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熱土上港澳青年身影在閃耀

作者:南方都市報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熱土上港澳青年身影在閃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熱土上港澳青年身影在閃耀

内地更加廣闊的市場為香港年輕人施展才華、融入大灣區内地城市發展帶來更多機會。 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熱土上港澳青年身影在閃耀

黃俊傑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熱土上港澳青年身影在閃耀

趙偉。 受訪者供圖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熱土上港澳青年身影在閃耀

鄭媛文

逐夢大灣區,闖出新天地,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港澳青年的發展選擇。而随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持續推進,這裡也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更多機遇和更好條件。如今,粵港澳大灣區5.6萬平方公裡的建設發展熱土上,正閃耀着越來越多港澳青年的身影。

軟硬聯通助力港澳青年逐夢大灣區

港澳青年既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引領大灣區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生力軍。近年來,廣東陸續出台了多項加強港澳青年到内地城市創新創業就業的措施,包括深入實施港澳青年實習計劃等交流項目,三地合作建設創新創業基地,港澳科技創新基金等優惠政策覆寫在粵創業港澳青年。

而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更是成為了不少港澳青年逐夢大灣區内地城市的第一站。截至今年3月,深圳市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已累計孵化港澳創業項目499個。截至8月,前海合作區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15萬家,注冊資本達到1.28萬億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釋出,賦予前海新的重大使命,也為港澳青年成長提供了大機遇、大舞台。前海管理局通過打通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等全鍊條人才服務,多舉措支援港澳青年在前海發展。

今年1月,前海管理局針對港澳青年就業創業需求啟動的“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劃”。截至10月份,該計劃組織了144家企業釋出1089個工作崗位、313個實習崗位,直接推動80名港澳青年簽訂了就業協定。

除此之外,粵港澳大灣區還推出一系列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專業資質互認的新舉措。比如去年10月釋出的《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機構執業備案管理辦法》和《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人士執業備案管理辦法》兩個管理辦法。符合條件的香港專業機構、專業人士在通過備案後,可在前海合作區範圍内提供工程建設領域相關服務。意味着深圳前海打破了工程建設領域執業壁壘,向港企港人開放市場。

同年12月29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共同釋出了香港工程建設咨詢企業和專業人士在粵港澳大灣區内地城市開業執業新措施:2021年1月1日起,通過備案形式允許取得香港工程建設咨詢企業和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内地城市開業執業,備案實行“一網通辦”,一次辦理即可在粵港澳大灣區内地9市執業。

“軟聯通”的加碼讓越來越多港澳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内地城市找到了發展的舞台,而留心觀察,不少港澳青年已悄然走進了我們的身邊,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千人過河”:促進香港專業人才與大灣區融合發展

深圳南山蛇口醫院内科綜合大樓建設項目的工地現場,香港青年黃俊傑手持施工圖,站在基坑邊開展日常工作。作為一名港籍結構工程師,能夠跨過深圳河,來到深圳參與工程建設,對他個人甚至對公司而言,都有着不一樣的意義。

2020年12月,中國建築國際旗下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率先取得前海首批專業人士備案證書(編号:前海人士0001-0004)和首張專業機構執業備案證書(編号:前海機構0001),成為了第一家在前海獲得執業資格的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機構。這意味着中國建築國際可以把更多香港工程建設領域的專業人才和先進經驗引入前海、帶到大灣區内地城市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内地更加廣闊的市場也為香港年輕人施展才華,融入大灣區内地城市發展帶來更多機會。10月25日,在“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主題展啟動儀式上,中國建築國際行政總裁張海鵬在緻辭中表示,“十四五”期間,公司啟動實施“千人過河”計劃,派遣1000名香港員工跨過深圳河,到内地工作生活,促進香港專業人才與大灣區内地城市融合發展。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70名中國建築國際的香港員工作為“先頭部隊”,前往大灣區内地城市工作,來自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的黃俊傑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透過他們的視角,可以看到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内地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正在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香港青年在大灣區

