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風來故人”——王仁堪:狀元書扇

作者:新福建

【編者按】

閩都之光,薪火相傳。

今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福州三坊七巷考察,聽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護修複等情況介紹,還步行察看南後街、郎官巷,參觀嚴複故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曆史說話,讓文物說話”,“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都活起來”。

今年,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将在福州舉辦。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産,留住文化根脈、守住城市之魂,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夯實文化根基,勢在必行。

為此,《閩聲》雜志重磅推出《清風來故人——近世閩籍名人墨迹摭談》,該書為閩籍書畫鑒藏的實物佐證,四十餘位名家舊墨,兩百頁二十萬字,百餘幅配圖,涉及晚清民國學界、政界、商界、書畫界、收藏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學界等領域,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本書為蘭若先生書畫鑒藏類随筆專著,涉及原作、釋文、小注、考證、鑒賞、評論等諸多知識版塊。我們将陸續刊發《清風來故人——近世閩籍名人墨迹摭談》的精彩内容,與您一同回歸“舊時明月”,觸碰那些有曆史、有溫度、有趣味的文字,領略博大精深的閩文化精神風貌。

“清風來故人”——王仁堪:狀元書扇

王仁堪(1848-1893),字可莊、忍庵,号公定,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光緒三年丁醜恩科(1877)狀元及第,授編修,曆任提督山西學政,貴州、江南、廣東鄉試副官,會典館繪圖處總纂官,江蘇鎮江、蘇州知府。工書法。《清史稿》有傳

古之科舉,要求寫一手工整、規範的楷書,被稱為“館閣體”,這種字型講求烏、方、光,即墨迹烏黑、字型見方、墨色潤澤光亮。學子飽讀詩書外,要想蟾宮折桂,“館閣體”書法确是一塊分量不輕的“敲門磚”, 晚清科場甚至有“書法取士”之說。

清朝閩地中狀元三人,道光十六年侯官林鴻年、光緒三年閩縣王仁堪、光緒十六年晉江吳魯。王仁堪這個科舉場上驕子,其品德、政聲、文章、書法皆名重一時。他立朝直谏敢言,外放躬身為民做事,确是個值得稱道的人物。

“清風來故人”——王仁堪:狀元書扇

王仁堪《節臨二王書帖》 扇頁 絹本 (吳湖帆舊藏)

王仁堪學識淵博、聰穎過人,在當地文名很高。據清末李伯元《莊諧詩話》載,王仁堪中舉之後,連續三次入京參加會試都未能取中,閩籍舉子皆為之惋惜,可他卻滿面春風,談笑如常,還刻了一方私印,印上四個字“落第狀元”。次年恰逢丁醜恩科,王仁堪果然獨占鳌頭,得中狀元。在大宴閩籍同鄉之際,他方将印文之意透露。原來,王仁堪将此前幾科狀元姓名仔細玩味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依照年月順序,此前的三位狀元分别是同治七年戊辰狀元洪鈞,同治十年辛未狀元梁耀樞,同治十三年甲戌狀元陸潤庠,光緒二年丙子狀元則為曹鴻勳。這四人名字中内藏“金”、“木”、“水”、“火”,而王仁堪的姓、名、字中均含“土”,想着得“土”獨厚,故下科狀元必能命中。小小方印内含此等玄機,一時間在京師傳為美談,亦見其對學業自許有加。其父王傳璨得知兒子高中狀元時狂喜:“父尚書(指王慶雲,曾任工部尚書),子狀元,吾足矣!”亦在街坊鄰裡傳為笑談。

王仁堪品貌端莊清雅,文章書法亦如其人。他中狀元後深得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的愛重,光緒十三年(1887)奉旨任上書房行走,每參加宮廷宴禮和節慶大典,得到的賞賜都格外豐厚優渥。外放任地方學政時,他慧眼識人,其門下就出過徐世昌、梁啟超等出色人才。光緒 12 年(1886),他充教習庶吉士,民國初任大總統徐世昌就是他這時的門生。光緒 15 年(1889)5 月,他又出任廣東鄉試副考官,梁啟超即在此時出其門下。梁啟超是這一科廣東舉人中最年輕,王仁堪閱卷後,就把考卷送給正考官李端棻看,李也十分贊賞,當即請王仁堪做媒,将其妹許配給梁啟超。

