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賽德克巴萊》——莫那魯道的“野蠻的驕傲”

作者:木子申觀影

我的獨白:

一個人的電影,擠走夜的黑。那些日子電影給我療傷。讓我的躁動不安的心歸于平靜。

無意中,電影《賽德克巴萊》闖入我的視野。我不喜歡平淡無奇的片子,喜歡獵奇和新鮮事物。

電影封面中紋着面的“異族人”,充滿着野性之美。

當我看了幾分鐘後就欲罷不能。

從此,莫那魯道成為我新的偶像。

《賽德克巴萊》——莫那魯道的“野蠻的驕傲”

電影是根據1930年台灣的“霧社事件”改編的。據說導演花了12年,7億台币。雖然票房當下不理想,賠了錢。但多年以後,這部片子重新回到大衆視野,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喜歡這部片子,我覺得一切都值了。

故事梗概:

甲午戰争過後,日本侵占台灣50年,對殖民地的中國人實行“日化”,欺辱欺壓當地的人民,包括生活在深山裡的賽德克亞族。不準他們打獵,紋面等活動,肉體上折磨他們,還從精神上鄙視他們。賽德克亞族信仰彩虹,有自己的圖騰。勇敢的人才能登上彩虹橋,被祖先接納和認可。是以,他們視死如歸。如果丢去信仰和自由,乃至于失去原來的族群,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死去。于是,在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帶領下,300百名勇士,用獵槍與石頭對抗日本的3000大軍和他們的飛機大炮以及化學武器。

影片于2011年9月9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賽德克巴萊》——莫那魯道的“野蠻的驕傲”

影片中,莫那魯道隐忍了三十年,其實他的内心時時刻刻在遭受煎熬。内心的天平搖擺不定:是選擇苟且偷生,還有選擇用死捍衛自己的族群尊嚴?死去的父親的教誨給了他答案。

賽德克人英勇善戰,在樹林草地上赤足行走如飛。他們利用日本殖民當局搞“神社祭祀”,日本人集會時突然襲擊他們。并且用自己的經驗智慧,讓日本侵占者吃了苦頭。看到此時,我們觀影者也感到大快人心。

《賽德克巴萊》——莫那魯道的“野蠻的驕傲”

族群之間向來為了争奪地盤,有沖突和仇恨。日本人的慣用伎倆就是離間。雖然在戰争開始的階段,莫那魯道以及他的兒子和勇士,都知道不會打赢這場戰争,都抱着不自由甯可死的心。但族群的介入和對立,讓這場戰争異常慘烈。

給我印象最深,讓我忍不住痛心的是:族人的妻子媽媽(有的年紀輕輕,有的垂垂老矣),她們為了不給勇士們增加負擔,節省糧食,也為了讓他們破釜沉舟,,集體自殺,吊死在“彩虹橋”上。

《賽德克巴萊》——莫那魯道的“野蠻的驕傲”

年輕的賽德克亞人,親眼看到自己的親人死去。被日本日化的賽德克内心沖突重重,是回歸自己原來族群神靈,還是當日本人的武器對付自己族人?他們最終選擇了用日本人的方式破腹自殺。

電影用不少的篇幅展現了同族之間的厮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賽德克亞人擅長叢林作戰讓日本人吃了苦頭。日本人喪心病狂用化學武器對付我們的台灣高山同胞,讓他們中毒後生不如死。

最後莫那魯道和他的族人,包括骁勇的年輕人巴萬,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隻剩下為數不多的孕婦,後來被日本人運去了遙遠地方。

但,他們的精神永存。莫那魯道以及他的族人從此永垂千古。

《賽德克巴萊》——莫那魯道的“野蠻的驕傲”

時至今日,美麗富饒的台灣依舊沒有真正回到中國母親的懷抱,它成了歐洲列強争奪的對象。就像李光耀所說:任何國家和黨派都無法阻擋台灣回歸,兩岸統一隻是時間問題。希望這一時刻會提前到來。

而九泉下的莫那魯道也可以安息了。

我是木子,真心希望你們能在假期看看這部電影。謝謝閱讀,新年愉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