青年工程師黃俊傑 發揮專業所長,服務大灣區建設

來深參與蛇口醫院項目之前,黃俊傑還參與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以下簡稱“香港故宮”)的建設。這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與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合作建立的博物館項目,也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在内地以外的首個合作項目。

項目于2019年4月24日正式動工,黃俊傑随後不久便加入其中,主要參與技術和進度方面的管理工作。博物館主體建築的設計獨特,也有許多複雜的建築結構,比如大量的清水混凝土結構和向外傾斜的外立面,這些都對施工品質和全過程管理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和挑戰。能夠參與這樣高難度的建設項目,在黃俊傑看來,是非常難得的職業經曆。

從地下室建設到主體建築封頂,黃俊傑見證了香港故宮從無到有的全過程,成就感不言而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的重點文化項目,能夠參與它的建設感覺很自豪。”黃俊傑說。

2020年3月,黃俊傑在香港故宮項目的工作剛剛結束,正碰上公司開展員工前海體驗計劃。黃俊傑毫不猶豫主動提出了申請,一個月後,他便來到了位于深圳南山的蛇口醫院内科綜合大樓建設項目上。

而作為一名港籍結構工程師,能夠跨過深圳河,來到深圳參與工程建設,對他個人甚至對公司而言,都有着不一樣的意義。“這個項目還有很多香港同僚參與,是港式管理模式的一個試點項目。”黃俊傑說,這也是他參與的第一個在内地的重大民生類建設項目,建成後将為片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能夠發揮自身專業所長,為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讓他和同僚們“倍感自豪”。

見習機電工程師趙偉 “新人”工程師有幸參建香港故宮

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服務大灣區發展建設,同樣是讓趙偉感到自豪的一件事。去年11月,他以中國建築國際見習機電工程師的身份,加入到了香港故宮的建設中去。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參加工作沒多久的新人,就能夠參加香港故宮的建設工作,這樣的經曆讓他倍感興奮。就連微信頭像也換成了和香港故宮的合影,那是今年6月拍攝的一張照片,趙偉拿着圖紙,筆挺地站在香港故宮主體建築旁。

在項目上的工作也讓趙偉機電工程的專業出身有了施展的空間。“我主要參與電力系統方面的工作,包括裝置的采購、安裝、驗收、調試等等環節。”趙偉說,機電工程是建築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博物館内的許多重要設施的正常運作,都需要電路系統的穩定支撐。

“小的時候到北京旅遊,長大在北京求學時,故宮都去過很多次。”趙偉說,能夠近距離欣賞國家級文物的機會十分難得,香港故宮建成後,香港市民能夠在家門口探索了解國家的曆史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歸屬感和自豪感的事情。

進階市場主任鄭媛文 把香港優質醫療資源帶到大灣區内地城市

中國建築國際旗下中建國際醫療進階市場主任鄭媛文今年3月來到深圳工作。與黃俊傑和趙偉稍有不同,她從事的主要工作是公司在大灣區醫療領域的業務拓展。

選擇到大灣區内地城市來工作,其實是鄭媛文在畢業時就為自己標明的職業發展規劃,因為看重了這裡未來的發展潛力。2019年,她加入中國建築國際,作為駐深員工在深圳工作了半年。随後又因支援公司的抗疫項目,在香港工作了一年。

今年3月,響應公司香港員工前海體驗計劃,鄭媛文再次回到深圳,從事市場拓展的工作。而大灣區内地城市能夠提供的增量市場,也為她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她希望通過深圳作為樞紐,把優質的香港醫療資源帶到大灣區内地城市來,助力中國醫療健康事業的高品質發展。

有着多年内地求學的經曆,鄭媛文在深圳的工作生活适應得很快。用國語和内地同僚交流工作、閑暇之餘到網紅餐飲店打卡嘗鮮,鄭媛文笑稱自己與每一個深圳“打勞工”沒有什麼差別。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先行探路,為未來更多的香港同僚來到大灣區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視角

