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作者:說書人阿偉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如果有一天你堅持的觀點被整個世界反駁和不認可,你會如何做?

是向周圍人妥協,以謀求世俗定義上更高的成功,還是堅持自己心中的真理,永遠驕傲下去?

我們再把此事具象一點:

整個國家的進階知識分子和王公貴族共64人聯合在一塊,在短短的時間裡寫出了75篇文章批駁你,而你的侄子、感情深厚的外弟也在這些人之中。

你曾經的朋友,如今效忠的皇帝也恥笑你,還專門寫了兩篇文章反駁你。

在你有限的人生當中,你幾乎找不到幾個和你觀點相同的朋友。

換做是你,你面對這樣的情況會選擇怎麼做?

南朝齊、梁時期的範缜用他坎坷的一生給出了這樣的回答:甯可和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真理。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如果非要評出中國古代曆史上最壞的朝代,我想有許多人會和國師一樣,投給兩晉南北朝一票。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宋魏兩個政權爆發了大規模的沖突,史稱第二次元嘉之戰。而也就是在這一年前後,範缜在一個沒落的士族家庭中出生了。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第二次元嘉之戰是南方宋政權受打擊最大的一次,史載"徐、豫、青、冀、二兖六州殺略不可勝算,所過州郡,赤地無餘。"從此南北形式從均勢向南弱北強轉化。"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說的就是這段曆史。

劉宋北方百姓衣食無着,南方百姓更是受到了更加殘酷的剝削和掠奪。為了滿足世家大族和皇室的奢靡用度,劉宋"征賦有增于往",導緻"小民嗷嗷,無樂生之色"。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劉宋皇室内部為了争權奪利互相殘殺,而百姓們則揭竿而起。這樣的時代注定會導緻無數人的悲劇,而範缜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範缜的父親範濛隻做了一個小官,但生下範缜後不久就離開了人世。範缜跟着他的母親回到了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的老家。

範缜在貧窮的鄉村中長大,他勤學好讀、孝順母親,史載:"缜少孤貧,事母孝謹。"約18歲那年,範缜離開自己的故鄉前往丹陽(今南京市;一說相縣,今安徽濉溪市)拜入經學大師劉瓛門下。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他"卓嶽不群而勤學",讓經學大師劉瓛都對他另眼相看,"甚奇之",還親自為他舉行了成年的冠禮。然而在兩晉南北朝這個特殊的時代中,即便你有再出衆的才華,也大機率會被"低賤"的出身所埋沒。

劉瓛的門下大量上層門閥的貴族子弟,"門多車馬貴遊",而範缜隻能"芒屩布衣,徒行于路"。

通常在這樣氛圍裡成長出來的小孩,不是極度自卑,就是通過極度的自傲來掩蓋自己卑微的家室,而範缜顯然屬于後者,他"性質直,好危言高論",是以"不為士友所安"。此時也隻有他的外弟蕭琛和他相談甚歡。

他的教育經曆為他日後的人生悲劇埋下了伏筆,和他關系最好的外弟也在最後"背叛"了他。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學成之後的範缜精通三禮,然而在腐朽的門閥體制下,因為他卑微的出身,他一身才華毫無用武之地。史書上沒有記載範缜在20-30歲之間究竟以何為生,但他29歲時已經"發白皤然"。

他前往建業(今南京)成為了一個"京漂"青年,然而他卻四處碰壁。範缜曾經大膽的給皇室提出要唯才是舉的政治改革建議,但最終卻石沉大海。他寫下了《傷暮詩》、《白發詠》聊以自慰。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直到公元479年,劉宋禁軍将領蕭道成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南齊,範缜才有了用武之地,"起家齊甯蠻主簿 ,累遷尚書殿中郎。"此後還成為齊朝的大使,"使魏聯姻"。作為進階文官的一份子,範缜常常和王公貴族聚集在一塊。

在競陵王蕭子良的府中形成了一個文學團體,史稱"竟陵八友",這八友中包括範缜的從弟範雲,範缜的外弟蕭琛還有未來的梁武帝蕭衍。

即便是獲得了較高的官位,範缜還是和當年那樣"性質直",他看見周圍的達官貴人和貧民百信皆笃信佛教,覺得這可能是對社會的一種嚴重威脅。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佛教在兩漢時期漸漸傳入中土,因為修來世的說法迎合了大量的勞苦大衆,發展速度迅猛,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沖突。

統治者修建了大量的寺院,所用皆是民脂民膏。如宋明帝修了湘宮寺說是積功德, 大臣虞願痛斥說"此皆百姓賣兒帖婦錢所為……罪高浮圖,何功德之有!"

