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吵了,宇宙的盡頭是教資

作者:新周刊
别吵了,宇宙的盡頭是教資

最近,某高校一位男生在校園裡發出預告,稱自己要給學妹表白:

<b>“10月19日晚上9點半,我将在西區五棟宿舍樓下當衆表白,希望大家來給我加油,謝謝!”</b>

于是,當天晚上,樂于助人的同學們都開始自發前往事發地點,準備對這位男生施以援手。

一時之間,五棟宿舍樓下的那塊空地,成為了全校人關注的焦點。

别吵了,宇宙的盡頭是教資

然而,一個晚上過去,當事人并沒有出現。

<b>也就是說,全校的熱心人士都被這位男生鴿了。</b>

表白時刻玩消失,這就非常離譜!

關于當事人的消失之謎,一條高贊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

<b>“今晚這出表白大戲,是不是教資人的幌子?”</b>

别吵了,宇宙的盡頭是教資

是的,我們這次就來聊聊教資人。

<b>教資人,顧名思義,就是正在準備考教師資格證的人。</b>

這是一個日漸龐大的群體:2016年,全國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共有260萬人,到2019年就一躍升至900萬人。根據預測,今年報考的人怎麼也得有上千萬了。

你永遠都猜不到,誰會成為這上千萬人中的一分子:

前兩天李雲迪口碑翻車,《披荊斬棘的哥哥》節目後期忙着給人打碼,<b>然而在那個全民吃瓜的夜晚,同為節目嘉賓的Rapper歐陽靖和演員林曉峰,居然在看教師資格證的報名直播。</b>

别吵了,宇宙的盡頭是教資

10月30日,就是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的日子,此時此刻,所有教資人都在做最後的沖刺。

<b>能讓他們放下手中筆的,也隻有校園表白這等大事了。</b>

你可能會想:為啥教資人考起試來這麼“卷”,一分一秒都不能放過?

<b>這是因為他們要背的東西實在太多了。</b>

一般來說,中國小的教師資格證筆試,要考《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三門課——而光是《綜合素質》這一門考試,就涉及了對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規範、文化素養等知識的全面考察。

作為《綜合素質》的考試内容之一,“文化素養”要求教資人了解大量的中外曆史知識、科學常識、傳統文化知識——是不是聽起來就很玄乎?

這不,在相關備考資料中,就赫然出現這麼一行字,點出了教資人的一把辛酸淚:

<b>“時間緊就不用看了,一般看了也拿不到分。建議放棄。”</b>

别吵了,宇宙的盡頭是教資

哪怕做好了萬全準備,到了考試的那一天,<b>教資人也會被一些出其不意的題目殺個猝不及防</b>。

比如在2018年,《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的最後一道題,就讓教資人展開了激烈的内心鬥争:

高一女生馬英前幾天向班主任廖老師傾訴了自己的煩惱,她感覺自己喜歡上了班裡的男生周勇。

上課時,她總是走神,不由自主地看周勇在幹什麼;下課後,她的目光總是跟随周勇的身影,如果看不到周勇,她就會心神不定,看不進去書。

她對自己目前的狀況非常憂慮,擔心被老師、被父母發現,擔心自己學習成績會是以而下降,她十分困擾,問廖老師自己應該怎麼辦。

看到題目的教資人,一時間忘記自己身在考場,腦海中浮現起了青春往事:

“完了,看到題目,我隻想鼓勵馬英勇敢表白,這題又要丢分了。”

“馬英,早戀就早戀,為什麼要告訴老師?不是怕被老師發現嗎?”

“母胎solo的我們,哪能給馬英提什麼建議?”

别吵了,宇宙的盡頭是教資

當然,就算通過了筆試,教資人也隻能暫時松一口氣,還要全力以赴,準備接下來的面試。

<b>在面試環節,教資人往往會化身喜劇人:</b>

他們要試講一門課,但台下并沒有學生,于是自己隻能化身戲精,對着眼前的空氣演戲。

<b>有人甚至一人分飾N角,同時飾演老師、好學生、壞學生,活躍課堂氣氛……</b>

每一個老師,都是在過五關、斬六将之後誕生的王者——畢竟每年教師資格證的通過率,隻有少之又少的30%,而受到官方認可的老師,還要準備迎接家長們的觀察與評價。

作為一個學生(家長),你覺得什麼樣的人才能通過考試,成為你心目中的好老師呢?

别吵了,宇宙的盡頭是教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