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宇宙是希望,也是 Facebook 的一次逃亡

作者:極客公園
元宇宙是希望,也是 Facebook 的一次逃亡

你心心念念的新一代 Quest 并未出現。

撰文 | 沈知涵

編輯 | 靖宇

01

「And one more thing……」

Facebook Connect 2021 的 Opening Keynote 環節,紮克伯格說出一個不讓人意外的決定:為了讓公衆全面了解 Facebook,以及押注元宇宙的願景,公司将更名為 Meta。

「我相信元宇宙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篇章,同樣也揭開了我們公司的下一個篇章。」Facebook 生在一個特殊時代。當網際網路正興起,成為一個「新世界」的入口,Facebook 改變了人與人「連接配接」的方式。

今天,紮克伯格也不再是當初那個初出校園,穿着睡衣見投資人的毛頭小子。顯然他認為看到了下一個「未來」。Facebook 公司最後一次以「Facebook」出現于公衆視野,那個代表過去成績的「點贊」圖示已在 Facebook 總部撤下。今後 Meta 公司工作内容分為兩部分:「全家桶」社交産品,和打造未來的平台。

你确實無法再用「社交媒體」定義 Facebook。

紮克伯格希望建立一個全新的「數字世界」。8 月,Facebook 推出 Horizon Workrooms 平台公測版:使用 Oculus 裝置登陸,以虛拟方式參加會議。未來 Meta 将會集合更多 2D 應用程式到其中,比如 Facebook、Instagram、Slack、Dropbox 等。今年 Meta 會在 Horizon 平台上增加 Messenger 功能,帶上 Quest,你就能在 Horizon 中打電話給朋友,進一步打破「虛拟」和「現實」的界限。

在紮克伯格看來,元宇宙是一個永續的、實時的、且無準入限制(多終端)的環境。「把元宇宙想象為一個實體網際網路,在那裡,你不隻是觀看内容,你整個人就身在其中。」

Meta 幻想,假設你在刷手機的時候,看見好朋友正在音樂會現場,向你發來「加入邀請」。這時候你帶上 AR 仿佛置若其中,演唱會結束,身處不同世界的兩人還約好去「元宇宙 afterparty」,你們在那裡為「Avatar」(數字替身)購買了晚會衣服,和剛剛演唱會的「數字版收藏」NFT。

元宇宙是希望,也是 Facebook 的一次逃亡

元宇宙裡購買 NFT | Facebook

元宇宙的風刮了一陣又一陣。即便如此,甚至沒有一個對于元宇宙非常精準的定義。是以一個半小時的 keynote,紮克伯格盡可能舉例,人們到底能用元宇宙來做什麼?

02

生态:建構

作為 Quest 上的爆款遊戲,《Beat Saber》單單在 Quest 上的營收超過一億美元。自從《Population: One》在去年釋出,已經成為 Quest 上活躍玩家最多的遊戲。《俠盜獵車手》系列的《聖安地列斯》也将為 Oculus Quest 2(從 2022 年開始,Oculus Quest 更名為 Meta Quest。)

紮克伯格給出更多關于元宇宙的設想,光有遊戲遠不夠,還能健身、辦公等等。針對于此,Meta 将會在明年推出一套配合 Quest2 使用的配件,用于 Touch 控制器的新防汗搖桿,同時解決運動時擦汗的問題。關于更多即将到來的遊戲功能,Oculus 将在明年專門舉辦一場遊戲展示會。

比如與朋友下棋,打乒乓球,擊劍,沖浪,遊戲不僅意味着大型的沉浸式體驗,還意味着利用 AR 和全息投影,生活裡的每一次娛樂和運動,都會是以不同。

元宇宙是希望,也是 Facebook 的一次逃亡

跟你異地的朋友下棋 | Facebook

你可以在 Horizon Home 中建構你的家。當有朋友來時,它是一個聚會場所;當你自己獨處時,你可以随心所欲安排你的工作任務,設計你的工作空間。就像過去電腦和手機接管了你的娛樂、工作、社交等生活,紮克伯格希望未來一個 VR/AR 裝置依舊如此,甚至接管一切生活。

團隊正在測試 Quest for Business,允許你用辦公賬戶(而非社交賬戶)登陸 Quest2,與同僚協作通路 Horizon Workrooms。Quest for Business 同時允許公司能夠通路需要的專用平台功能,如帳戶管理、移動裝置管理(MDM)解決方案、SSO 內建等。