寺院地主成為了新的地主階級,他們披着袈裟,仗着政府的支援,掠奪勞苦大衆的财富,進行瘋狂的土地兼并,史載寺院地主"侵奪細民、廣占田宅",同時他們大都是免稅免役的,即"寸絹不輸官府,升米不進公倉",成了特殊的法外之地。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範缜認為這是"浮屠害政",因而進行了一系列的反佛鬥争。但是當時南朝大多數知識分子也同樣信佛,比如他的上司齊競陵王蕭子良。

範缜他的面"盛稱無佛",還在一次宴會中公然批駁因果觀念。蕭子良問他,你不信因果,為何人有富貴貧賤?範缜哈哈大笑,說:"人就像這樹花一樣,随風飄落,有的落在茵席上面,有的落在廁所裡,落在茵席上的是殿下,落在茵席裡的是我,哪裡有因果呢?"

然而,這樣的反駁顯然不是十分有力的。後來的專家稱這是用"曆史唯心主義來批判唯心主義",但私以為這已經是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頂峰。

蕭子良又召集了許多僧人和學士來和他辯論,但都沒有讓他屈服,蕭子良用官位勸誘他,稱如果他願意放棄自己的理論,就可以做中書郎。範缜大笑:"使範缜賣論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書郎耶!"

此後,範缜撰寫了《神滅論》一書,批判佛教"形神分離、形亡神不滅"的思想,指出隻有活人的形體才有精神作用,"死者如木,而無異木之知",還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而神存,形謝則神滅也。"通過這些論述,從根本上否定了佛教"修來世"的說法。

"此論出,朝野喧嘩。"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此後梁武帝代齊,任命範缜為晉安太守,在哪個"衆官皆貪"的年代,範缜竟然"在郡清約,資公祿而已",除了俸祿,他一分錢不多拿。

當梁武帝将佛教定位國教的時候,範缜的《神滅論》無疑是一個是一個"異端邪說",範缜因為将所有的财産送給了觸怒梁武帝的好友,是以被流放到當時蠻荒的廣州,在此期間他仍然不顧風險,宣傳《神滅論》的觀點。

公元507年,範缜被調回京師擔任了中書郎和國子博士。梁武帝此舉動機不純,他将範缜召回後寫了兩篇《敕答臣下神滅論》、和《與王公朝貴書》對範缜的《神滅論》進行駁斥。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王公貴族們紛紛響應,64名顯貴、文人撰寫了75篇文章,其中甚至包括他的從弟範雲的兒子範孝才、曾經交往甚歡的外弟蕭琛。

這一次,梁武帝似乎是要讓範缜徹底的聲名掃地,"永世不得超生",但範缜卻做出了更為驚人的舉動。他"辯摧衆口,日服千人",同時應梁武帝的要求,将《神滅論》改成問答題,駁斥這些反對自己的觀點。

和整個朝堂辯論,最後範缜竟然保住了自己"國子博士"的官位,在和全世界為敵的情況下,終老在官位上,享年55歲。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範缜的反佛鬥争就如同一顆流星一樣,光耀四射卻未能給當時的社會帶來明顯的變化。

對于統治者來說,佛教的各種理論對當時社會的鞏固和穩定,确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如北魏文成帝在恢複佛教的诏書中就指出佛教能:"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撥群邪,開演正覺。"劉宋的宋文帝也曾說:"若使率土之濱皆純此化,則吾坐緻太平,夫複何事。"

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史、哲學史專家張踐就表示:"在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動蕩中,顯然沒有一種可以迅速通過革命使社會性質根本改變的方法……是以當時凡是有助于維持社會穩定,協調社會關系,消除上下沖突的宗教、哲學思想,都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直到今天,佛學思想融入了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儒釋道三教精神合一"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标配"。

範缜反佛,與其說是為了反對佛學本身,不如說是為了反對當時寺院地主侵吞人民和國家财産的惡狀。他來自社會中下層,自然是為了社會勞苦大衆奔走呼号。

他不屈的一生,值得後世的人們學習和借鑒,而範缜此人也被載入了大學教科書《中國古代史·上冊》。

若是你有幸來到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範缜路,心中能記起這位永不妥協的鬥士,便是對他的最大尊重。

參考資料:

《南史·範缜傳》

《南史· 宋本紀》

《南史· 齊本紀》

《南史· 梁本紀》

《梁書·範缜傳》

《南齊書· 竟陵王子良》

《廣弘明集·卷二十七》

李才遠《也談範填"神滅論"發表的年代》

張踐《神不滅論對世俗政治秩序的輔助作用——兼論範缜的"神滅論"》

趙運喜《傑出的無神論者——範缜》

頓嵩元《範缜生平事迹考辨》

潘富恩 馬濤《範缜評傳》

卿上涒《範缜"神滅論"思想新探》

簡修炜 夏毅輝《南北朝時期的寺院地主經濟初探》

範缜:即便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堅持心中正義的南朝反佛勇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