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螞蟻型社會組織形态思考

作者:山潤3

螞蟻是世界上存在曆史最為長久的物種之一,螞蟻生命力頑強,螞蟻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生物,恐龍早已滅絕,而螞蟻卻生存了下來;螞蟻的生活環境十分潮濕和肮髒,可是它們卻很少生病,可見其生存和繁育能力也是多麼的強。那些世界上曾經最古老、最強悍和最龐大的物種,比如恐龍都已經消失很長時間了,而諸如老鼠、蚊蠅、螞蟻、蜜蜂等小型和微小型的物種卻依然存在,且将永遠存在。老鼠和蚊蠅的等物種隻有吃飽和生殖繁衍,沒有特定的組織分工,靠的就僅僅是超強的繁殖能力和敏銳的尋找食物的能力,滿足的僅僅是自己個體的生存及繁衍,但是螞蟻和蜜蜂與它們不一樣,螞蟻的生存和繁衍除了滿足個體需要外,還考慮全體共同的需要,并且分工協作有序完成特定的有意義的工作,達成成果。螞蟻的壽命很長,工蟻可生存幾星期至3-10年,蟻後則可存活幾年甚至十年。一個蟻巢在1個地方可生長幾年甚至十幾年。

螞蟻為典型的社會性群體。具有社會性的3大要素:同種個體間能互相合作照顧幼體;具明确的勞動分工;在蟻群内至少二個世代重疊,且子代能在一段時間内照顧上一代。蟻群的分工一般有蟻後、雌蟻、雄蟻、工蟻和兵蟻5級。有些種生活在其他種的巢内,其幼蟲由宿主的工蟻喂養。

1.蟻後: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稱母蟻,又稱蟻王,在群體中體型最大,特點是腹部大,生殖器官發達,觸角短,胸足小,有翅、脫翅或無翅。主要職責是産卵、繁殖後代和統管這個群體大家庭。

2.雌蟻:交尾後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後脫翅成為新的蟻後,俗稱“公主”或“天使”。

3.雄蟻:或稱父蟻。頭圓小,上颚不發達,觸角細長。有發達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職責是與蟻後交配,俗稱“王子”或“蚊子”。

4.工蟻:又稱職蟻。無翅,是不發育的雌性,一般為群體中個頭最小,但數量又是最多的。複眼小,單眼極微小或無。上颚、觸角和三對足都很發達,善于步行奔走。工蟻沒有生殖能力。工蟻的主要職責是建造和擴大巢穴、采集食物、飼喂幼蟲及蟻後等。為了冬眠,螞蟻們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來儲存體内的脂肪,而在接下來的整個冬天它們是不進食的。正因為如此,蟻群中的工蟻們幾乎每天都在尋找食物,以保證蟻群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吃到足夠的食物來抵禦寒冷的冬季。

5.兵蟻:“兵蟻”是對某些螞蟻種類的大工蟻的俗稱,是沒有生殖能力的雌蟻。頭大,上颚發達,可以粉碎堅硬食物,在保衛群體時即成為戰鬥的武器。

螞蟻建立群體,是以通過婚飛方式兩性相識結交為起點。相識後一見鐘情,在飛行中或飛行後交尾。“新郎”壽命不長。

螞蟻交尾後不久死亡留下“遺孀”蟻後獨自過着孤單生活。蟻後脫掉翅膀,在地下選擇适宜的土質和場所築巢。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隻能暫時造一小室,作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體有個産房。待體内的卵發育成熟産出後,小幼蟲孵化出世,蟻後就忙碌起來。每個幼蟻的食物都由她嘴對嘴地喂養,直到這些幼蟻長大發育為成蟻,并可獨立生活時為止。當第一批工蟻長成時,它們便挖開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尋找食物,随後又擴大巢穴建築面積,為越來越多的家族成員提供住房。自此以後,飽受艱苦的蟻後就坐享清福,成為這個群體大家族的統帥。大部分卵将發育成雌性,它們被稱為工蟻;少量的發育成蟻後和雄蟻。撫育幼蟻和喂養蟻後的工作均由工蟻承擔。但蟻後還要繼續産卵,以繁殖大家族。蟻巢有各種形式,大多數種類在地下土中築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質及葉片堆積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狀,起保護作用。也有的蟻用植物葉片、莖稈、葉柄等築成紙樣巢挂在樹上或岩石間。還有的蟻生活在林區朽木中。最小的群體隻有幾十隻或近百隻蟻,也有的幾千隻蟻,而大的群體可以有幾萬隻,甚至更多的蟻。

蟻類的食性在不同種類之間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可分為肉食性、植食性和雜食性蟻類。嚴寒到來之前蟻類搬運蚜蟲、介殼蟲、角蟬和灰蝶幼蟲等到自己巢内,準備冬日裡從這些昆蟲身上吸取排洩物做食料(奶蜜);它們還在嚴寒到來之前,搬運雜草種子,準備來年春天播種用。

