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作者:聲音實驗工作室

中文名: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

外文名: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

國籍:英國

出生地:英國蒙茅斯郡特雷勒克

出生日期:1872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1970年2月2日

畢業院校: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代表作品:《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

主要成就:創立分析哲學,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信仰:無神論

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曆史學家、文學家,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群組織者。羅素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羅素出身于曼摩茲郡一個貴族家庭。1890年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後曾兩度在該校任教。1908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并被授予英國嘉行勳章。1967年組織了斯德哥爾摩戰争罪犯審判法庭,譴責美國在越南的政策。1970年在威爾士的家中去世。

羅素不僅在哲學、邏輯和數學上成就顯著,而且在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和文學等許多領域都有建樹。他前後期哲學思想變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爾主義,深信絕對、共相的存在,把數學視為柏拉圖理念的證據。後來與摩爾一起叛離了絕對唯心主義,轉向新實在論。

【人物經曆】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4歲的羅素

1872年5月18日,出生于英國蒙茅斯郡特雷勒克附近的雷文斯莊園。

1874年,羅素的母親安伯利夫人逝世。

1876年1月,羅素的父親安伯利伯爵逝世,接着對其遺囑産生争議,以自由思想家作為其子的監護人被否決,改由祖母和羅洛監護,居住在彭布羅克寓所。

1883年開始,從其兄弗蘭克學歐幾裡德數學。在家庭教師輔導下學習。開始哲學思辨,尤其在宗教問題上。悄悄寫下自己的想法在一家雜志發表。

1890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大學前三年,他專攻數學,獲數學榮譽學位考試的第七名。

1894年,參加倫理學榮譽學位考試。完成研究論文《論幾何學的基礎》。被指定為英國駐巴黎的名譽參贊。與阿魯絲·史密斯結婚。

1895年,通路德國,研習于柏林大學。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講授“德國的社會民主制”。選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管委會。1896年偕夫人訪美,到霍普金斯大學和布賴恩-莫大學講學。1898年 在劍橋大學講授萊布尼茨。與G.E.穆爾一道反駁康德和黑格爾。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907年的羅素

1900年,出席在巴黎召開的國際哲學會議。

1903年,羅素發表《數學原理》一書,并以論文《幾何學基礎》獲三一學院研究員職位。

1905年,描述理論首獲成功。1907年競選議員失敗。1908年成為皇家學會會員。

1910年,任劍橋大學講師。在與A.N-懷德海合作撰寫《數學原理》長達10年之後,該書第一卷問世。因受其不可知論觀點的影響,未能獲得自由黨提名為議員候選人。

1911年,擔任亞裡士多德學會主席。與夫人阿魯絲分居。

1913年,在高等社會研究學院講授“數理邏輯的哲理重要性”,在三一學院向異教人士講演柏格森哲學。

1914年,又任劍橋三一學院研究員。同年加入工黨。在牛津大學赫伯特·斯賓塞講座講演“哲學的科學方法”。在波士頓洛威爾講座講演“我們對外部世界的知識”。撰寫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小冊子和進行公開反戰講演。

1915年,向曼徹斯特哲學協會講演“物質的基本要素”。1916年,因撰寫小冊子批評對一位拒服兵役者被判兩年徒刑的埃弗裡特案件而遭罰款100英鎊。變賣圖書償付罰金,朋友們為其買下圖書。失去在三一學院的講師職位。

1918年,在倫敦開設一個含八講的課題,講述其“邏輯原子論”,承認過去四年曾受維根斯坦的影響。由于在一篇文章中引述美國國會對使用軍隊對付罷工者的調查報告而被判處六個月監禁;獄中待遇由第二級改為第一級,在布裡克斯頓獄中完成《數理哲學導論》一書。

1920年,通路俄國和中國,并在北京講學一年。

1921年,與阿魯絲離婚,同多拉·布萊克結婚。通路中國和日本。在倫敦和中國講演“心之分析”。兒子約翰出生。這期間羅素已經因為參與反戰活動而被校方開除,他通過出版各種有關實體、倫理和教育方面的書籍謀生。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922年,成為工黨議員候選人。為M.D.康韋紀念講座作《論自由思想與官方宣傳》的演講。1923年,女兒凱特出生。1924年,在美國巡回演講。以《布爾什維克主義與西方》為題,面對“争取公衆參議社團”人士,同司各特·尼爾林辯論。