“清風來故人”——王仁堪:狀元書扇

王仁堪《行楷八言》聯 箋紙

王仁堪的直谏敢言在當時是很有名的。《清史稿》載,光緒五年(1879),崇厚使俄,擅與沙俄簽約棄伊犁。王仁堪與前科狀元曹鴻勳等聯名上疏,初露鋒芒,震動朝野。他與“清流黨”張佩綸(李鴻章婿)、盛昱等人交往密切,屢上疏論時政。甲申(1884)中法馬江海戰失敗,福建水師全軍覆沒,閩籍官員潘炳年怒火填膺,聯合在京閩籍官員上奏折彈劾并嚴懲失職的船政大臣張佩綸,後張被革職遣戌。此奏折即由王仁堪代筆,這時他亦不顧與張佩綸往日情誼,可謂披瀝陳之。

光緒 14 年(1888),慈禧太後為慶壽辰挪用海軍款大興土木,修建頤和園,他不顧權貴上書極力反對,也是以得罪太後被外放出任江蘇鎮江知府,他坦然赴任,臨行寫詩《别諸友》曰:“聖明無棄才,中外不歧視”,表達恬淡高曠之胸襟。在鎮江任上,他深入體察民情,多方集資興辦水利,創辦南泠書院,創立保甲制度等,深得當地百姓愛戴。後來,鎮江百姓在西郊中泠泉南建“王公祠”紀念他,在中泠泉畔建有八角涼亭,名曰“鑒亭”,意取其高風亮節,如池水清澄鑒人。

“清風來故人”——王仁堪:狀元書扇

王仁堪楷書扇頁 紙本

王仁堪素有疝氣疾,在鎮江任上就已積勞病重,調任蘇州知府後接管新任,事更繁劇,疝氣大作。據《王仁堪公行狀》:“十月十八日晚,赴江蘇糧儲兼分巡道約,在道署晚餐歸,已亥時,初覺體不适,肚下漲,痛特甚,夜不能睡。至次(十九)日,痛更甚,湯藥吐盡。延至次(二十)日時竟棄世。時光緒十九年癸已(1893)十月二十日子時逝世,享年四十五歲。”當地百姓聞訃,群集衙署緻哀。清廷下诏褒揚,事迹付國史館立傳。

去世前三個月,王仁堪還做了一件有影響的事:那年 7 月,出任當年浙江鄉試主考官殷如璋的船隻過境蘇州,知府王仁堪照例登船谒見,正在談話間,有人送來一封密件給殷。按清朝法令,典試官在途不得與親友通信,為了避嫌,殷如璋隻好把密函遞給王仁堪打開。《清稗類鈔》中述此:“殷得密函,請王啟視,王閱之色變,即呼拿下書者。書中所言,皆賄買關節語,并一萬兩銀票一張,署名周福清者。”被當場拿下的仆人名曰陶阿順,行賄者周福清見事情敗露,避往上海,不久向杭州知府投案自首,被判斬監候。

這個周福清,是浙江紹興籍翰林,殷如璋的同年好友,也是大作家魯迅的祖父。如果王仁堪不在場,殷如璋大約就笑納了銀票,周家就不會破落,文學史上也許就沒有魯迅這個名字了。後來魯迅在《呐喊》自序中也提及: “到我十三四歲時,我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麼也沒有了;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有時被稱為乞食者。”“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這大變故,即指是年科場案發生,祖父下獄,遂使紹興周氏家族墜入困頓。也正是家庭大變故使少年魯迅很早就體驗人生之艱難,世情之冷暖,對其一生産生深刻影響。

“清風來故人”——王仁堪:狀元書扇

王仁堪題刻江蘇鎮江“天下第一泉”

王仁堪精擅書法,小楷尤佳。其書法宗二王,得歐褚三味,纖勁清麗、古茂多姿。他揮寫自如,輕重得宜,靈巧活潑,略無凝滞,在規矩中求變化,使得其書風姿勁秀,潇灑飄逸,精氣内斂,具蘊藉内美一格。其書法能脫去“烏方光”的館閣舊習,寫出古雅秀潤之意趣,尤為難得!

餘珍藏王仁堪泥金小楷團扇,系海上大收藏家吳湖帆舊藏。《蘭亭序》《快雪時晴帖》《黃庭經》等王家一門諸帖,以王狀元那一手纖秾雅潔、風神潇散的二王書體集聚一扇,筆力矯健、光鑒迫目。若幹年後,這件精美佳作成了著名大收藏家吳湖帆欣賞之物,在其落款旁有了“湖帆鑒賞”白文印鑒。這位海上收藏大家有收集庋藏清代狀元書扇之雅好,至今他的清代狀元書扇系列藏品仍靜靜躺在恢宏雅緻的蘇州博物館的專室裡。此書扇如何從吳府留出,不得而知,隻是能有機緣得到鄉賢狀元珍貴書法精品,又過大藏家之手澤,且讓吾輩臭美一番的了!

來源:閩聲傳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