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作者:澎湃新聞

2006年,紐西蘭外交部長溫斯頓·彼得斯(Winston Peters)在東盟首腦會議上說:“毛利人是中國人!紐西蘭的第一批居民是中國人的後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從馬拉加西到複活節島

作為紐西蘭的土著民族,毛利人的語言屬于馬來-波利尼西亞(南島)語系,這是在大航海時代以前分布面積最為廣大的語系。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語言,包括太平洋各大小島嶼及亞洲大陸東南部的中南半島和印度洋一些島嶼上的語言。其分布範圍東達南美智利的複活節島,西到東非外海的馬拉加西島,南達紐西蘭,北達台灣(山胞/原住民語言)和夏威夷島。其東西延伸距離,竟然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南島語系分布

當麥哲倫從伊比利亞半島出發,進行他的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時,身邊就有一個從蘇門達臘買來的奴仆,馬來人亨利。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了許多日子,一天,他們在今天的菲律賓群島的一個小島上拋錨。面對岸上聚集的大量土人,麥哲倫指令亨利先上岸去打探一下情況,亨利走到土人中間,這是海洋探險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亨利竟然聽懂了島民們的話語,因為那是屬于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的一種親屬語言,這些土人都是他的同胞,麥哲倫也成為第一個從東面進入馬來語世界的歐洲人。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麥哲倫在與菲律賓土人沖突中被殺

但這位探險家的興趣隻在香料、财富與國王許諾給他的領地。直到200年後,荷蘭航海家,傳奇的庫克船長才注意到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語和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語、非洲馬拉加西語數詞間的相似,進而揭開了南島語系的神秘面紗。

南島語系究竟起源何處曾經是個有争議的話題。曾經有一些學者認為,南島語民族的發源地就在他們今天分布的地區,他們自古以來一直生活在那裡,譬如太平洋上的美拉尼西亞群島。這種想法實在是too young,too simple。雖然語言本身已經無法追溯,但古代語言的傳播與人群的遷徙有直接關系。是以,考古學上的發現,可以幫助我們解開語言的起源之謎。與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一樣,今天南島語分布範圍内的大部分地區——台灣、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許多太平洋島嶼——原來都為狩獵采集族群所占據,他們沒有陶器,沒有打磨的石器,沒有家畜,也沒有作物。

在今天的南島語分布範圍内,台灣的新石器時代大緻始于6000年前。所知最早是一些華南類型的器物,起初大概是由小群從福建渡台灣海峽而至的農民們帶過來的。島上廣泛發現的具有這一時期特征的器物包括繩紋陶器、磨光石锛和石鐮、闆岩矛頭和焙土紡輪;此外還有稻米的遺存;雖據花粉分析得知,内陸地區曾進行過砍伐清理森林的活動。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台灣繩文陶器的制作

5000-4500年前,與這些類型有明顯聯系的考古器物擴散到菲律賓、蘇拉威西和北婆羅洲,并(與豬一道)遠達東南面的帝汶島沿岸和适宜的内陸地區。對爪哇西部和蘇門答臘高原地區的花粉史的研究表明,至少在3000年前或更早,這些地區為從事農業已進行了相當規模的森林砍伐活動。是以,經過大約1000年時間,到距今4000年前,農業殖民已從台灣擴充到美拉尼西亞西界。最後,大概也是最令人驚訝的是,在距今2500-1000年間,農業殖民者們完成了對薩摩亞以外的波利尼西亞廣襄地域的征服。換句話說,操南島語的農業殖民者們,在約1500年的時間内,從農業中心地帶穿越約1萬公裡的海域和海岸線,經東南亞島嶼抵達波利尼西亞西緣。這比史前時期任何一次殖民過程都要迅速得多,地域廣闊得多。而台灣海峽兩岸,可能正是這次南島語系史前擴張的出發地。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南島語系的擴張