1925年,在三一學院塔納的講座講演“物之分析”。1927年在美國巡回演講。在彼得斯菲爾德附近的塔山開辦學校,自任校長,夫人多拉任女校長。在巴特爾塞市政廳為全英非宗教人士協會南倫敦分會演講《我為什麼不是基督徒?》。

1929年,在美國巡回演講。在伊利諾州埃文斯頓的西北大學為當代思想班學員演講《通向世界的三條道路》。

1930年,在紐約同約翰·庫柏·波伊斯辯論“現代婚姻是不是失敗?”1931年,在美國巡回演講。同舍伍德·安德森辯論“家庭是否将消亡?”其兄弗蘭克逝世,承襲爵位成為羅素伯爵第三。但是他很少在公開場合這麼稱呼自己,或被别人這樣稱呼。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935年,與多拉離婚,退出所辦學校,離婚後,勃拉克獨自把友前希爾學校辦到1939年,并一直主張“自由教育”和“愛的教育”。1936年,在泰恩河上紐卡斯爾的阿姆斯特朗學院為格雷伯爵紀念講座演講“宿命論與實體學”。與海倫-帕特裡夏·斯彭斯結婚,兩人也生有一個兒子。

1937年,其子康拉德出生。1938年在牛津大學作系列講座“語言與事實”。訪美并旅居到1944年。與T.V.史密斯和保爾·道格拉斯在廣播上談論“馴服經濟力”問題。任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至1939年。

1939年,搬到美國,并很快被任命為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參加芝加哥圓桌廣播讨論,談“安全感在增長嗎?”在芝加哥大學社會學俱樂部演講“現代世界中知識分子的作用”。在洛杉矶加州大學舉行講座直至1940年。

1940年,在哈佛大學威廉·詹姆斯講座演講“探尋意義和真理”。由于伯特蘭·羅素案而喪失紐約市立學院的任命。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941年,在賓夕法尼亞州梅裡恩的巴恩斯基金會演講“哲學史”。與亨廷頓·凱恩斯、阿蘭·泰特和馬克·範·多林共同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增長知識”節目談“黑格爾哲學史”。與雷克斯·斯托特在WEAF電台作“話說自由”節目的廣播談話。

1942年,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增長知識”節目與雅克·巴曾談“笛卡爾的《方法談》”,與司各特·布坎南和馬克·範·多林談“斯賓諾莎的《倫理學》”,後又與凱薩琳·安·玻特談“卡洛爾的《艾麗絲漫遊奇境記》”。在美國空中論壇談“印度如何了?”

1943年,終止巴恩斯合同,順利了結五年合同的終止訴訟。1944年,在紐約的蘭德學院講演,在WEAF電台談論“與蘇聯合作”問題。傳回英國。再次被選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管委會,年度課目“無論證的推論”。

1947年,在同仁寓所向全英圖書會社講演“哲學與政治”。1948年,在去挪威的特隆赫姆作講演“防止戰争”的途中飛機失事,身穿笨重大衣遊泳十分鐘後得救。在英國廣播公司裡恩講座作頭幾講,談“權威與個人”。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簽名

1949年,被授予勳章。為威斯敏斯特學院演講“原子能與歐洲問題”。

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1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馬切特基金會講座演講“科學對社會的影響”。為哥倫比亞廣播電台的第三節目撰稿,談“美國的政治和文化影響”、“科學方法的性質與根源”,以及“懷疑主義與忍讓”。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952年,與帕特裡夏離婚,同美國的英語教授伊迪絲·芬奇結婚。1955年,以其為世界和平所做的工作被授予銀梨獎杯。

