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作者:獨立魚

前段時間,《少年的你》提名奧斯卡的新聞刷爆全網。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對此,有些人覺得驚喜,有些人認為過譽,還有人充滿質疑。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華語電影繼2003年的英雄之後,時隔18年再次獲提最佳國際影片。

究竟,它能否更進一步,拿下最後的大獎?

還是讓人無比期待的。

但,這也絕非易事。

該獎項素來競争激烈,今年各國家地區選送的影片數量更是達到了創記錄的93部。

曆經層層篩選,最後剩下的這四名競争對手可都不是吃素的。

魚叔就非常看好其中的一部。

它的實力不可小觑,應該是《少年的你》奪魁路上那隻最大的攔路虎。

今天,魚叔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這部佳作——

《集體》

Colectiv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集體》是一部羅馬尼亞紀錄片。

豆瓣評分7.7,打分人數也沒有超過1000人,看上去平平無奇。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但它在外網卻讨論度火熱,評價極高。

IMDB上,在将近五千人打分的情況下,穩定在8.3分。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爛番茄上,99%的新鮮度,驚為天人。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接連參加威尼斯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以及聖丹尼斯電影節,各類獎項拿到手軟。

并最終在今年的奧斯卡上獲提最佳國際影片和最佳紀錄長片。

這兩個獎可都不含「水份」,含金量十足。

此前同時提名這兩個獎項的電影隻有一部(第92屆的《蜂蜜之地》)。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同時,它也是史上第一部得到奧斯卡提名的羅馬尼亞電影。

綜上所述,魚叔覺得它就是一個隐藏的大BOSS。

而當叔認真看完全片。

這一想法變得更加笃定。

屆時,就算它「爆冷」同時拿下兩項大獎,也完全不會感到意外。

因為這确實是一部不容忽視的佳作。

作為一部紀錄片,它真實、客觀而冷靜地記錄了一起事件——

一起改變了整個國家的事件。

時間來到2015年10月30日。

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一家名為「科萊采夫」的夜店内。

當樂隊在台上怒吼演奏,年輕人在台下瘋狂搖擺時。

沒有人意識到危險已悄然臨近。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起初,隻是一點火星。

長時間的亢奮麻痹了大腦,很多人都看到了,卻不為所動。

火,可管不了你這些。

火勢蔓延迅速,很快便演變成一場覆寫全場的大火。

意識到情況不妙的人們這時才四散而逃。

但狹小的空間内,這樣做勢必隻會引起慘烈的踐踏事故。

一時間,場面慘不忍睹。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最終,這場災難導緻了27名年輕人當場死亡,180人受傷。

如此慘劇,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但事已至此,最重要的是好好的完成善後、安撫與問責,并做好反思與防範。

這才是每一名遇害者及其家屬,每一名羅馬尼亞公民真正需要的。

隻是,事件的發展卻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飛奔而去。

醜聞與内幕,因為這起突發事件徹底曝光在陽光之下。

主角是一名叫做卡塔林的記者。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起先,羅馬尼亞政府在火災後,信誓旦旦地保證傷者們的醫療條件。

「我們可以提供所有醫療服務。」

「不比德國差。」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但卡塔林發現,在治療過程中不斷有傷者死于細菌感染。

短短幾個月内,火災的死亡名單上又新增了37人。

家屬對此無可奈何,而卡塔林的良心也受到了質問。

他随即帶領自己的團隊展開了調查。

既然死因是細菌感染,卡塔林便決定從醫用消毒劑開始調查。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可沒想到,稍微一調查,就發現了大問題。

在羅馬尼亞,大多數醫院使用的都是由國内的荷西制藥廠生産的消毒劑。

一開始,調查小組并不想懷疑這些消毒劑。

應用這麼廣泛的産品,真有問題那還得了?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但,檢測結果卻打了所有人的臉:

活性成分過低,這個品牌的消毒劑被稀釋了十倍。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随着進一步實地走訪,拍攝驗證,聯系線人。

卡塔林一行人确定,劣質消毒液是由荷西制藥的老闆首肯的。

經過一番努力,調查結果被寫成了報道并發表,瞬間就引起了轟動。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政府的态度卻讓人大失所望。

衛生部長在新聞釋出會上一再否認,并大放厥詞——

「對消毒劑的檢測中,超過95%的結果都很理想。」

「我得出結論,病人并沒有危險。」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事實卻是,還有人在不斷死去。

卡塔林隻好将調查進行到底。

線人再次發揮作用。

有人承認,自2008年以來他一直都在向政府遞交有關消毒劑風險的報告,但從未得到理會。

這證明政府一直都對劣質消毒劑知情。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與此同時,卡塔林的一名助手又發現了一條新線索。

