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作者:慧眼觀世事

一、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 (Maginot Line) 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防德軍入侵而在其東北邊境地區構築的築壘配系。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1930、1940年代貨币),其名稱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A.-L.-R.馬奇諾的姓氏(1877~1932)。防線主體有數百公裡,主要部分在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位于法國東方所設的防禦工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由于造價昂貴,是以僅防禦法德邊境,至于荷蘭則由英法聯軍作後援。防線内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中還有有軌電車通道。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由于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運動作戰,且比利時反對在法比邊界修建防線,是以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聯合荷蘭德軍将聯軍圍困在敦刻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馬奇諾防線 包括梅斯築壘地域、薩爾泛濫區、勞特爾築壘地域、下萊茵築壘地境和貝爾福築壘地域。整個防線由保障地帶(縱深4~14公裡)和主要防禦地帶(縱深6~8公裡)組成。工程構築以梅斯和勞特爾兩個築壘地域最強。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薩爾泛濫區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礙和沼澤地構成的,1935年以後才開始構築工事,設防最為薄弱。

下萊茵築壘地境以萊茵河、羅讷河、萊茵河運河為天然屏障,僅在萊茵河沿岸地區構築了由永備射擊工事組成的支撐點。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在梅斯和勞特爾築壘地域的最重要地區構築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結合、适于環形防禦的綜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為裝甲或鋼筋混凝土的機槍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數層,包括指揮所、人員休息室、食品儲藏室、彈藥庫、救護所、電站、過濾通風室等。工事之間都有通道連接配接,通電動車。射擊工事内的武器都是專門設計安裝的。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整個防線共構築各種用途的永備工事約5800個,密度達到每公裡正面15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均能抗兩發420毫米臼炮炮彈的直接命中。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防線内的防坦克障礙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砦,并用地雷場加強。防步兵障礙物一般為金屬樁或木樁鐵絲網,有的地段還設定了通電鐵絲網。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二、東方馬奇諾防線之蘇嘉國防線

該國防工事是1933年由參謀本部城塞組設計。陣地内設定一線陣地和預備陣地,建有射擊、觀察、通訊、交通、僞裝、掩體、障礙等裝置,以輕機槍、重機槍、戰防炮工事為主體,組成環形防禦體系。建築材料以鋼筋混凝土為主,盡量利用天然障礙物,輔以人工障礙,形成永備工事。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1934至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便調用數個師兵力,構築了這條國防工事。1937年,淞滬戰事爆發後,戰火随時有向西蔓延的可能。中國軍方更加緊了對這一線永久工事的加強和野戰工事的構築。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南京國民政府的基本盤就在江浙滬,這是衆所周知的。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中,日軍在上海的進攻使得國民政府感到了很大的威脅。事變結束後,由于在上海地區國軍不得不常駐正規陸軍,是以僅保持了上海警察總隊和上海保安總團等非正規部隊。鑒于日軍在上海方向對國府核心區域的威脅,1933年時國民政府就計劃在京滬杭地區構築國防工事,以迎擊日軍未來的進攻。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1934年到1936年,國軍使用了4個步兵師及大批工兵部隊按照此方案構築了上海至南京一線的防禦工事。該方案劃分了京滬、滬杭、南京三個防禦地區,以京滬為防禦重點,先構築工事,後配置兵力防守。京滬地區有滬甯鐵路、京滬公路和長江三條水陸通道,國軍預計此線為日軍西進的主要路線。在這個方向,北邊是長江、南側是太湖,二者之間湖沼綿亘,河網縱橫,如果能選擇要點構築防線,可以有效抵禦或遲滞日軍的進攻。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是以國軍最終選擇蘇州到福山一線構築吳福線陣地,選擇無錫至江陰一線構築錫澄線陣地,在這兩道國防線的前後,又設定有前進陣地和後方陣地,另外還設定有警戒陣地。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在滬杭防禦區,為次要防禦方向,但為了與京滬防禦區相銜接,也構築了乍嘉線(乍浦到經嘉善到蘇州)、海嘉線(海鹽經過嘉興到吳江)兩道防禦陣地。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另外為了加強南京的防衛,在烏龍山、栖霞山、青龍山、淳化鎮、牛首山、大勝關一線,形成一道弧線陣地,以東南為主要防禦方向;複廓陣地以南京城牆為内廓,在紫金山、麒麟門、雨花台、下關、幕府山要塞炮台一線為外廓陣地,形成内外城兩線,互相利用;在長江北岸的浦口構築橋頭堡,以封鎖渡口。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上述國防工事中,以吳福線和錫澄線為重點,構築數量較多的永久性工事和部分半永久性工事,并盡可能利用天然障礙物,與構築的工事相連接配接。而在次要方向,則隻構築較少的永備工事。戰争開始前後,駐防部隊拿到國防工事配置圖後,再輔之以野戰工事,将防禦體系打通。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以當時的情況來說,構築的陣地是以若幹步兵營陣地為核心的,每個營陣地包括三個連陣地,每個連陣地又包括三個排陣地。各連排陣地又有一線陣地和預備陣地,形成縱深梯次配屬。除了步兵陣地外,營陣地還有各種輕重機槍、戰防炮、迫擊炮射擊工事。永久性工事以鋼筋混凝土構築,标準是能抵禦150毫米重炮轟擊及500磅炸彈轟炸。其中重機槍工事有正射和側射兩種;輕機槍工事有單射孔和多射孔兩種;戰防炮工事有一戰鬥室,射孔為70度開口;觀察所有觀察一方及四周兩種;掩蔽部可容半排人休息,亦可當指揮部用。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總的來說,這些防禦工事該有的都有,由國軍36師、57師、87師、88師等4個步兵師及獨立工兵第1團、工兵學校練習隊、憲兵團等部構築完成的。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當時構築的防禦工事并不能立即使用,而是需要戰時守備部隊提前進駐,按照國防工事守備圖找到陣地,以挖掘的野戰工事打通各永備、半永備工事,然後配置好部隊和作戰物資,這才能形成有效的防禦體系。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當時國防工事構築完畢之後,國民政府還是比較有信心的。1936年,國民政府将全國劃分了若幹國防區,由張治中擔任京滬區的司令官,而張治中在蘇州以中央軍校野營辦事處的名義開展工作,其下屬部隊有36師、87師、88師3個正規師,以及上海保安總團、江蘇保安團等部隊。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這些部隊既是國防工事的構築者,也是國府常駐在相關地區的駐軍,同時也是國軍當時裝備和訓練最好的部隊。如民間常說的國軍“德械師”,主要指的就是36師、87師、88師和教導總隊等幾支部隊。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結果淞滬會戰,國軍精銳與日軍鏖戰數月損失很大,不得不戰略撤退。可是在撤退的過程中國民政府卻沒有大規模組織部隊進入防線依托堅固工事防禦作戰,雖利用少量兵力依托防禦工事抵禦了日軍5天時間。但與當初花費巨資建造這條防線的設想卻相差甚遠。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三、抗美援朝的地下長城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志願軍将士在抗美援朝戰争的經驗教訓中探索使用坑道,從防炮洞、隐蔽部逐漸發展起來的坑道工事在我軍防禦陣地上一出現,就引起了彭德懷司令員的密切關注和高度評價。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1951年9月,志願軍司令部發出訓示,要求各參戰部隊及時推廣。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12月起,志願軍在正面陣地大規模構築以坑道為骨幹的堅固防禦工事,截至1952年3月,志願軍各師團陣地已初步形成了坑道、交通溝、塹壕等有機結合的較完備的防禦體系,這為志願軍躲避美軍空中轟炸,消減敵地面炮擊威力,儲存自身有生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1952年8月底,志願軍除進一步建成正面戰線第一梯隊各部隊的坑道工事外,在東西海岸也重點構築了坑道工事,橫貫北韓半島250公裡的整個戰線上,形成了具有20到30公裡縱深、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陣地防禦體系,打造了堅實後盾,獲得了可靠的陣地依托。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1952年3月,距離上甘嶺戰役開始還有半年多時間,在受領五聖山地區防禦任務後,15軍45師師長崔建功便親自帶人勘察地形,籌備防禦作戰。他十分敏銳地發現上甘嶺對整個五聖山地區防禦的重要性,并形象地将597.9高地比喻為右拳,認為必須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之間“紮下根”——野戰築城挖坑道。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4月中旬,15軍專門召開築城會議,連以上主要幹部悉數到會,秦基偉軍長在會上專門做動員,要求各部根據志願軍統一規格,構築滿足“七防”,即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要求的“地下長城”。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從4月底進入陣地開始,整個15軍都認真地貫徹軍部提出的“積極防禦,持久作戰,消耗與消滅敵人,儲存與提高自己”的作戰方針。