1950年代,他廣泛撰寫有關戰争危險的文字,并越來越感到需要行動。他于1955年争取到愛因斯坦的支援(愛因斯坦在同意信寄達前不久逝世),發表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或稱《愛因斯坦——羅素宣言》)。他還向各國著名科學家征集簽名,召開了一次世界性會議,商讨采取什麼實際步驟來應對由原子武器出現面臨的危機。由于簽名的科學家很多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該宣言造成了很大影響。其後,該會議逐漸演變為《維也納宣言》。

1958年,為促進核裁軍活動,而後創立非暴力反抗運動百人委員會。20世紀60年代,羅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傳,并參與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調查。

1961年,89歲高齡的羅素參與一個核裁軍的遊行後被拘禁了7天。他反對越南戰争,于1967年5月和薩特一起成立了一個被稱為“羅素法庭”的民間法庭,以揭露美國的戰争罪行。

1970年2月2日,羅素在梅裡奧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逝世,他的骨灰被撒在威爾士的群山之中。其爵位由他與多拉·布萊克的兒子約翰·康拉德·羅素繼承,為羅素勳爵四世。

【主要貢獻】

●政治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羅素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但他反對一切反抗行為所懷有的那種天生的激進态度和同志感情,卻使他對社會主義者反抗貧困的鬥争深表同情,因而他的自由主義并不是古典自由主義,而是具有濃厚社會主義傾向的自由主義。

作為一名自由主義者,羅素堅持個人的基本自由不應受到侵犯。他認為,實踐中的個人學說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個人除了經過應有的法律程式以外,不應接受處罰;另一方面,應當有一個範圍,在這中間個人的活動不受政府控制。這個範圍包括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宗教自由,它通常還包括經濟上的經營自由。羅素承認這些自由是有限制的,即便是非常重要的表達意見的自由也以不危及國家安全為先決條件。至于經濟上的經營自由,羅素是在一定範圍内贊成的,他反對經濟權利的集中——不管是集中在國家手裡(斯大林模式)還是集中在卡特爾手裡(帝國主義),同時,他希望對私人财産的所有和使用實行嚴格的限制。他不是不同意一個人應該享有他自己的成果這一原則,但他認為繼承财産是沒有道理的,甚至在不依賴繼承的财産這種罕見的情況下,他也反對大企業的私人所有制和土地的私人所有制。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正是由于羅素的主張對自由的限制,他甚至把自己說成是社會主義者。他早期的兩部嚴肅的政治理論著作分别于1916年和1918年出版的《社會重建原則》和《自由之路》。在這些書中,羅素提倡一種羅素認為,國家權力是一種勢在必行的惡,應該被限制,他還把“國家權力過大”看作“現代世界不幸的根源”。《社會重建原則》是羅素為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傳和平而撰寫的政治理論著作。他在該書中企圖創立一種政治哲學,以提供一種比較好的政治模型。在《自由之路》中,羅素則綱要似地論述了他所主張的基爾特社會主義制度。他相信“這是目前為止最好的建議,而且是一種能得到自由的制度,但又沒有在完全無政府主義政體下所最可怕的經常訴諸暴力的現象”。

●哲學

作為一位哲學家,羅素的思想大緻經曆了絕對唯心主義、邏輯原子論、新實在論、中立一進制論等幾個階段,主要貢獻在數理邏輯方面,由此出發建立了邏輯原子論和新實在論,使他成為現代分析哲學創始人之一。

●邏輯學

作為一位邏輯學家,羅素在數學邏輯方面具有巨大的貢獻,他和懷特海共同寫就了《數學原理》一書,被公認為是現代數理邏輯的基礎,他所提出的“羅素悖論”推動了20世紀邏輯學的發展,他所主張的邏輯主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數學曆史的發展。

●曆史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絕大多數分析哲學家缺乏曆史感,忽視曆史問題和曆史研究,而羅素卻對曆史和曆史理論終生嗜之不倦。他寫過幾十篇曆史論文和散布曆史專著,這三部是:《自由群組織》《1902-1914年協約國政策》和《西方哲學史》。其中,《西方哲學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哲學史著作,其全名是《西方哲學史及其與從古代到現代的政治社會情況的聯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力圖從曆史的角度來觀察哲學思想和發展,其引人入勝的原因在于作者的曆史眼光不亞于作者的哲學見解。該書出版後很快成為西方讀書界的暢銷書,确立了羅素作為一位曆史學家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正是被這本書的獨特魅力所吸引而走上了哲學道路。

