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藍:健康、充滿激情地創作是最大幸福

作者:亮網
林藍:健康、充滿激情地創作是最大幸福
林藍:健康、充滿激情地創作是最大幸福

■過去的一年,林藍用“勵”字做總結;展望新年,林藍以“行”字鞭策自己。

文化大家賀新春

林 藍

1971年生,廣東潮州人。現為廣東畫院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曾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廣東五四青年獎章、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獎。代表作有《清華》《詩經——長歌清唱》《長流不息》《天長地久》《嶺南風情》等。

白雲山下,一座富有濃郁嶺南文化特色,又不失簡潔明快現代風的建築拔地而起,這是于去年底啟用不久的廣東畫院新址。外觀設計、内庭與采光融入“清泉石上流”的嶺南元素,是這座畫院一大特色之一。春節前夕,新快報記者與廣東畫院院長林藍的約訪選擇在此地進行。

林藍從廣州美術學院調任廣東畫院已兩年多,從2019年底擔任畫院“掌門人”已一年有餘。

回顧過去的一年,林藍用“勵”字做總結,“老一輩藝術大家代代薪火相傳,繪出畫院60年錦繡長卷,這既是鼓勵,也是激勵。”展望新年,林藍選擇以“行”字鞭策自我,“新的一年要扛起責任,不斷在路上前行。”

2020年關鍵詞

畫院新址落成

1959年,廣東畫院的前身廣州國畫院成立;1979年,廣東畫院大樓落戶流花湖畔;2020年,廣東畫院新址正式啟用。60多年來風雨兼程,廣東畫院已經成為廣東美術界的重要标杆,并湧現出一大批在全國享有盛譽的名人大家,如黃新波、關山月、王玉珏、方人定、餘本、許欽松等,創作出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作品。

“2020年我的工作,主要是投入到大樓(畫院新址)的建設裡去。”林藍說,從王玉珏院長提出建設新址的構思,到劉斯奮院長立項、許欽松院長奠基,再到李勁堃院長複建,最後到去年底新址落成,凝聚了幾代院長、幾代畫院人的努力,“而我走了真的不到一公裡,隻是最後幾米而已”。

在林藍看來,2020年畫院新址的落成,是一代代畫院人矢志不渝如攀登珠峰般努力争取的結果,是廣東畫院發展的一個新起點。“2020年的關鍵是‘勵’,老一輩藝術大家代代薪火相傳,繪出60年錦繡長卷,這既是鼓勵,也是激勵。如果說2019年畫院60周年院慶是一個逗号,我希望下一個60年成為一個感歎号。”林藍說。

集體創作《南國的風》

畫院體制起源于南宋,宋代幾乎所有的名畫都出自畫院藝術家之手。畫家在畫院的主要職責就是創作,畫院的目的是出精品力作,出大藝術家,以及集結學術力量,這展現了國家對文化藝術的重視與堅持。廣東畫院新址落成後,如何發揮畫院集體創作的優勢,再出大作,再現大家,林藍深感責任重大。

“藝術不能解決我們的吃穿住行,但它一定能夠在靈魂最深處發聲,彰顯我們的文化自信。”林藍表示,畫院要具備影響力,大樓是硬體基礎,大畫大作才是畫院的立身之本,隻有創作出相當數量的上乘作品才能堆出一個大家的分量。是以畫院要把精力集中放在作品的創作中。

“創作作品時,我好似看到了特區的風起雲湧,感受到了沿海吹來的清風,夢起那時我還是少年的模樣。”站在畫院新址一樓展廳《南國的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長卷前,林藍向新快報記者介紹了該畫的創作過程。去年廣東畫院以慶祝特區成立40周年為創作抓手,特邀粵港澳大灣區、深汕珠廈國畫名家與廣東畫院全體國畫家,前後曆時118天,共同創作了中國畫《南國的風》。

該畫長16米、寬3米,以港珠澳大橋為“線”貫穿全幅,以四個經濟特區地圖為元素橫向延展為“面”,以獨特的藝術風貌展現了經濟特區40年建設成就。林藍透露,《南國的風》入選了由央視推出的百集特别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

“集體創作是畫院光榮的傳統。”林藍說,《南國的風》是一件延續畫院集體創作傳統、緻敬老先生的作品。現在,畫院要做的是延續傳統,“把創作做好,才對得起這棟大樓,才會有不斷的大作出現,産生新時代大家。”

●新年展望

用集體創作凝聚大家的創作能力

“廣東畫院建院60周年優秀作品展”“美好生活——廣東美術作品展”“廣東畫院新址啟用暨優秀作品展”……一年多來,廣東畫院推出或參與了多個展覽,引人關注。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作為畫院“掌門人”,在關注時代主題,繁榮嶺南美術上,林藍有何期許與計劃?

林藍透露,今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大樓的再優化與大作的再創作上。“人山花鳥,去年畫院已經做了山水畫的創作,今年我們可能将重點放在人物畫創作與花鳥畫創作上。同時,緊跟時代主題,例如,在國家層面聚焦建黨百年,省的層面關注大灣區建設、廣州實作老城市新活力等,用集體創作凝聚大家的創作能力,提升大家的創作狀态。”

談及集體創作,林藍補充說,“大家來到畫院,都抱有初心,懷有理想,願意不斷地把小我投入到大我之中,做一個有理想的人是幸福的。”

●個人心願

希望在繪畫題材形式上有新的拓展

“一位成功的藝術家, 要具備四個條件: 天才、勤奮、修養、長壽。”被問及新年對于個人的期許時,林藍提起了著名畫家李可染先生的這句名言,她笑稱,“我們是技術派,健康很重要。國畫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你要用很長的時間甚至是一輩子去學習,同時還要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創作中,是以長壽很重要。”

“無論如何,就像李可染先生說的,我們一定要長壽,一定要勤奮。能夠一輩子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這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如果能一輩子健健康康、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創作和生活中,我想這是最大的幸福。”

從廣州美術學院來到畫院,身份的轉化帶給了林藍更多的思考。“如果說,以前在美院教學是主責,創作是自我的事情,那麼來到畫院以後,創作就成為主責,如何創作更好的作品,是當下唯一要做的事情。”林藍展望,來到畫院這麼一個專一創作的機關,希望能夠在繪畫題材、形式上能有一些新的拓展。

“人物畫離現實生活最近,花鳥畫離生活相對疏離。”來畫院這幾年,林藍試着創作更多的花鳥畫,以此寓意寄情反映現實。例如,2019年林藍創作的作品《夢·澳門·1999》,以澳門區花白蓮花寓意澳門回歸後美好清新的夢;2020年抗疫作品《梅堅如鐵》,以梅花象征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奮勇與堅毅,武漢這座城市的頑強與堅守。

“我自己很喜歡《天工開物》,我們這一代人會不斷地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同時對新技術新事物保持好奇與熱情,這也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态度。新的一年,我想繼續畫花鳥畫,用花鳥去呈現不同的城市,以寓意的方式反映重大的事件。”林藍說。

■統籌:洪波 李世雲 ■采寫:新快報記者 黃聞禹 ■攝影:新快報記者 孫毅 實習生 郭思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