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你能想象這個世界沒有貓嗎?

作者:三聯生活周刊

【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

在考慮了很長時間之後,我們終于決定,并且執行這一期關于貓的封面。

想象一下,如果貓會自己買貓糧,使用沖水馬桶,那麼人類對于貓而言則毫無意義。不過,如今的我們很難去想象,一個沒有貓存在的世界。

今天的貓所處的地位有些不同。在漫長的歲月中,貓一直都是作為寵物出現在人類身旁的,它們在6000年前,依靠自己的“依附基因”成為埃及文明中的“溫順小獅子”,進而開啟了漫長的寄居生涯模式。

老一輩的愛貓者大多以貓寄情,在豐子恺、林徽因、老舍的筆下它們是“可愛的小朋友”;海明威在基韋斯特島的家也被改成故居博物館,門票收入全都用來充當了當地貓咪的生活費,似乎也是為了延續這位作家的愛貓之情。普遍把貓當成朋友、室友甚至夥伴的,是新一代養貓人的态度。他們對貓似乎隻有一個期望,平凡地活着,像我們一樣。

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你能想象這個世界沒有貓嗎?

伊斯坦布爾街頭的貓 | 張雷 攝

住在城市裡的人終究喜歡标準化的東西,比如連鎖的超市、餐飲、産品和服務,事實上,貓也是一種極為标準化的寵物:它們能做的事都很相似,無非在吃喝拉撒與賣萌之間不斷切換;需求也大緻相同,隻需簡單的袋裝口糧和水即可維持生存,即便是發了病,也可以用帶有除病藥方的貓糧去解決,簡便得如同下載下傳手機應用程式。

貓自身也适應這種進化,它們努力地從魚肉雜食,變成“餅幹”消費者;從放縱奔跑,飛躍屋頂,轉變成嗜曬太陽的廢柴,把自己過得像一尊靜止的活雕塑;它們發出千篇一律的喵喵叫聲,也是在試圖接近人類,為各式主人提供“連鎖”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們主動被馴化,順應并且試圖“控制”着人類世界,并為此付出沉默及乏味的代價——與人同栖。

如果縱觀整個貓界,它們的長相、舉止行為以及眼神都是極其相似的,我們在這種相似中,很容易找到一種熟悉的慰藉,這種慰藉,與正在同質化的城市所帶給我們的感受是極為相似的。

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你能想象這個世界沒有貓嗎?

廚師劉鵬為朋友家的貓做了一頓豐盛的貓食 | 寶丁 攝

2013年,大學剛剛畢業的張楠楠幾乎很難在上海找到自己的位置,那段時間,她去醫院做了幾次鼻科檢查,很多同僚以為她隻是不适應那裡潮濕的天氣,可沒過多久,明察秋毫的同僚們就在朋友圈裡發現了真相——原來是為了養貓,而去做的鼻科檢查。

張楠楠今年27歲,在父母眼中,她早就應該把男朋友帶回家談婚論嫁,但是今年過年之前張楠楠給家裡打了個電話,說要陪鮑伊過年。父母起初沒聽明白,還以為女兒找了個外國男朋友,最後才問出來,鮑伊是一隻兩歲的灰色英短貓。張楠楠說,後來這隻貓成為了家裡人的思想負擔,父母總覺得她對貓付出的情感替代了本來應該發生的愛情關系,他們生怕自己因貓變得孤僻,而張楠卻說自己“從未相信過愛情”,在偌大的上海,隻有這隻貓才會給她帶來一種家的感覺。

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你能想象這個世界沒有貓嗎?

日本攝影師伊原美代子拍攝的奶奶美佐緒和小白貓福丸

張麗和小喬并不是一對“丁克族”,2015年的時候他們從北京草場地搬到了景德鎮,過起了穿着布衣燒陶的田園生活。他們最初離開城市的初衷是想找到一個氣候适宜的地方安靜一段時間,順便生個娃,但是一隻名叫蛤蜊的貓,擾亂了他們的造人計劃。

從二人搬進新房的那天,不知從哪裡蹿出來一隻棕色的花狸貓,它像這裡曾經的主人一樣在屋中院裡巡視、徘徊,這對剛入住的新人見到這貓有些性格,便把它養了下來,由此對貓的照顧,成為了這對情人主要的生活事項。這隻貓陪伴了他們出世的過渡期,也見證着他們創業的艱辛。小喬說自己并不是不想生小孩,隻是不知道一旦有了孩子,應該配置設定給誰更多的情感。

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你能想象這個世界沒有貓嗎?

