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瘧疾寄生蟲可以"隐藏"血液數月

來源:科學日報

改變基因表達 避免免疫系統 瘧疾寄生蟲可以"隐藏"血液數月

惡性瘧原蟲是導緻瘧疾的主要寄生蟲。27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醫學》雜志上的一項醫學研究發現,瘧疾寄生蟲在人類血液中的旱季可以改變其基因表達,而不會引起疾病。這些發現解釋了惡性瘧原蟲如何留在體内而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并且當蚊子種群在雨季傳回時,它們成為瘧疾複發的"内部潛伏者"。

在全球範圍内,瘧疾平均每天造成1,200人死亡 - 這是非洲的主要死因,2018年造成40萬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是五歲以下的兒童。

通過殺蟲劑幹預,瘧疾發病率和死亡率已顯著下降,但蚊子種群對殺蟲劑的抗藥性上升,加上其他适應性變化,可能導緻這些收益。大多數瘧疾病例集中在雨季,當時傳播惡性瘧原蟲的蚊子繁殖。然而,無症狀感染實際上全年都在發生,瘧疾寄生蟲的宿主人類的能力使它們能夠在雨季之間數月的幹旱中生存下來。然而,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無法了解為什麼瘧疾寄生蟲可以在不引起明顯症狀的情況下生活在人類宿主中。

在2017年至2018年期間,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傳染病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Sylvia Potogel及其同僚追蹤了600名年齡在3個月至45歲之間的馬裡居民。他們發現,在旱季結束時,這些種群中惡性瘧原蟲的基因轉錄模式非常具體。這種模式與受感染紅細胞中血管粘附的減少有關,這有助于脾髒将受感染的血細胞去除到較低的水準。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些特征有助于維持人體内惡性瘧原蟲的低水準"儲存",這可以被免疫系統檢測到和清除,并在雨季晚些時候繼續啟動瘧疾傳播周期。

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澄清環境變化如何影響惡性瘧疾的轉錄模式,現在已知惡性瘧原蟲允許惡性瘧原蟲在特定環境中生存,為人類最終應對這種疾病奠定基礎。

主編圈子點

在與人類共存的漫長歲月裡,瘧疾寄生蟲也發展出了自己的潛伏方式。低日子,可以保持軍隊的敏銳,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換來的是人體的免疫系統與和平共處。等到合适的季節到來,然後重新煥發活力,攻擊營地,制造流行病。但是,究竟是什麼信号使他們感到刺痛和活躍,他們如何感覺它?當它們選擇不動時,有沒有辦法結束它們的巢穴?瘧疾寄生蟲很聰明,但人類也很聰明。一英尺高,弄清楚他們的行為模式,也可以幫助抗擊瘧疾。(記者 張夢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