廣大志願軍官兵叫響“破開山腹築長城,挖空嶺心安我家”的口号,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利用就便器材,自力更生、千方百計開掘坑道。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他們收集敵人的彈片和坦克零件,自辦鐵匠爐冶鐵,僅45師就自制鐵錘1000餘把,鋼釺2200餘根。戰士們還冒着生命危險,收集未爆彈,擷取了3700公斤炸藥,解決了坑道開掘的燃眉之急。

志願軍基本陣地各主要支撐點均構築有坑道1至2條,班陣地有小坑道掩蔽部,并儲備了相當數量的彈藥給養等作戰物資。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坑道為志願軍最大限度儲存有生力量提供了重要屏障。面對敵軍強大的地空火力優勢,坑道以其特有的防護能力,為志願軍官兵躲避炮火打擊、補充彈藥給養和及時救治傷員提供了待避場所,創造了有利條件。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從上甘嶺戰役期間敵我雙方反複争奪陣地控制權,尤其是我軍時常晝失夜奪得戰争實踐可以發現,即使敵軍占領了表面陣地,隻要志願軍牢牢掌握坑道,敵軍就無法鞏固陣地,一旦時機成熟,志願軍将士恢複精力、找準戰機,就可以再次殲滅敵軍、奪取陣地。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上甘嶺戰役已經過去68年,回望那段峥嵘歲月,飽經戰火洗禮的坑道彰顯着使命價值,銘刻着光輝業績。坑道作為基礎防護單元,成為戰時保證安全穩定,保護重要裝備設施的有力支撐。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實踐證明,堅固的工事隻是一個手段,“隻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更好地儲存自己”,

沒有點主動精神的英軍法軍,被動地躲在堅固的工事裡,等着敵人上門是不行的,比如馬奇諾防線,不就被德軍繞過去了嗎?花那麼多錢等于零。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建好了堅固的公事,卻沒有事先運籌帷幄,把堅固的工事利用起來,淞滬之戰敗退的國軍一潰千裡,到了蘇嘉國防線,卻連鑰匙也找不到,進不去。沒有主動性,沒有積極性,沒有敢打必勝的信念,國軍的京滬杭防線等于零。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事先沒有什麼國防線,善于在戰争中總結戰争,先挖貓耳洞,再挖防炮洞,越挖越大,最終發現了儲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法寶,把被動防禦的坑道變成了主動出擊,消滅敵人,跟敵人打夜戰,打近戰,打遭遇戰,打偷襲戰,打殲滅戰,打火力戰的有力武器,隻有毛主席的人民軍隊做到了。

馬奇諾防線、國軍抗日的蘇嘉國防線、志願軍的地下長城哪家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