螞蟻正在使用着非凡的生存政策——種植真菌,收獲種子,放牧産蜜昆蟲,編制巢穴,合作捕食,社會性寄生,蓄奴——這些都極大地刺激着科學家和公衆的好奇心。螞蟻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訣就在于它們生活在一個非常有組織的群體中。它們一起工作,一起建築巢穴,使它們的卵與後代能在其中安全成長。在群體中,蟻後是唯一能産卵的繁衍後代的。它是群體中所有螞蟻的母親。工蟻喂養它,替它清潔身體,并将它的卵帶到另一處去照料。

螞蟻是社會性很強的昆蟲,彼此通過身體發出的資訊素來進行交流溝通,當螞蟻找到食物時,會在食物上撒布資訊素,别的螞蟻觸角上的感受器能識别信号,它們會本能地把有資訊素的東西拖回洞裡去。

那從螞蟻的組織形式分析和觀察,我們能獲得哪些啟示呢?

1、螞蟻的組織形式用王立銘老師的話來講,可以定義為:一群有情有意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他們做的事兒比單個螞蟻完成的任務要複雜。其中的每個個體都是自由的,他們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同時又被各種方式組織起來完成各種各大的事情;

2、要建立一個非常嚴密和忠誠的社會結構,需要開展做有意義的事。首先要解決生存的問題,對螞蟻來說,生存的問題一個是繁殖,一個就是食物,繁殖的功能由蟻後完成,螞蟻窩内的未成年螞蟻為其服務,雄蟻不斷的幫助繁殖,外部螞蟻即工蟻(雌性的)不斷擷取食物、并承擔築巢、防衛的功能,未成年螞蟻也會不斷地成長為工蟻,補充工蟻的損失或者說增加工蟻的力量,因為隻有能夠獲得更多食物才能供應更多小螞蟻、雄蟻以及蟻後;

3、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讓自己的蟻群繁殖下去的使命就像是人類社會組織的使命和願景,那螞蟻的價值觀是什麼呢?是什麼讓所有螞蟻都願意自覺的分工和幹活呢?就是讓單個螞蟻總是覺得當當隻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的話是很難生存和延續自己生命的,蟻後還通過分泌一種特殊氣味控制了所有工蟻(雌性的)發育自己的生殖器,隻有當蟻後消失,或者由于蟻群過于龐大及食物短缺時,蟻後才暫停分泌這種特殊氣味,讓有可能生育的工蟻“婚飛”,帶走一部分工蟻,獨立再建立新的蟻群家庭。是以蟻群中的螞蟻個體一方面承認在沒有獲得生育權力之前,必須要依靠大家才能生存,而且幫助蟻後生存繁衍就是幫助自己生存及繁衍這種行為意識是由其遺傳基因決定的。螞蟻的DNA遺傳率達75%,大于其他雌性交配的物種,應該說主要是因為近親交配的問題導緻的。即組織(蟻後)決定了成員生下來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生下來是雄蟻,就一直貢獻精子交配,不需要幹活兒,生下來是雌蟻,未成年就會被安排做内勤工作維護螞蟻窩内的正常生活次序,成年後就換做外勤工作,即擷取食物、防衛、築巢、搬家等工作。蟻後可以控制雌雄螞蟻的生育比例,實作動态的平衡,一般雌性比例比較高。這就是社會組織中說的職責分工。