然而元宇宙龐大生态建構,無法由 Meta 自己完成,在其願景中,通過「底層技術」讓開發者建構各種各樣應用成為可能。

紮克伯格曾經表示,「目前,我們的重點是幫助發展社群,擴充參與到元宇宙和虛拟現實建設的人。」

舉個例子,Spark AR community 有 60 萬創作者,他們會通過 Spark AR 工具制作 AR 特效。AR 特效在 Facebook「全家桶」産品中非常流行。Facebook 稱,Spark AR 已經持續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移動端 AR 平台。

此次,紮克伯格宣布推出 Presence Platform 平台,包括 Insight SDK、Interaction SDK 和 Voice SDK。Insight SDK 幫助建構基于使用者的實體空間的混合現實體驗,「真實的現場感(在場感)是在元宇宙中感覺到連接配接的關鍵。」相關負責人說到。以及 Interaction SDK 提供給開發者現成的手勢互動;Voice SDK 開放語音控制功能。

03

硬體:入口

除了生态,紮克伯格認為元宇宙核心是一定需要先有合适的裝置做入口。但是外界猜測的新一代 Quest 硬體沒有出現。

Meta 隻是賣了一個關子,它正在研發内部代号為 Project Cambria 的高端 VR。在功能上,它将具備以往 VR 不具備的功能,将允許你的 Avatar 與其他使用者保持自然的眼神接觸和交流,可以準确反映你的面部表情,讓别人更好地了解你的感受。

元宇宙是希望,也是 Facebook 的一次逃亡

Project Cambria 能使 Avatar 表情更加真實 | Facebook

另外增強的一個重點是混合現實體驗,新的傳感器和重建算法,能讓 Cambria 有能力以深度和視角感來表現實體世界的物體。采用新的光學器件,提高視覺保真度。當然,這也代表着 Cambria 比 Quest2 更高的價格。

此外,Meta 還宣布了第一款 AR 眼鏡,代号為 Project Nazare。這款 AR 眼鏡最終想打造成人們日常所待眼鏡大小和重量。不過紮克伯格沒有給出面世時間,「我們需要将全息顯示器,投影儀,電池,無線電,定制晶片,攝像頭,揚聲器,以及映射周圍世界的傳感器整合進大約 5 毫米厚的眼鏡之中,仍需多年。」不過它可以用來做什麼?使用者帶上眼鏡,點開眼前的 Whatsapp 應用程式,你邀請朋友參與遊戲,然後他們就被投影到你身邊。

然而對于元宇宙裡現場感(在場感)的追求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Meta 也才剛剛開始。就拿「Avatar」來說,未來我們在虛拟世界中的數字替身肯定不止「捏個臉」那麼簡單。Meta 表示放了一段視訊,展示了那有多麼難。

「頭發和皮膚的渲染和重光照(relighting)顯示了 3D 數字替身最終需要達到的保真度,可以看到他皮膚上的單個毛孔。」

元宇宙是希望,也是 Facebook 的一次逃亡

3D Avatar | Facebook

「以及,當手觸摸和拉伸衣服布料時,布料的運動多麼精确……」

可以說,紮克伯格給我們暢想了他了解中元宇宙的局部面貌——雖然以 CG 的形式。它的路徑是從硬體入口、底層技術、内容生态三個方面均着力布局。然而距離暢想,Meta 也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親手舍棄掉自己打造的社交媒體帝國并不容易,但紮克伯格又不得不這樣。

就在幾天前,The Verge 釋出了一篇文章,稱一份内部檔案顯示,自 2019 年以來,Facebook 在美國的青少年使用者數量下降了 13%,預計未來兩年将下降 45%。預計 20 至 30 歲的年輕使用者數量在同一時間段内将下降 4%。更為糟糕,使用者越年輕,他們就越不經常使用該應用。這些數字表達的資訊很直白,Facebook 正在失去年輕一代。

另一邊,在監管機構的聽證會上,在媒體的采訪間内,來自 Facebook 的内部「吹哨人」在不斷為人們提供猛料,講述這個社交巨頭内部對于外部社會影響的冷漠和無所作為,甚至欺騙,這些都給揚言要用反壟斷利刃「肢解」網際網路巨頭的監管者更多的證據。

改掉名字,再次強調一個遙遠但是光明的未來,對于紮克伯格和 Facebook 來說顯然都是必要的。

*圖檔來源 Facebook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