●經濟

在《悠閑頌》(1935)中,羅素比凱恩斯先行一步,向那些總是一味贊揚節儉反對消費的傳統經濟學家挑戰。他寫道:“隻要一個人把他的收入用于消費,那麼他也就是把面包送到别人嘴裡。......從這個觀點來看,真正的惡棍乃是節儉的人。”他認為“節儉這可惡的罪行”是能夠導緻失業的。羅素說,如果節儉者使用手裡的錢,哪怕是用于飲酒,賭博或者拿來請客招待朋友,那都是極好的事。那些經濟學教授們,把羅素的這一觀點輕率地說成是一位偏離本行的哲學家所犯的可笑錯誤,對之根本不予理睬。而自凱恩斯的《利息、就業和貨币通論》(1936)發表後,這個觀點已經成為衆所公認的經濟學說的一部分。

●教育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羅素對教育理論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貢獻。他指出:“教育應該培養求真理的願望,而不是相信某種特殊的信條就是真理。”他主張的教育方法,應“減少很快的講授而多事于讨論,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使他們受到鼓勵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更多地嘗試使教育的内容能使學生感到一些興趣”。對于教師來說,“不僅不應當要求教師發表千篇一律的意見,而且要盡可能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教師各抒己見是健全的教育所必不可少的”。他認為教育不應該是使人輕信的教育。他指出,這樣的教育,“經過一個時期很快就會引導到思想的腐朽”。此外,他認為青年人的性教育在教育中起着極大的作用。他指出:“在青年人性問題上所采取的傳統做法會使人變得愚蠢、虛僞和膽怯,而且還會使相當多的人患精神病或類似的疾病。性的好奇心與其他各種好奇心一樣,一旦得到滿足,很快就會消失。是以,防止青年人為性問題所糾纏的最好辦法,就是盡量按其所求,告訴他們關于性的一切事情。”關于教育,他于1926年著了《論教育:特别是幼兒教育》一書。但是,羅素未能為他們的孩子找到一所符合他理論的學校,于是他着手創辦了一所學校,招收了20多個孩子。這個學校以進步路線為指導,而不是以放任自流為指導。但由于吸收的兒童中有問題的太多,而且未能做到自由與權威的平衡,學校未能取得預期的成功。

●文學

羅素同時也是個文學家,雖然他直到80歲才開始創作小說。1952年,他匿名出版了第一部小說《x小姐科西嘉曆險記》,之後又相繼出版了兩部短篇小說: 《近郊的撒旦》《顯要人物的惡夢》,它們是用寓言形式寫成的。羅素的散文在英國文學中也享譽甚高。

【主要作品】

數學的性質、讓人們思維、哲學與政治等等

【獲獎記錄】

▪ 1955 銀梨獎 (獲獎)

▪ 1950 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伯特蘭·羅素出生在英國威爾士的一個貴族家庭,祖父約翰·羅素勳爵在19世紀40年代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父親安伯雷子爵在當時是一名極端開放的無神論者。羅素的母親也出身于貴族家庭,但是她在羅素2歲時便去世了,在兩年之後,他的父親也去世了。

羅素是這個輝格黨家庭的第二個兒子,在雙親去世以後,羅素和他的哥哥富蘭克·羅素(未來的羅素勳爵二世)就由祖父母撫養長大。與當時其他上流社會的子女一樣,羅素兄弟由家庭教師專門教授,則羅素的教父是當時的哲學家約翰·斯圖亞特·彌爾。

羅素思想的形成是受家庭的自由主義傳統和祖母的獨立不羁的性格影響。羅素的童年是孤寂的,他經常一個人在自家荒涼失修的大花園裡獨自玩耍與思索。也就是這樣的生活方式,讓他對大自然、書本和數學産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尤為迷戀數學。這也是他後來取得的思想成果的第一步。

