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為何能成為央視紀錄片中“被數學選中的人”?

作者:廖昊

提起數學,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枯燥、抽象。但在有些人眼中,數學充滿了魅力,它嚴謹、純粹、有用。10月28日晚,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數學教師、揚州大學特聘教授朱中海亮相CCTV紀錄片《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這位善于将數學真善美融于課堂的職業高中教師,與大學生、大學教授、網際網路公司的算法工程師、中科院研究員等一起,從數學與人的關系出發,共同深入探尋數學本質。

他為何能成為央視紀錄片中“被數學選中的人”?

“最會畫畫的數學老師”被央視發現

數學到底是什麼?數學為什麼是全世界每一個孩子的必修課?數學究竟有什麼用?在近期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紀錄片《被數學選中的人》中,或許能找到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

從教39年的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數學教師朱中海亮相其中。将函數課上成美術課,将數學的真善美容融于粉筆畫、融于生活,是朱中海被該紀錄片攝制組相中的原因。記者也曾多次報道這位用“函數曲線”繪出靈動美圖的數學老師。

“可能是攝制組從地方媒體中發現了有關我課上教學情況的内容,他們便和學校聯系。沒過多久,攝制組就帶着裝置來學校拍攝,前後拍了三天。” 朱中海說,後來受疫情影響,該紀錄片直到近期才上映。

“數學很抽象很難學,學生也畏懼,如何教好數學、學好數學,我們一直在思考。”當時前來拍攝的導演對朱中海說,“在你的課上,我們找到了答案。你用生動的‘闆畫’将數學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融合藝術、文化、詩歌、生活等多個方面,很切合生活實際,也切合當今教育的改革,這種融合課堂值得我們去探究。”

不止是數字元号,“粉筆畫”裡也有數學魅力

“在國小,數學老師上課舉的例子大多與生活有關,但到了國中高中,由于升學壓力,數學變得隻是解題,接觸的都是數字、符号、推理和論證。”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裡,出鏡人之一的朱中海抛出疑問,“如果能将數學背後的曆史文化講出來,學生怎麼不會對數學感興趣呢?”

在接下來不到2分鐘的時間裡,朱中海用自己的課堂作出了回答。“比如關于‘一個力的分析’,在闆書中,我可以随手畫小車小人,我盡量把圖形畫得生動些、優美些,讓學生的眼睛亮起來。”如何直覺描述曲線豐富的函數?朱中海就此創作了一系列的線條畫。這個最會粉筆畫的數學老師将這些作品定位成數學插圖,讓學生從人物、事物的線條裡,找到曲線感和結構感。

“數學真的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我們每個人,它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行為和意識之中,我們早已習以為常,以至于不知不覺。”朱中海認為,數學的真善美如何結合知識點融入日常生活、傳統文化,這是數學教學工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

從教學生到帶徒弟,讓更多學生愛上數學

因為熱愛教師職業,是以朱中海總在琢磨,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學好數學?“想要課堂生動,就必須先讓學生動起來。”朱中海一直在踐行的“數學融課堂”教學,将數學文化、詩歌、美術、生活實踐、專業應用等融為一體,風格獨具,模式新穎。

結合幾十年的教學心得與實踐經驗,朱中海已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心靈色拉》和《數學星空》兩部專著。如今,朱中海教學的對象已發生轉變。2019年12月,朱中海名師工作室成立,作為揚州大學職業院校國培首席專家,他多次走進大中院校、中國小開辦講座,用他特色鮮明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去幫助年輕教師成長。在他的帶領下,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不同類型職業院校的年輕教師紛紛摘下國家級、省級教學大賽中的一等獎。

“一個人教不如帶動一群人教。” 如今朱中海逐漸從講台前走到講台後,“以前是教學生,現在更多的是帶徒弟,我将自己的一些教育心得、理念、方法傳遞給更多的年輕教師,他們在各自的講台上解讀數學魅力,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記者 楚楚

他為何能成為央視紀錄片中“被數學選中的人”?

【來源:揚州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