波利尼西亞人的史詩

這的确是一幕壯麗的史詩。馬來-波利尼西亞先民在沒有羅盤針、六分儀等航海儀器的情況下,隻靠他們獨特的航海技術,依靠星象、洋流、海島的位置及候鳥的飛行路線來判斷方向,在海上與風浪英勇奮戰,最後竟然征服了整個太平洋和印度洋。他們是真正偉大的航海者、勇敢的探險家。我們不禁要問,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他們有建造獨木舟的卓越技術,并從建造獨木舟發展為建造遠洋航行的船隻。他們把兩艘長20-30米的獨木舟并列起來,中間架上木闆作為甲闆,甲闆上建有小屋。可以載乘數十人,還可以裝載豬、雞、狗等家畜。這種船所能運載的人和家畜,足以保障他們到别的島嶼後開始新生活。同時,這種船可以在波浪中保持穩定,很适用于遠洋航海。在波利尼西亞海域内進行最長距離的航海,約需一個月時間。這期間可以攜帶幾種易于儲存的食品,如薯類、香蕉、椰子果等,飲用水則用椰瓢、竹管、葫蘆等容器儲存,并且他們在遠洋航行之前,都預先經過盡量少飲水的訓練。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波利尼西亞雙體獨木舟

今天台灣山胞的祖先們在史前時期乘坐簡陋的獨木舟向外擴散,前往菲律賓群島、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群島……南島(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的人群向西擴張到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向東則沿着太平洋島鍊前進,最後一幕就是對紐西蘭的發現。

據說,在公元950年,一位名叫庫普(Kupe)的青年航海家從薩摩亞(位于太平洋南部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中心)駕獨木舟遠航數千裡,發現了紐西蘭。當他靠近這個海島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藍天上的朵朵白雲,而島上渺無人煙,庫普便将該島稱為“長白雲之鄉(Aotearoa)”。很快,大批波利尼西亞人用獨木舟組成了船隊,來到了紐西蘭。他們很快發現,他們移居的這塊土地與記憶中的其他波利尼西亞島嶼大不相同,堪稱為一塊“大”陸,他們從不同的登陸點深入内陸,形成了後來的不同部族。一些毛利老人至今仍記得其祖先東遷時所乘船隻的名稱及各船首領、祭司和舵手的名字,其族譜世系可追溯20多代。但是“毛利”這個詞并不是此時出現的。由于紐西蘭南、北島幾乎與外界隔絕,早期的波利尼西亞移民并未刻意找個詞來給自己命名,而當時在他們的語言中,“毛利”一詞意即“普通”。在歐洲人抵達後,他們才将自己稱為毛利人,并将歐洲白人稱為“帕克哈(pakeha)”,此詞現在泛指紐西蘭白人。從相貌上看,毛利人像亞洲人;而從體格上看,他們卻像歐美人。甚至在歐洲早期移民的描述中,毛利人普遍比他們高大。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當代的毛利人(正在檢閱士兵的紐西蘭原總督傑瑞·馬特帕拉伊爵士)

這些毛利人花了幾乎不到100年時間就發現了各種有價值的石材資源;又花了僅僅幾百年時間就在世界上一些最崎岖不平的地區把巨大的植食性恐鳥全部殺死——這些不會飛的鳥類,體形巨大,腿如牛腿般粗大,即使是個頭相對較小的灌木恐鳥,也有火雞那麼大,因而極易捕捉,能提供大量的鮮肉。早期的移民也多在恐鳥經常出沒的地方生活,并以恐鳥為主要食物來源,直到大規模的捕殺使得恐鳥滅絕為止(并導緻世界上最大的一種猛禽哈斯特鷹因失去主要食物而滅絕);再花了僅僅幾百年時間分化成一系列形形色色的社會,從沿海狩獵采集社會到進行新型糧食貯藏的農民社會。他們從傳說中的家園“夏威基”帶來的最重要的食物是甘薯。甘薯至今仍為毛利人所珍視。哪裡甘薯得到了種植,哪裡毛利人也就得到了繁殖。北島北部人口之是以比較多,就是氣候溫和、甘薯豐産的緣故。當然,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那時的毛利人的壽命很短,平均壽命大概隻有30歲,很少有人能活到40歲,活到50歲就更是罕見了。由于普遍的營養不良,他們到了20多歲時就可能遭受各種病痛的折磨,如關節炎之類的,牙齒也會松動脫落。是以,40多歲的人看上去很可能就已是滿面風霜了。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曾經生活在紐西蘭的恐鳥