●婚戀

羅素一生先後七次陷入情網,并先後同其中的四位結婚。

羅素于1889年遇到阿魯絲·伯爾薩爾·史密斯,當時羅素僅17歲,他一下子就愛上了她,并沖破家庭的阻力于1894年12月與阿魯絲結婚。婚後一段時間,生活相當快樂。可在1902年,有一天下午他騎自行車外出,突然感到不愛阿魯絲了。

過了9年,他愛上了奧托琳·摩勒爾夫人。她是羅素為之拉選票的加辛頓自由黨政客的妻子。但由于阿魯絲威脅說要同他離婚,并傳訊奧托琳夫人,并由于奧托琳夫人不願離開她丈夫,或者不願引起人們的诽謗,。從此,羅素離開阿魯絲,。而從阿魯絲的信件看,她一生都是愛羅素的。

1914年,羅素到美國波士頓做演講,并擔任哈佛大學的臨時教授,在此期間,他對奧托琳·摩勒爾夫人的愛情逐漸消逝,而愛上了一位美國姑娘。那位姑娘以她将與羅素生活在一起,并且如果阿魯絲願意與羅素離婚時他們就結婚為條件,随他到了英國。但羅素對她的愛經不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他情緒上的沖擊。

1916年,羅素又遇到了康斯坦斯·馬勒遜夫人,她是演員邁爾斯·馬勒遜的妻子,她自己也是演員,藝名是柯列蒂·奧尼爾。他們相愛了,羅素在她的美麗、年輕和勇氣,以及在她對他的愛情中找到了脫離圍繞着他的那種“恨的世界”的避難所。

1919年,他又開始在多拉·布萊克與柯列蒂·奧尼爾之間猶豫不決。羅素第一次與多拉·布萊克見面是在1916年,亦即愛上柯列蒂·奧尼爾的那年,當時她是格通學校的學生。由于多拉願意生孩子,這使她對羅素更有吸引力。他們通路了蘇俄和中國後,于1921年9月回到英國,并很快結了婚。婚後他們有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但他們于1932年分手了。

1936年,羅素又與帕特麗夏結婚,她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彼德·斯賓塞,她是一度在他的學校中教過書的青年婦女。他們的兒子康拉德于次年誕生。

羅素于1949年與帕特麗夏·斯賓塞離婚,并于1952年同伊迪絲·芬齊結婚。這次結婚非常愉快,當時羅素已經是80高齡,這是他最後一次結婚,它給羅素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心靈上的安甯。他們一起度過了幸福的晚年。

【人物評價】

羅素的哲學具體地展現了諾貝爾先生創立這個獎(諾貝爾文學獎)的初衷,他們對人生的看法是十分近似的,兩個人不但都接受懷疑論,而且都懷有烏托邦理想,并且由于對目前世局的共同憂慮而共同強調人類行為的理性化。(瑞典文學院評)

羅素在曆史上的地位應該說是由于他的哲學著作,特别是他在青年時期和中年時期的早期所完成的著作而赢得的。(英國哲學家艾耶爾評)

很少有人能像羅素一樣,橫跨文理,在哲學、數學、曆史、文學、教育學等領域,同時取得超常的建樹。不過,羅素将近百年的漫長一生,從來不是一位安坐于書齋的學者,他的行迹遍布世界,對各種異域文化充滿好奇與同情,且從不以西方中心主義的眼光來看待他國,他是一位身體力行的社會活動家與和平主義者。(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評)

【羅素與中國】

羅素是1920年到過北京,他在北京待了一年之久。愛因斯坦和羅素都是西方享譽國際的大師,兩個人也都來過中國,而愛因斯坦是1922年到的上海,相對于羅素,愛因斯坦更加受歡迎,整個上海的都因為愛因斯坦的到來而歡呼。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不過愛因斯坦在上海待了幾天就前往了日本,他在日本待了一個多月,回國途中愛因斯坦将這次遊曆上海的經過編寫成日記,愛因斯坦對于中國人的評價是帶着一些白種人眼光,而羅素對中國的評價就十分客觀。

