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哲學價值

作者:簡單邏輯

偉大導師的一生,其最在意的哲學著作是《沖突論》和《實踐論》,卻一直不為主流所重視。但我認為,導師的“為人民服務”思想,才是其哲學思想的最高成就。而可惜的是這一成就,不但沒有得到思想界的認可,甚至連他自己都沒有在意。

“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哲學價值

哲學除了方法論等分析工具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建構一個合理的,有秩序的世界。說的淺顯一點,就是每個人到這個世界上,都會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實作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是通過經濟行為擷取更多的外部資源。談到經濟行為就必然需要考慮成本的問題,這個成本除了自己的生産成本外,還有交換成本。而交換成本中最重要的是人際成本。

大家都知道,如果你不知道交換對象是對你的産品感興趣,還是你的财物感興趣。合作過程會存在巨大的風險。在法治社會裡,大家可以靠法律的降低風險,但法律的限制是滞後的,且永遠存在漏洞。那麼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一個最重要的辦法就是在社會上建立一個有秩序的架構,大家都能遵循相同的行為原則。

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了儒家思想體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義禮智信”等原則。孔子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聖人。但顯然孔子提出的理論缺乏明确的标準,還過于淺顯。到了宋朝,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觀點。但什麼才是天理呢?為此明朝的王陽明“格竹”三日,大病一場。最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緻良知”的理論。朱熹和王陽明也成為了一代聖人。中國古典哲學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讓人和睦相處的問題,認為隻要大家都将自己塑造的符合天理的标準,能夠“人人皆聖人”,就可以過上大同社會的生活。但王陽明的學說,被定義為儒學的巅峰,仍然沒有解決,何為良知的問題。何為善?何為惡?困擾了中國幾千年。

在西方社會,也在為如何建構最完美的社會秩序而不懈探索。亞當私密在其《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了“利他”思想,列甯也認同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觀點。馬克思在這方面的創見,在于他率先提出了“無産階級組織起來成立政黨”的觀點,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将整個階級組織起來并建立上司體系的方法。我們知道在馬克思主義提出之前,世界的發展是處于一種自發式的發展模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争權奪利,機關算盡。即使到了社會發現相對成熟的資本主義時期,階級以内也存在諸多壁壘、隔閡,難以實作真正的秩序。馬克思主義提出的無産階級組織起來的觀點,第一次為一個階級提出了組織起來的共同目标群組織架構。在理論上确立了,真正的有秩序的社會,一定需要這個社會有一個共同目标,和能夠獲得認同的先進的上司群體。

從大家的一般經驗也可以了解這些理論。任何一個團體,要實作有秩序的發展,第一必須定下合作的基調,就是共同的奮鬥目标。第二必須有一個上司來幫助大家謀發展和限制成員的行為。第三大家必須在這個團體内能夠獲得合理的利益。那麼怎樣的團體,才是最佳的方案呢?

導師在總結長期的革命經驗後,于1944年發表了《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文章内容不細談。我們可以基于當時的革命環境,來分析這個表述。第一,共産黨要做為人民服務的事情,而且共産黨正在幫大家分田地,有誰不認同嗎?第二,由共産黨上司大家,做為人民服務的事情。第三,大家的确在共産黨的上司下,都分到了地,有了實際的收益。這樣的理念,有誰不認同呢?為人民服務将幾個方面的理念融為一體。基于為人民服務原則,可以并清晰的告訴大家,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們要怎麼幹?大家能得到什麼?

從哲學角度看。“為人民服務”思想解決了儒家的“良知”是什麼?的困境,真正的良知就是“為人民服務”。所謂的善惡,就是符合人民的利益就是善,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就是惡。就從這一點看,導師的哲學成就,已經遠遠的超過了曆史上的所有“聖人”。

在經濟學領域這一觀點也非常具有使用價值。蘇聯提出的集體主義,作為發展經濟的核心觀點。但集體主義過于強調了集體的權利,而忽視了個人利益的基礎訴求。是以造成了社會特權群體的出現。而中國在經濟發展初期也延習了蘇聯的模式,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困境。但中國共産黨始終沒有丢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以改革開放得以順利推行。

可以說,隻要人民一天還相信中國共産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中國就不會出現大問題。目前,國家反腐倡廉的強力推進就是在重塑這一認識。“共同富裕”理念的提出,也可以了解為“為人民服務”思想的進一步實踐。

“為人民服務”思想,不是花瓶,不是擺設。我甚至認為,應該是世界社會哲學思想發展史核心理論探索的終結。因為以後不可能再提出更好的理論了。

寫這篇文章,沒有啥目的,隻不過想告訴大家兩個想法。一是,當今中國對“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價值認識嚴重不足。二是,“為人民服務”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指導意義被嚴重忽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