荷西制藥一直都在行賄。

通過行賄,它成功收買了整個醫療體系下的大部分專家與主管醫生。

這才解釋了為什麼醫院願意購買使用劣質消毒劑,也進而說明為什麼政府閃爍其詞,大打太極。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正如影片的港譯名——「醫官同謀」。

在羅馬尼亞的整個醫療體系中,醫、官、商糾纏在一起,利用公衆的信任大吃「人血饅頭」。

整個醫療系統,爛得臭不可聞。

殺死那些年輕人的,不是病毒,也不是劣質消毒液。

而是那些站在背後賺得盆滿缽滿的既得利益者。

同時,媒體也丢失了應有的監管責任。

特别魔幻的一點是:

卡塔林确實是一名記者。

但他是一名體育記者,供職的是體育類報紙。

社會各方的不作為,到最後竟需要一家體育報紙站出來糾正一切。

「當媒體向決策者妥協時,決策者便會濫用公民的信任。」

卡塔林給整個荒謬的悲劇進行了精煉的總結。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或許你認為,在有人揭穿一切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比較簡單了。

審判荷西制藥老闆,根據受賄名單,一網打盡。

然而事實證明,這麼想還是太天真了。

極具驚悚的一幕突然發生——

荷西制藥老闆突然遭遇車禍去世。

無法問責,更别提什麼受賄名單了。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影片在這裡并沒有透露出陰謀論的觀點(雖然卡塔林相信一定不是意外),事實就是這麼發生了。

劇情片中才會出現的劇情,居然真的存在。

不禁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但好在,卡塔林的努力也并非一無所獲。

具體的報道真實可見,羅馬尼亞人民絕不眼瞎。

在人們的抗議聲中,衛生部長辭職。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臨時上任的新衛生部長是一名徹底的技術型官員,脫離于腐朽的官僚體系之外。

影片到這裡也對他進行了更多着墨。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作為一名有識之士,他迫切地想要改變一灘爛泥的局面。

可事實卻異常殘酷。

第一時間,他想到的是馬上撤掉荷西制藥的所有産品。

但手下卻表示這樣不符程式,違反法律。

新部長感到疑惑:

「在任何健康的社會,一個産品有害會被立刻下架。」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這不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嗎?

更大的困難則還在後面。

根據後續的調查,其實悲劇的發生不隻是消毒劑的問題,各所醫院的衛生條件與管理也無比堪憂。

當新部長焦頭爛額地處理各種公務時,醫院的醜聞還在接連不斷的曝光着。

燒傷病人因為容貌問題會被白色床單遮住臉。

床位不夠,會讓兩個人擠在同一張床上。

傷口得不到及時清理,甚至長出了蛆......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這些也都是醫官同謀的産物。

因為在羅馬尼亞,很多醫院的上司與主管其實并非專業的醫務人員。

隻因為他們是官僚體系的一份子,在不同的政黨擔任職位,手握權力。

是以将醫院視作「肥差」,既能A錢上面撥來的巨款,還能接受奸商的賄賂。

怎一個爽字了得!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面對這樣的局面,新部長知道,隻有從根上杜絕它發生的可能。

是以他趕在下一輪選舉之前起草了緊急法案:

要求醫院主管不得在黨派内擔任職位。

盡可能減少醫官勾結。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隻是,前途依舊未蔔。

在新的選舉中,火災中引咎辭職的社會民主黨再次當選。

新部長又會被馬上替換,他嘔心瀝血的法案還能保留多久?

無人知曉。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近些年來,「羅馬尼亞新浪潮」席卷而來,使得羅馬尼亞電影在世界電影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敢于去拍血淋淋的事實,是它的最大特色。

在戛納獲獎的《無醫可靠》說的是現代醫患關系。

而斬獲金棕榈的《四月三周兩天》,則拍的是女性堕胎議題。

包括最近剛獲得柏林金熊獎的《倒黴性愛,發狂黃片》。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倒黴性愛,發狂黃片》

名字雖然充滿噱頭,實際上卻也聚焦了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狀态。

時效性顯著,現實性深刻。

這非常值得我們的借鑒。

雖然近幾年我國也湧現出了很多不錯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但還遠遠不夠。

運用電影,我們理應不再沉默,去聽見更多的聲音。

在《集體》中,就還展示了另外一條線——受害者群像。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叫做阿迪娜的姑娘。

她在火災中燒傷嚴重,落下殘疾。

但并沒有自怨自艾,自暴自棄。

反而是勇敢地接受了一切,收起了破碎的心,将它轉化成藝術。

通過美妙的藝術作品,堅持讓外界看到自己。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這實在是太過于強大的精神力量,也給予我們足夠的思考。

在當下,面對問題,面對不公。

已經不是不要去做那沉默的大多數。

而是在很多時候。

沉默的,本就不該是大多數。

《少年的你》想赢,得先過它這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