羅素不僅在哲學上有着巨大成績,在邏輯學、數學、教育學、文學也都有建樹,他跟懷特海共同編寫的《數學原理》,被公認為是世界數理邏輯的基礎,他的“羅素駁論”推動了20世紀邏輯學的發展。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在中國生活一年,就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性格、中國問題,他同樣也有自己的見解,羅素和愛因斯坦來中國的年代是一樣的,那時候人們思想都是麻木的,羅素也是就性格問題說了三點:貪婪、怯懦、冷漠。這些都是人類的本源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羅素卻在思想麻木的人身上看到了中國人傳承5000之久的優點,他說:中國人有一種狂熱,往往都是一種集體的狂熱,但這也是中國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撓的剛強偉力,以及無與倫比的民族凝聚力。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愛因斯坦就中國人的數學給予了否定的評價,羅素卻認為:如果中國有一個穩定的社會和足夠的資金,30年之内中國的科學進步大有可觀,甚至超過我們,因為他們朝氣蓬勃,複興熱情高漲。

羅素在中國住了一年,又四處講學,對中國是十分了解的,而他看問題也很準,如今的中國在幾十年迅速發展強大,也隻是用了短短幾十年。羅素還在《中國問題》一書當中說中國漢字有一個巨大缺陷。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在羅素眼中,漢字是由表意符号組成,而不是字母。這為什麼會是缺點呢?如今全球的文字都在拉丁化(字母化),唯一保留了漢字隻有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當年專家為了走向國際化也是建議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

因為字母就隻有26個,學起來也快,而中國最常用的漢字有3000多個,它們組成不同的字,将會有不同意思,羅素的觀點并沒錯,魯迅當年也是改革漢字支援者之一,但是魯迅提出了簡化漢字。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在拼音化和簡化下,漢字對中國人來說并不是特别難學,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文化能一直延續下去,我國講究相容并存,但是對熟知拉丁字母的外國人來說,漢字就跟天書一樣,這跟我們學習英語的時候是一樣的。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不過中國漢字比起英文可有魅力多了,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生僻字,還有漢字書法,追溯到古代還有雕版印刷,中國漢字也在不斷地向外普及,俄羅斯在聯考當中,已經将漢語列為了必考科目,對于俄羅斯的小夥伴來說,也許也能感受到,我們當中被英語支配的恐懼。

【羅素的名言】

·War does not determine who is right - only who is left.

戰争不決定誰對了,隻決定誰留下了。

·乞丐并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幸福之路》

·你能在浪費時間中獲得樂趣,就不是浪費時間。

·一切偉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厭的章節,一切偉人的生活都有無聊乏味的時候。《幸福之路》

·如果一聽到一種與你相左的意見就發怒,這表明,你已經下意識地感覺到你那種看法沒有充分理由。如果某個人硬要說二加二等于五,你隻會感到憐憫而不是憤怒。《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

·愛情隻有當它是自由自在時,才會葉茂花繁。認為愛情是某種義務的思想隻能置愛情于死地。隻消一句話:你應當愛某個人,就足以使你對這個人恨之入骨。

·人的一生就應該像一條河,開始是涓涓細流,被狹窄的河岸所束縛,然後,它激烈地奔過巨石,沖越瀑布。漸漸地,河流變寬了,兩邊的堤岸也遠去,河水流動得更加平靜。最後,它自然地融入了大海,并毫無痛苦地消失了自我。《怎樣變老》

·這個世界的問題在于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

·I would never die for my beliefs because I might be wrong.

我絕不會為我的信仰而獻身,因為我可能是錯的。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飓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我為什麼而活着》

·The secret to happiness is this: Let your interest be as wide as possible, and let your reactions to the things and persons that interest you be as far as possible friendly rather than hostile.

幸福的秘訣是:盡量擴大你的興趣範圍,對感興趣的人和物盡可能友善。《幸福之路》

·Fear is the main source of superstition, and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cruelty. To conquer fear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恐懼是迷信的根源,也是造成殘忍的主要原因之一。 智慧始于征服恐懼。

·人的情緒起落是與他對事實的感覺成反比的,你對事實了解得越少,就越容易動感情。

·Men are born ignorant, not stupid. They are made stupid by education.

