。市俗文化的植入,使得玉器作品鑒賞的焦點更多的集中在玉器寓意,諧音為題材的淺層次的表現上。而造型本身深層次的美學縱深,次元空間等進階的審美理念已很少有人關注,到後來特别是近代幹脆就無人通曉了。雕刻一旦失去了心性美學思想基礎的引導,隻是一味地追求淺薄的技藝雕工,其發展過程必定是線性而非全面綜合的,以至于玉器造型這一具有極高審美的藝術門類繼而成為一種以市俗文化為導向的,以技師逞能"秀花活兒"取悅于市井為主的手工藝品。玉蟬的造型亦如是。

然而,人們對玉器作品以寓意、諧音、做工、題材等為主要欣賞訴求的淺層次市俗化的認同己經形成為一種觀念,這是不争的事實。那麼做為一個玉雕師,即要關注大衆的需求情趣,又要關照自己對于藝術美學的情懷,是件費思量的事兒!

下面這款和田玉的玉蟬作品,诠釋的正是這件事兒

記尚志偉老師的和田玉創意玉雕佳作——《蟬》

先來說它的造型:高度概括 ,抽象、單純。我們應該明白:抽象不是無象,單純不是單調,而是要盡量用純淨的節律洗練的刀法和簡潔的程式來表現所要表現的東西。 抽象的語言表現的是微妙的情感,單純的形式蘊含着豐富的内容。 所謂“大音希聲大相無形”,其美學意義也正在于此。抽象、單純,是一種很高的藝術品味,也是一種很高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在這件作品上小有展現,我們的先人亦早有注釋:巜周易》上九、白贲無咎。

市俗情趣,題材:這個好解釋,依據“蟬鳴聲高遠”的特點,可命名為《一鳴驚人》,《聲名遠播》等現實中人們期待的東西。

至于其聲嘹亮,是天地間的信使,并且隻飲朝露、不食人間煙火、性情高潔,等有關精神情懆層面的意義,現代人則會在欣賞玉雕藝術品時才能籍由玉雕師(這個時代的靈魂人物),通過他們的作品獲得更多的認知……

記尚志偉老師的和田玉創意玉雕佳作——《蟬》

尚志偉:

河南省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1988年,《花籃》獲得輕工部百花獎二等獎。

2005年,《山行》獲得陸子岡杯大獎賽金獎。

2007年,《大展宏圖》獲得神功獎金獎。

2012年,《春到山澗谷鳥鳴》獲得玉華獎金獎。

2014年,《中國印迹》獲得玉華獎等。

張老師玉雕嚴選大師彙:

由張旸老師創辦,經過張老師團隊嚴選玉雕大師與玉雕作品,為廣大藏友提供有價值、有審美、有升值潛力的玉雕大師作品彙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