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作者:漫威超級粉

從90年代到20世紀初期,“去好萊塢發展”還隻是超級大腕們才敢惦記的金餅,小花們簡直想都不要想,而這似乎也成了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一批小花們的執念:去好萊塢

别說演個花瓶、反面角色了,哪怕是隻有幾秒鐘的鏡頭,隻要能在好萊塢電影裡露個臉,那就像是上班族出國留學渡了金一樣,身價立刻就不一樣了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這種現象在08年北京奧運之後尤為嚴重——世界的目光被拉回了這片古老神秘的東方大地,這對許多西方國家的人來說,是一種“有生之年”系列的經曆:原來現實世界的中國(人)是這樣的啊!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翻譯成行話就是:此地人傻、錢多、速來!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一面,是中國演員對好萊塢刷臉的執念;一面,是好萊塢電影體系對中國資本的垂涎欲滴。天雷動地火,兩廂一拍即合,于是有了許多令人哭笑不得的“天朝特供”鏡頭:

國際通用版裡明明清清爽爽、“查無此人”,到了中國特供版裡,某人卻成了擁有許多鏡頭的重要醬油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每一個拉出來,都是能在中國本土獨當一面的挑大梁女主,卻為了在好萊塢電影裡争取到一個幾秒鐘的鏡頭而“被祝賀”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在這個過程中,好萊塢甚至做了許多積極的本土化嘗試,但效果就……見仁見智了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甚至很早就學會了“溜粉”的套路:早早在宣傳中刻意突出某位主演的地位,結果在正片裡發現鏡頭依然要論幀算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大家熟悉的“雙冰”就不用說了,相比于始終過不了語言關、隻能醬油打到底的範冰冰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苦練英語的李冰冰在好萊塢就明顯更“吃得開”,拿過許多重要配角。但要說發揮空間嘛……對不起,沒人在乎你的演技,盤兒靓條兒順會吊威亞就行了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而在複盤的時候,許多時候我們會驚訝:原來她也曾經“征戰”過好萊塢啊!

很少有人知道,“嘻哈璐”也曾經探路過好萊塢,在《異能》裡演過一個小反派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舒淇也曾經跟傑森斯坦森合作過《玩命速遞3》,飾演等待救援的人質,毫無意外的花瓶角色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張靜初也曾經在《尖峰時刻3》裡露過臉,是那種有名有姓有台詞的角色,但依然沒什麼人記得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社會人依依子也曾經去好萊塢打過幾秒鐘的醬油,在一部叫《巫山曆險記》的片裡,作為背景出現過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其實依依子在好萊塢最出圈的作品,難道不是奧斯卡前的“摔倒門”路透照麼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餘男曾經也在好萊塢有過兩次亮相,一次是《敢死隊2》,一次是《極速賽車手》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許晴也曾經在《環形使者》裡扮演“需要被拯救”的妻子,沒什麼,負責做個甜心寶貝就好了,畢竟宣傳劇照正片裡都沒出現過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最後隆重介紹的,就是咱們大甜甜——憑借一人之力,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孤獨而頑強地打造着自己的“景甜宇宙”。從《金剛:骷髅島》到《環太平洋2》,景甜在一步步頑強滲透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當然,還有那部在奧斯卡頒獎禮上躺槍的《長城》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如果說,前面一些演員,背後是小金主或者背景關系在悄咪咪運作的話,那景甜的強勢進軍好萊塢之路,反映的就是“大金主”們在近年來對好萊塢的“狂轟濫炸”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王爸爸、馬爸爸,近年來的商業布局裡,美國的電影産業都是重要的一環。包括華誼、騰訊等磨刀霍霍,想從好萊塢工業體系的運作中分一杯羹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從制作方源頭上開始資本輸入,加上前文提到的票房影響,好萊塢在近幾年不得不認真重視起中國市場的存在,也開始在電影内容創作上正視一個更貼近現實的中國形象

資本的力量有多大呢?大概就是,為了配合國内“建國之後不能成精”的規定,好萊塢也開始了“僵屍不能來自中國”的自我審查制度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這其實很容易了解:奢侈品牌“國家”和“地區”傻傻分不清,都能被中國市場抵制、甚至抛棄,更不要說如果一部電影,在内容上黑中國,那不就是擺明了放棄中國票房市場和中國資本麼?

好萊塢演員多,藝術家多,但說到底,還是商人多。但凡是商人,就沒有跟錢過不去的。是以,“中國”在好萊塢,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于是我們看到,苦熬多年的“小跟班”李冰冰,終于在《巨齒鲨》裡翻身做了次真正的女主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好萊塢老牌常客甄子丹也終于拿到了不那麼雞肋的角色,在《極限特工3》和《星球大戰外傳》裡都有很吃重的戲份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章娘娘在《科洛弗悖論》裡演的中國科學家,甚至在天空站裡根本不需要說英文,全程中文,還給餃子帶了波貨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而“中國”,不僅不再是那個遍地騙子、小偷、J女,每天殷切盼望西方拯救的荒涼國度,甚至搖身一變,成了全人類最後的希望所在

《2012》裡,中國制造的方舟成了人類最後的避難所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地心引力》裡,一貫靠一己之力拯救銀河系的美國人,也要靠中國的空間站才能獲救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這麼一番強勢的資本助攻之後,輪到美國人不樂意了:要知道,在當年日本的索尼收購哥倫比亞時,美國媒體就稱“這是比蘇聯更可怕的威脅”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而沾上中國資本的公司,也會被美國人民嘲弄一番,比如把AMC電影院叫作紅色傀儡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政客們甚至放話:美國本土的經濟援助,和中國的海外票房貢獻,隻能二選一,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而反觀中國自己的本土影視發展,卻并沒有因為資本的助力而取得質的突破。南韓已經憑《寄生蟲》奪魁戛納,橫掃奧斯卡,“南韓電影”一時風頭無良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作為近鄰,我們不僅看到了《寄生蟲》一部電影的成功,更看到了南韓電影十數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努力;反觀我們自己,做過最認真的“沖奧”努力,可能還要算《長城》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話又說回來:何必執着于“沖奧”?就好像中國演員,明明在自己的文化語境下,一個個都是要演技有演技,要身價有身價的大腕兒,何苦一定要削尖腦袋,去演一個個工具人呢?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

一個世紀了,好萊塢依然拍不出一部好的中國電影,我們也沒做出一部讓奧斯卡認可的“國際”制作

也許是時候,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等到我們真的不在乎“好萊塢”與“奧斯卡”的那天,中國影視行業的脊梁,或許就真的挺直了.

放棄對“國際”的執着,踏踏實實做一些“民族”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