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青回憶:在原始森林遇到“鬼打牆”,僥幸走出後,幹部解釋原因

作者:貝多金融

在原始森林中活動,遇到猛獸都不怕,最害怕迷路。

莽莽林海,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困在其中,尤其是喪失方向感之後,還會遇到俗稱的“鬼打牆”現象,使人身心俱疲。

知青回憶:在原始森林遇到“鬼打牆”,僥幸走出後,幹部解釋原因

知青魏文華進森林采菌子,迷路之後發現自己一直在繞圈子,就在絕望之際,突然看到了老鄉留下的記号……

(由知青真實經曆整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1973年冬天,上海知青魏文華沒有回上海,留在生産隊修水利。

不是說不想回家,而是囊中羞澀,湊不出往返的車票錢,索性就留下幹活兒,掙點公分。

生産隊的水利,實際上是在山上挖渠引水,為來年種水稻做準備。

東北有地方能種水稻,但魏文華所在的生産隊,每年冬長夏短,種水稻收成不太好,即便是修成了水渠,引水上山也是個難題,但當時提倡“與天鬥與地鬥”,大家覺得隻要付出勞動,就能結出好成果。

這種精神,深深影響了魏文華,這也為他在森林中迷路埋下了伏筆。

修水渠的時候,魏文華跟其他留下來的知青,每天早上扛着鐵鍬鐵鎬走一個多小時,到四公裡外的山上勞動。

知青回憶:在原始森林遇到“鬼打牆”,僥幸走出後,幹部解釋原因

早上出發時,每人揣兩個饅頭,中午生一堆火,大家把饅頭烤熱了吃。烤熱饅頭不是為了口感,而是迫不得已。冬天氣溫零下40度左右,早上帶的饅頭,到中午都凍成冰疙瘩了,跟個實心的鉛球差不多,不烤沒法吃。

有一次幹完活兒,魏文華和幾個知青準備烤饅頭吃,沒想到運氣不好,雪地裡找不到枯枝。

“不能火烤,那就幹吃吧!”有個知青拿出冰饅頭,狠狠咬了一口,除了留下兩排牙印,連面屑都沒咬掉。

“擱懷裡捂捂吧,說不定一會兒就能吃了。”有人提出建議。

“不行,那等到什麼時候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我回宿舍弄點吃的。”魏文華扛起了鐵鍬,準備往回走。

“八裡地呢,來回走太費事了。”大家嫌遠,都沒有跟随魏文華。

“沒人一塊走就算了,我自己回去。”魏文華走到一半,經過另一個生産隊,記起來這裡有供銷社可以買吃的。

他跨進供銷社的門,對售貨員說:“給我來一斤餅幹。”

當時供銷社提供的餅幹,又小又方,味道也不怎麼樣,但好歹頂饑,即便5毛4分錢一斤,魏文華還是決定先吃飽。

知青回憶:在原始森林遇到“鬼打牆”,僥幸走出後,幹部解釋原因

餅幹包好,魏文華遞上錢,售貨員一下子又把餅幹收了回去:“要半斤糧票!”

“哎呀,我給忘了!”魏文華趕緊翻口袋,出門沒帶糧票,翻爛口袋也沒用。

“這樣吧,同志。”魏文華試圖找出一個辦法,“我多付你一點錢,把糧票抵了,怎麼樣?”

售貨員搖搖頭,把包好的餅幹又倒回了箱子裡。

魏文華離開供銷社,向着宿舍走去,他餓得肚子幾乎抽筋,腿上也沒勁,幾裡地走得虛汗直流。“我今天非吃上餅幹不可!”

等到回到宿舍,取了糧票,他一路小跑去供銷社,再次稱了一斤餅幹,有了糧票,售貨員沒有難為他。

拿着餅幹回到宿舍,魏文華打開暖水瓶,一大把餅幹就一口水,幾下就把一斤餅幹吃完了。經過此次事件,他記住了挨餓的感覺,發誓以後無論如何不能再餓肚子。

當時物資不豐富,沒有多少東西能給大家充饑,魏文華想要飽餐的願望總是無法實作,不過他通過觀察老鄉的活動找到了一個辦法。

東北物産豐富,守着“北大倉”還能挨餓?老鄉們沒事就去林子裡采木耳,魏文華有樣學樣,也到森林裡去采菌子。

知青回憶:在原始森林遇到“鬼打牆”,僥幸走出後,幹部解釋原因

一開始,他在知青點周圍的森林裡轉悠,不深入,采點野木耳就回,沒發生過危險。

有老鄉提醒他:“在原始森林裡,人很容易迷路。特别是新到林區的人更容易迷路。你們知青是城裡孩子,别到林子裡亂跑。”

魏文華嘴上感謝了老鄉善意的提醒,但心裡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已經下鄉好幾年了,對周圍環境十分熟悉,而且從小方向感就好,又學會了根據樹木的陰陽面來辨識方向,是以内心十分自信,認為不可能在森林裡迷路。

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多次一個人進入原始森林,每次都平安無恙地歸來,還帶着木耳、猴頭菇、平菇之類的菌子。

知青們吃着魏文華帶回來的山珍,稱贊說:“小魏腦子跟指南針一樣,在森林裡從來不迷路。”

“就是!他就是鬥天鬥地的代表!”