4、那螞蟻個體之間是如何進行協作以及識别敵我的呢?螞蟻是通過一種共創行為來實作敵我區分的。這種共創行為就是共同的氣味,這個中氣味是特定蟻群的蟻後、土地、食物、水和蟻巢、全體蟻群個體共同創造的氣味組成的。氣味相投就是自己人,否則就是敵人,就得打架或避開。這種氣味在未成年之前就已經在蟻巢中形成了。在螞蟻具備了共同的家和共同的氣味之後,工蟻是如何完成協作一起尋找食物和搬運回家的呢?螞蟻首先要具備單兵作戰能力,這種能力包括随機尋找食物,定位及分泌通知資訊的三項重要能力,這樣才能在随機找到食物時,能夠将啃下的一塊食物邊搬邊吃、邊分泌,通過方位定位能力徑直将食物帶回家,當附近的螞蟻随機嗅到有食物分泌的氣味時就會沿着找到食物的螞蟻的行進路線找到食物,然後在同樣的路徑上分泌同樣的氣味,更多的螞蟻通過這種方式就都能找到這塊食物,然後就形成一條路徑清晰的搬運隊伍。當食物過大或者不能慢慢啃下分解帶回家,或者天氣不好需要帶回家(螞蟻會通過自己的感官,及對光線和濕度判斷來決策),螞蟻就會不斷地聚集,然後合力将食物運走。在搬運時,各隻螞蟻是從各個方向使勁的,當它意識到自己的方向錯了(或許是因為它的力量沒有起到順勁的作用,反而頂向自己時),它就會退出這個方向,重新找一個地方另一個方向使勁,對了保持使勁,這樣對的搬運方向就會有更多的螞蟻參與進來從共同使勁搬運,最終到家。那對于人類社會組織,如何設計這樣的規則使所有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而且還不一定需要中央指揮呢?心往一處想,就是大家都要願意出去找“食物”,每個人都要具備找食物并帶回家以及告知其他人來一起搬運的單兵作戰能力。這個要找的“食物”就是那些需要我們商品及服務的客戶或消費者,我們的銷售人員就是這些工蟻,銷售人員要具備在哪裡可以找到客戶或消費者,以及如何把客戶需求資訊全面真實的帶回公司(進行客戶甄别),然後召集公司所有資源去這裡挖掘客戶更多需求或者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源的能力。即,當已經在服務大客戶的時候,需要所有人都要勁往一處使的為這個客戶服務好,并挖掘更多的需求。當我們發現了一個新客戶時,也要大家一起來吃下這個客戶,并共同服務好這個客戶,這個過程資訊交流和傳遞非常重要,你要告訴更多的人這個客戶的資訊,否則别人就沒法幫你,大家就沒法兒一起使勁。也就是說,對于公司來講,對于現有客戶的服務(即目标明确時)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齊心協力,不斷的擷取我們需要的更多的“食物”資源。對于目标不明确時,即我們不知道另一個客戶在哪裡時,對于銷售來講,就是要培養更多的單兵作戰能力強的銷售人員,讓他們每天都要去四處尋找“食物”來源,當找到客戶或消費者時,并召集公司的所有資源來攻下這個客戶,或者将這個區域的消費者全部吃下。而這些在外跑市場的銷售人員,一定要對公司各個環節或部門的工作流程及崗位設定等情況有所了解,大家通過共同的相處和溝通交流能夠成為價值觀一緻的一群人,在公司共同的使命和願景的指引下,在共同的企業文化影響下,一起去尋找更多的客戶,服務更多的客戶,共築整個大家庭,有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僚和朋友,同時也能實作每個員工個體的生存及自我發展目标。

5、是以一個公司組織應要建立一個大家認可并了解的共同的使命和願景,以及制定适合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需要的企業文化及價值觀。哪些價值觀或行為能夠幫助企業實作生存和發展,哪些不能甚至是起到負面作用的,就必須厘清楚,好的必須大力提倡及表揚,不好的必須予以禁止和懲罰,并且要保持開放和動态的更新,不斷的豐富和優化公司的價值觀,最終形成一個适合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企業文化IP,能夠吸引更多氣味相投的人才加入,也能使更多客戶信賴我們,願意和我們合作共赢。是以,對内,什麼樣的員工是應該受到重視和表揚的,員工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和協作,對外,公司人員如何對待客戶,并持續獲得客戶的信任和認可,就是公司文化和價值觀需要設計和塑造的内容和要求。

6、其次,公司要成為一個銷售或服務型為主的組織,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從外界不斷的獲得“食物”,才能供養組織及其成員,才能實作企業的使命和願景。那麼銷售或服務即成為首要任務,首先是要能找到客戶,找到客戶的前提是要有銷售人員願意到市場中去尋找和挖掘,激發他們的意願和促成同僚之間的協作就成為組織設計和管理的重要内容。隻有當銷售人員找到客戶,并把客戶帶回公司,找到客戶的銷售人員獲得相應的獎勵時,銷售人員才有持續的動力和意願繼續尋找客戶。但是要把客戶“吃下”并成為永久的服務對象,成為公司可以長久挖掘需求的對象,則必須靠公司所有的資源和成員的協同努力才能後做到,這要求公司的産品口味、品種,品質和成本、計劃管理、配送服務及售後服務,财務的結算服務等各職責部門協同配合才能做到,因為客戶需要的是一個綜合服務的結果,其中任何一個引起客戶不滿的問題發生都會産生負面影響,甚至失去客戶。而當客戶成功成為我們的持久服務對象時 ,整個公司才有持續收入,這就産生了業績績效,業績績效産生的成果應有一定比例給到各個成員,這樣才能産生持續的動力和意願。如果組織激勵設計的合适,則能夠産生持續的效果,自動推動公司的業務正循環發展,即銷售人員越來越願意找客戶資源,準客戶原來越多,成功合作的客戶也越來越多,市場需求越多則内勤的生産及配送服務組織越來越有序,越來越高效,成本越來越低。反過來分析,如果銷售人員不願意出去找客戶,或找到客戶後,團隊中隻要有一個部門沒有意願協作去一起“吃下”客戶,或者沒有動力持續服務好客戶,銷售人員就拿不到更多獎勵,團隊其他成員也就沒有動力去參與協作,則就形成負循環效應,結果可想而知。那公司有責任賦予員工各種更好的單兵作戰和協作的能力和工具,即企業希望銷售人員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如何找到這樣的員工,如何教育訓練員工提升其能力使其具備外出快速高效找到客戶的能力,使公司團隊具備高效協作談下客戶達成合作,以及持續服務客戶的能力,企業設計什麼樣的制度和流程,以及企業文化,提供什麼樣的工具促進團隊合作,幫助拿成果出業績。即公司為員工賦能,員工為公司拿業績。

——山潤,2021年10月14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