上海街頭的貓 | 吳毅平 攝

約瑟夫是個内向的馬來西亞人,今年62歲,15年前來北京做廣告,一下飛機就喜歡上了北京的幹爽氣候和年輕人的躁動,不過沒過幾年,他喜歡的胡同和小飯館都拆沒了,人也步入退休的年紀。離職時,有個同僚聽說他曾在槟城養貓,就送了他一隻撿來的流浪貓。

起初約瑟夫覺得北京的貓都太肥了,不像南亞的貓那麼靈巧,後來自己的生活漸漸變慢,變淡,他才發現這隻貓安靜、肥胖的外表下還隐藏着淘氣、好奇的内心,和自己年輕時一樣貪玩。約瑟夫是個老頑童,喜歡騎越野機車,收集電影周邊,他覺得自己玩了一輩子,這隻貓就像退休後的新玩伴。他給這貓起名叫Udang,udang是馬來語裡的蝦,也是他在槟城居住時最愛的一種食物,捕蝦還曾經是他父母最主要的生計來源。

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你能想象這個世界沒有貓嗎?

日本沖繩的小島上,老人與貓的感情密不可分。| 吳毅平 攝

這是三則關于人和貓的小故事,這些貓主的日常唠叨和朋友圈是生成這次封面的主要靈感。在他們的講述中,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一種人對于貓的依賴感,這是我們不曾具有的“基因特征”。簡而言之,它是社會變化與人口的結構所促生出的一種特定情感,我們管這種與貓的室友型關系,稱為“同栖”。

不得不說,這種同栖也是目前“空巢人群”最為廉價的陪伴,這個廉價一方面是金錢的,另一方面是指情感上的付出,我們很難以人類的關系去比對這種情感的投入,隻能模糊地認為它像是一種處于“供奉”與“遠方親戚”之間的情誼。毫無疑問的是,同栖是一面鏡子,它影射出現代文明之中的孤獨與蒼白,或許,每一個愛貓的人心中,都懷着一些無處安放的情愫。

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你能想象這個世界沒有貓嗎?

在攝影師阿奇的視角裡,貓是屬于世間最美妙的事物。

在這次封面的征稿中,我們意外地收到600多篇關于貓的同栖故事,其中不乏溫情和逗趣的内容,當然催淚的離别也不在少數。在此我們要感謝所有投稿的作者,雖然刊登在雜志上的篇幅有限,但是我們還會盡量把更多的故事公布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投稿的人中有十幾歲的年輕人,也有年事已高的老人,在他們的講述中,我們深切的感受到人與貓之間的一種美好的情感。謝謝你們。

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你能想象這個世界沒有貓嗎?

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說說關于你和貓之間小故事。也歡迎你在朋友圈裡微網誌裡曬一曬貓,和我們這一期雜志。記得@三聯生活周刊

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你能想象這個世界沒有貓嗎?

更多精彩報道詳見本期新刊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人、動物、城市:我們與貓的同栖生活(黑麥)

我們與貓的情感問題(黑麥)

網紅貓小傳(張佳婧)

你停止焦慮,貓的病就好了(孫若茜)

紫禁城裡的喵星人(宋詩婷)

吾輩宋朝貓(陳賽)

貓眼看人間(卡生)

貓咖:聚衆吸貓記(陳璐)

高階吸貓答疑手冊(郜超)

在日本與貓一起的日子以及文學(毛丹青)

小孩與貓(孫欣)

貓咪:曾經為神(郜超)

世界上不會再有第二個阿白了(胖啊白)

小鎮“喵喵(李雲)

| 社會 |

調查:肥胖下的失控人生(王珊)

調查:顔值時代,中國男性開始整形(嚴岩)

調查:瘋狂的垃圾桶(董冀甯)

| 經濟 |

市場分析:老舊小區改造,錢從哪裡來?(謝九)

| 文化 |

話題:末日快樂(陳賽)

藝術:秋山亮二:記錄80年代的中國兒童(薛芃)

博物館:追尋“曾國之謎”(陳璐)

電視:辛芷蕾:野心蓬勃(駁靜)

手藝:囊謙黑陶:藏在深山中(艾江濤)

設計:電子廢棄物與地上采礦(鐘和晏)

旅遊與地理:維也納與布達佩斯的雙城記(尤銘)

| 專欄 |

邢海洋:汽車市場觸底了?

苗千:下一站,泰坦

蔔鍵:通航之後

張斌:還魂一場比賽

宋曉軍:伊朗是要跟上中國的節奏嗎?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本期《三聯生活周刊》封面大使“papi醬”姜逸磊有兩隻貓,名叫大咪和小咪。兩隻貓都是“領養”來的。當時一位同學花30塊錢沖動買來的大咪,現在已經和papi共同生活了10年。對她和丈夫老胡而言,兩隻貓咪不僅是寵物,更是“家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快樂與幸福感。“我希望它們也能感受到我們這兩個人類的愛意。” Papi說。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