香港青年正在工程建設領域 搭建港深溝通的橋梁

透過三個年輕人的視角,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正在大灣區的建設中發光發熱。而對于未來的發展,他們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清晰的目标。

嘗試把香港工程管理模式引入内地

在黃俊傑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層面的重大發展戰略,深圳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必将承載更多的使命。而前海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它的規劃和建設也将會給香港工程建設領域的專業人士帶來更多的機會。

是以,他主動選擇來到深圳、來到前海,不僅是緊跟發展大局,也能夠以深圳為第一站,加深對大灣區更多城市的了解。同時,也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前沿技術理念和業内資訊,這對個人成長的幫助無疑是巨大的。

在專業領域,港深之間越來越便捷的資質互認也為專業人士到灣區發展、交流打下了基礎。黃俊傑指出,香港的工程管理模式有其獨特的優勢,在許多工作流程上也與内地有着很大的差別。他這次來到深圳參與工程建設,就是要嘗試在符合規範要求的前提下,把香港工程管理模式引入内地。

“未來還想多做一些深港關聯的項目。”黃俊傑說,一方面把香港在專業領域的優勢帶入内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一方面也把内地的優秀經驗帶回香港,搭建起深港建設領域溝通的“橋梁”。

期待有更多的機會來大灣區内地城市發展

早在2017年,趙偉就曾與深圳、與前海結緣。彼時,他還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大一新生,主動申請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實習計劃。暑假期間,到位于深圳前海的嘉裡中心項目工地實地實踐。

趙偉回憶當時的前海,正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那時嘉裡中心也隻有五六層的鋼筋結構,建設才剛剛開始。”趙偉說,在工地上,老師傅帶着他巡盤、與勞工師傅交流、教他看平面設計圖,三個月的實踐讓他受益匪淺。

今年7月份,趙偉再次來到深圳,參加公司舉辦的青年員工教育訓練活動。大巴車駛過前海,故地重遊,昔日的工地上早已拔地而起棟棟高樓,當年他曾實習過的嘉裡中心也建成為前海片區的标志性建築之一。驚歎于前海高速發展之餘,也加深了他未來到内地工作學習的決心。

而今,作為剛剛畢業的新人,能夠到香港故宮參與建設工作,趙偉倍加珍惜這樣的機會。同時,他還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在科大攻讀智能建築物技術和管理的碩士學位。“做好準備,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到大灣區内地城市工作學習。”趙偉說。

港澳青年要學會找到自己的優勢

港澳青年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鄭媛文在接受采訪時,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比較優勢”。

她以自己的情況為例,作為香港青年,她比内地青年更加了解香港文化;而對比其他香港青年,在内地7年的學習生活經曆,又讓她對内地情況十分熟悉。

“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可以發揮我的比較優勢。”鄭媛文說,是以到大灣區内地城市工作,成為她畢業後求職時重點關注的方向。她也建議港澳青年要善于發現自己的優勢,并在做職業規劃時盡量放大自己的優勢。

對于年輕人來說,未來的發展還要着眼于有潛力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蘊藏更多的機會。在鄭媛文看來,大灣區内地城市有着較好的發展基礎,有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援,更有着相近的文化。對于港澳青年而言,這裡就意味着更快速的适應、更低的試錯成本和更加多元的機會。

然而,鄭媛文也注意到,不少港澳青年對于大灣區内地城市的了解還處于比較淺層的狀态,這需要有更多的宣傳和可供嘗試的載體,通過實地體驗,真正讓年輕人看到這裡的發展機會。

“不僅僅是提供一些簡單的實習機會、淺層的工作崗位。”鄭媛文說,更重要的是要讓來到這裡的港澳青年,對企業、對社會發展産生價值和貢獻,才能真正實作引才、留才的良性循環。

采寫:南都記者 程昆 攝影:南都記者 劉有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