人生而無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隻憑閱讀本身并不能提高我們對任何事物的了解能力。如果一生中能讀到一本好書,在閱讀中又感到樂趣,這種樂趣又把我們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樂趣,這才是一本好書應有的價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義。

·Diversity is essential to happiness.

參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西方哲學史》

·眼光長遠是理性的,但也是苦悶的,因為美好永遠在将來,當下永遠有苦難。《西方哲學簡史》

·不要為自己持獨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為我們現在所接受的常識都曾是獨特看法。

·放棄自己想要的某些東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esires keep man restless even in Paradise.

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會坐立不安。

·It is preoccupation with possessions,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that prevents us from living freely and nobly.

使我們無法自由和高尚地活着的最主要原因是對财富的迷戀。

·凡事不要抱絕對肯定的态度;

不要試圖隐瞞證據,因為證據最終會被暴露;

不要害怕思考,因為思考總能讓人有所補益;

不要為自己持獨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為我們現在接受的常識都曾是獨特看法;

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誠實,因為掩蓋真相往往要費更大力氣。《羅素自傳》

·希望是堅韌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攜帶它們,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過分的自信很容易使人産生毀滅性的傲慢。《西方的智慧》

·Anything you're good at contributes to happiness.

你的每一項專長都能為幸福鋪路。

·精神崩潰的一個最初征兆就是堅信自己的工作非常非常重要。

·一個有勃勃生機與廣泛興趣的人,可以戰勝一切不幸。

一個明智地追求快樂的人,除了培養生活賴以支撐的主要興趣之外,總得設法培養其他許多閑情逸緻 。

·傳統的人看到背離傳統的行為就大發雷霆,主要是因為他們把這種背離當作對他們的批評。

《哲學大綱》

·To realise the unimportance of time is the gate of wisdom.

意識到時間并不重要乃是智慧之門。

許多人甯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确實至死都沒有思考。

·所謂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靜的生活,原因是隻有在安靜的氣氛中,才能夠産生真正的人生樂趣。

·康德說過,他不擔心被證明有錯誤,卻擔心被誤解。《西方的智慧》

·人的真實生活不在于穿衣吃飯,而在藝術、思想和愛,在于美的創造和瞑想以及對于世界的合乎科學的了解。

·The trouble with the world is that the stupid are cocksure and the intelligent are full of doubt.

世上的麻煩是這樣的:愚者過于自信而智者滿腹懷疑。

·數學,正确地看,不僅擁有真,也擁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峻的美,一種屹立不搖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種不為我們軟弱天性所動搖的美。不像繪畫或音樂那般,有着富麗堂皇的修飾,然而這是極其純淨的美,隻有這個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出最嚴格的完美。

·青年時期是豁達的時期,應該利用這個時期養成自己豁達的性格。

·當心靈回到起點時,它已經在過程中有了新的覺悟。《西方的智慧》

·須知人生的參差百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幸福之路》

·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通過認識到那些引起焦慮的事物并不重要可以緩解大部分憂慮。

A great many worries can be diminished by realizing the unimportance of the matter which is causing anxiety.《幸福之路》

·The world is full of magical things patiently waiting for our wits to grow sharper.

世界充滿了神奇的東西,它們在耐心地等待我們變得更有智慧。

·讀一部書有兩個動機:一個是你喜愛它,另一個是你可以誇耀它。

·這個世界最大的麻煩,就在傻瓜與狂熱分子對自我總是如此确定,而智者的内心卻總充滿疑惑。

·對付貧窮要有勇氣,忍受嘲笑要有勇氣,正視自己營壘裡的敵對者也要有勇氣。《我的信仰》

·人生來無知但不愚蠢,反而是教育讓人變得愚蠢。Men are born ignorant, not stupid; they are made stupid by education. - Bertrand Russell《西方哲學史》

·廣義地說,最渴望權力之人就是最可能獲得權力之人。《權力論》

·幻覺不是你的錯,在幻覺中做決定,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誠實,因為掩蓋真相往往要費更大力氣。

……

Fin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