征服世界盡頭的毛利人

在18世紀的時候,紐西蘭的毛利人口已達到了大約10萬到11萬人。在傳統的毛利社會,男孩從小被教導要像那些傳說中的英雄、英勇的部落祖先一樣成為出色的武士。自童年起,他們就在遊戲中磨練格鬥技巧;長成少年後,由部落的男性長者教導他們使用各種武器以及武士這一神聖的職責所必需的資質。在歐洲人到來之前,毛利人最常用的武器是以天然材料,比如石、木、骨,制成的棍棒類武器。可以想見,在擁擠着數百個毛利部落的(紐西蘭)北島,毗鄰的氏族或者部落之間的糾紛和争鬥會是多麼頻繁而不可避免。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毛利人戰争場面

而好戰的毛利人甚至在歐洲人來到紐西蘭之後依然進行了最後一次擴張。

紐西蘭以東800公裡處的查塔姆群島,是一個距離文明世界最遠的角落。19世紀之前,這裡生活着莫裡奧裡人。生活的艱難使得人力資源變得寶貴,因而莫裡奧裡人真的創造出了一個沒有戰争的“伊甸園”,一切争端都是通過和平解決的。不幸的是,一艘海豹捕獵船在前往紐西蘭途中到過查塔姆群島,它給“長白雲之鄉”帶來了關于這個群島的消息,那裡“有大量的海魚和有殼水生動物;湖裡到處是鳗魚;它是喀拉喀漿果之鄉……那裡居群眾多,但他們不懂打仗,是以沒有武器。”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紐西蘭風光

這個消息足以誘使紐西蘭島上的毛利人乘船前往查塔姆群島。1835年11月19日,500個毛利人帶着槍支、棍棒和斧頭,乘坐一艘船來到了。接着在12月5日,又有一艘船運來了400個毛利人。一群群毛利人走過莫裡奧裡人的一個個定居點,宣布說莫裡奧裡人現在是他們的奴隸,并殺死那些表示反對的人。在以後的幾天中,他們殺死了數以百計的莫裡奧裡人,把他們的許多屍體煮來吃,并把其餘所有的人變為奴隸,在其後的幾年中又把其中大多數人随心所欲地殺死。一個莫裡奧裡的幸存者回憶說,“(毛利人)開始殺我們,就像宰羊一樣……(我們)都吓壞了,逃到灌木叢中,躲進地洞裡,逃到任何可以躲避我們敵人的地方。但這都沒有用;我們被發現了并被殺死——男人、女人和小孩,一古腦兒地被殺死。”

這個伊甸園就此毀滅。實際上,征服者與被征服者屬于種族關系十分密切的近親——雙方都是波利尼西亞人征服海洋的傳奇史詩的最終章。莫裡奧裡人可能是在公元1300年左右移居查塔姆群島的一支毛利人。可是,毛利人的熱帶作物不可能在這裡的寒冷氣候下生長,是以那些移民别無它法,隻得重新回到狩獵采集生活。莫裡奧裡人忘記了耕種,也忘記了戰争——最終導緻了自己的滅亡。純種的莫裡奧裡人已經絕種,而毛利人則生活到了現代,毛利文化已經成為紐西蘭文化的重要特色,由白人組成的紐西蘭橄榄球隊入場時就會表演毛利戰舞;經過原住民的不懈努力,今天的毛利語也成為除英語外紐西蘭的另一種官方語言——雖然紐西蘭政府對移民隻有英語(雅思)成績的要求。

“毛利人是中國人!”:毛利人如何從台灣島來到紐西蘭

紐西蘭奧克蘭(Auckland)街景

(本文部分照片由上海旅居奧克蘭的張斐然先生提供)

參考文獻:

趙曉寰、喬雪瑛著,《紐西蘭:曆史、民族與文化》,複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美)戴蒙德(Diamond,J.)著,謝延光譯,《槍炮、病菌與鋼鐵》,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