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眼中的屈原

作者:微笑看周遭

​​春秋戰國初期,楚國皇上姓芈。這個姓不用多介紹了,看過那部電視劇的大多應該都了解了。後來楚武王把兒子封到一個叫屈的地方,于是他這一系的子孫就改姓屈。這是屈原姓的來曆。

随着秦國重用商鞅後國力日漸強大,開始不斷攻打附近各國。這個時候,戰國時期最有名的鬼谷子大徒弟蘇秦出山,他遊說秦國失利後,開始遊說其它各國。提出合縱聯合來共抗秦國,在一連串跑國家遊說以後,得到戰國7雄中第二大強國楚國的支援。當時屈原做了個順勢而為的事,他本就是王公大臣,也大力支援這個合縱聯盟,更在談判中使楚懷王榮登6國聯盟的盟主。其實必須要說明,當時楚國國力是僅次于秦國而強過其它6國,它做這個盟主是實至名歸的,但楚懷王内心卻感到屈原的能力很出衆,于是這個聯盟的結果就是,蘇秦成為6國聯盟的總相,屈原成為6國聯盟中楚國的總負責人。這個事直接導緻了屈原登上了人生颠覆,楚國也成為當時戰國中最厲害的國家,蘇秦自然也成為這一個時代最出色的人才。但對于我們現在的人來說,也必須要明白,蘇秦的出色在于用師傅的名頭加上自身的說話能力成就自身,而屈原做對的事隻不過是順勢而為。

合縱聯盟成立後,結果是秦國15年沒法出兵函谷關,不是不想,實在是自已一出動對方6國就一起動,實在不夠能力。于是有能力的人又來了,鬼谷子的小徒弟張儀出來混了。在商鞅死後他去了秦國發展,為了破壞合縱這個聯盟,想出了連橫這個計謀,于是就有了張儀戲楚王這一出故事。怎麼戲呢?當時合縱聯盟中楚國與齊國最強大,于是張儀就跑去楚國,對懷王說,楚國是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我們秦王十分仰慕你的管理才華,準備割多少土地給你,來換取我們兩國的同盟等等,然後楚懷王居然就信了,在等着秦國割讓土地給自已的時候,張儀又跑去齊國說動秦齊聯盟一起攻楚。當時屈原在幹嗎呢?這點他倒是清楚的,他去提醒懷王,蘇儀的說法未必可靠,我們可要做好兩手準備,萬一人家隻是忽悠呢?但懷王可不在乎這些,再說了,憑蘇儀的說話水準,他屈原又算老幾,甚至他自已都有些相信了蘇儀的說話。于是,後來他被懷王流放了。這個事說明什麼呢?對老大來說,你要麼行要麼不行,說那些模棱兩可的話,要大王自己

我眼中的屈原

來辨識,憑啥還要養着你?然後,混在老闆身邊的你懂了沒?

但這件事後懷王被張儀欺騙,也知道了合縱的重要性,于是,又把屈原找回來去齊國遊說繼續聯合。屈原不辱使命,又換來一段太平時光。當時的戰國蘇秦和張儀是最出名的忽悠家,在合縱聯盟破壞後,蘇秦的地位已經高了,他繼續着一忽兒跑魏國,一忽兒跑齊國,反正來來去去都是做國相這個位置。而張儀的水準在于騙了楚懷王一次,還可以繼續騙第二次,他又來到楚國遊說,并且還能說動楚懷王去秦國做女婿。話說,這樣的人有沒有發覺和現在小米的雷總與樂視的賈總很像,明明自已就這麼點實力,就是能夠靠一張嘴說的其它人五體投地還心甘情願拿出真金白銀來。就這樣,楚懷王去了秦國,被秦王扣留當了人質,後來明白又上當了,逃跑沒跑掉就挂了。而屈原呢?和楚懷王即是親戚又在一起那麼多年,居然被蘇儀三言兩語就瓦解了,你想想該多麼郁悶。于是一個人無聊之下寫下了“離騷”這麼個流傳至今的詞。但是當時懷王的兒子頃襄王已經登基當了大王,你想作為大王看了會開心不?于是屈原二次流放。

接下去的時光裡,秦國攻完這國打那國,直到掃清一切屏障。大名鼎鼎的白起帶兵開始攻楚國,一路高歌猛進。頃襄王從湖北一路逃到河南,到這個時候屈原也徹底明白了,楚國已經再無崛起之希望,而作為楚王子孫,自已的命運也不可能再有出頭之日,這一年他62歲,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洞庭湖而自盡。

從文學上來說,屈原一直保持着楚辭的風格,确實寫了不少優秀的作品,但必須也要說明,當時若不是他貴族的身份,他寫的這些玩意有人看才怪。至于從人才方面來說,那個時代中華大地實在人才太多了,若不是在蘇秦合縱提議下他做了點工作,他根本就是很普通一個既希望自已國家強大而自身又毫無任何能力的一個官二代屌絲而已。至于到了如今居然把端午這麼一個節日弄成國假,更是莫名其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