聽着大家的恭維,魏文華也覺得自己天賦異禀,别人可能迷路,但他魏文華是不可能的。

人有自信是好事,但自信過頭就成了災難。

知青回憶:在原始森林遇到“鬼打牆”,僥幸走出後,幹部解釋原因

夏初的某天上午,魏文華背着口袋上山去采菌子,這次他準備玩個大的:橫穿一段原始森林,從另一邊的公路出來,再沿着公路走回知青點。

剛一進林子深處,他就發現了大量木耳,“哎呀,以前保守了!應該早點來,這裡的木耳真多。”

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朝着森林深處走去,越來越多的樹上出現木耳,他被菌子的美味誘惑,一棵樹接着一棵樹采摘,不知道走了多遠,居然把口袋采滿了。

收獲滿滿,他從口袋裡摸出一根煙點上,躺在向陽的山坡上,閉上眼睛,享受暖陽的輕撫。

“人呀,還是得要有點鬥天鬥地的精神,早點進林子,早就發現好處了!”

休息了一會兒,他發現陽光不對勁,睜開眼睛,納悶道:“咦,剛才我迎着太陽走的,怎麼現在轉到後面去了呢?”

完了!方向出問題了!他一躍而起,腦袋“嗡”一聲,隻覺得天旋地轉。

千萬不能迷路,要是太陽下山前走不出林子,恐怕會有危險,不說熊、狼之類的野獸,就是晚上林子的溫度都有可能要命。

他方寸大亂,大緻定了個方向,背起口袋就開始趕路。走了大概一個小時,發現前面的樹林有點眼熟,仔細一看,大叫不好!

“這不是我剛才躺過的地方嗎!怎麼又繞回來了!”

魏文華背上的冷汗冒出來,雙腿就像被抽出了筋,站立不穩,一下子癱倒在地。

不會是遇着“鬼打牆”了吧?

知青回憶:在原始森林遇到“鬼打牆”,僥幸走出後,幹部解釋原因

他用顫抖的雙手摸出一根煙,劃了好幾根火柴都沒點着,氣得把嘴上的煙捏得粉碎。

哎呀,終究是托大了!以前覺得進林子沒事是因為謹慎,隻在林子邊沿活動,今天冒失地進林子深處,把自己害了!

他狠狠地捶了腦袋幾下,警告自己:千萬不能着急,越急越亂,隻能靜下心,尋找一切可以辨識方向的東西。

魏文華強迫自己思考,把當時進林子的方位回憶了一遍,又走上周圍最高的土崗,眺望附近的樹林。

忽然,他看到不遠處的一棵大杉樹不自然,像是有被人砍過的痕迹。

“啊!得救了!”

他歡呼一聲沖了過去,果不其然,隻見大杉樹有斧子的印記,一定是有人來過。

他以大杉樹為圓心,開始尋找下一處标記,還真找到了,然後如法炮制,最終按照樹上的标記訓示,發現了一條通往公路的小道。

上了公路,他長籲一口氣,回望身後的森林,有種逃離虎口,再生為人的感覺。

知青回憶:在原始森林遇到“鬼打牆”,僥幸走出後,幹部解釋原因

公路上有路過的車輛,把他捎回了知青點,他把自己的經曆跟大家說了一遍,知青們都替他捏一把汗。

“那樹上的标記,應該是進林子的老鄉留下的,就害怕有人迷路。”

“沒錯,我聽食堂的師傅說過。”

有人問:“魏文華為什麼來回繞圈子呢?真有‘鬼打牆’嗎?”

大家議論紛紛,說不出個是以然,一個下鄉的上海幹部解釋說:“所謂的‘鬼打牆’其實很簡單。我們一旦失去方向感,就容易走直線。”

“走直線為什麼繞圈呢?”

上海幹部繼續解釋:“因為人的雙腿不一樣長,大部分都一高一低,是以一直向前走,看上去是直線,但實際上走出的路徑是圓圈,隻不過圓圈有大有小。”

“我明白了,兩條腿一長一短就像圓規,走起來就像畫圓圈。”

“差不多就是這樣。”

魏文華沒心思聽大家的讨論,他開始反思自己這趟不大不小的冒險的意義。

知青回憶:在原始森林遇到“鬼打牆”,僥幸走出後,幹部解釋原因

自己采了幾次菌子沒有迷路,就傲慢地認為森林不過如此,自己能力出衆,完全不害怕迷路,但實際上,他之前根本沒有遇到一丁點挑戰,甚至隻是在森林邊緣遊蕩,把小打小鬧當成了大風大浪。

魏文華覺悟到:人生的一大敵人就是傲慢和自滿,必須時刻用謙虛的心态面對一切,對所有東西保持敬畏。

人在森林中會迷路,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嘗不會迷路呢?從此後,魏文華低調了不少,再也不敢向人吹噓自己不會迷路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