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古忠臣楊業是怎樣被“忠”字招牌壓倒的

作者:喜多多的青山秀水

小時候很喜歡看楊家将,楊老令公,佘太君,楊延昭,楊忠保……他們的故事,每個人都耳熟能詳,說起來都津津樂道。長大後才知道那些我們熟悉的故事都是演義,那麼曆史上的楊老令公楊業又是怎樣戰死沙場的呢?今天我們聊聊楊家将。

千古忠臣楊業是怎樣被“忠”字招牌壓倒的

楊業又名楊繼業本來是北漢的大将,長年鎮守邊疆,與契丹人作戰。後來,宋太宗趙光義滅了北漢,他降了宋朝成了一名宋朝将軍,和宋朝開國第一名将潘美鎮守雁門關。潘美是第一名将,有人說了宋朝開國第一名将不是曹彬嗎?注意曹彬是第一良将。宋朝開國戰功第一,拓地最廣的是潘美。他是楊業的頂頭上司,也是一位真正的軍人。不知道為什麼楊家将裡把他說成了陰險毒辣,陷害忠良的大奸臣。

公元986年,宋雍熙三年。宋太宗趙光義再次開啟北伐,收複燕雲十六州,這就是雍熙北伐。

正月二十一日,北伐大軍集結完畢,宋太宗趙光義指令兵分三路,立即起程,進讨契丹!重奪燕雲十六州!

東路軍由曹彬,米信率領,中路軍由田重進率領,西路軍由潘美,楊業率領。

千古忠臣楊業是怎樣被“忠”字招牌壓倒的

趙光義的作戰意圖是先以最強的一部兵馬正面直對幽州,大張旗鼓,要讓整個遼國都知道幽州時刻在巨大的威脅之下;但是卻不打,要把遼軍的主力部隊牢牢地釘在幽州。 與此同時,另兩路大軍直奔山後九州,全力以赴,把幽州的外翼完全拆除。這樣遼國人就顧此失彼,等到山後九州完全淪陷,三路大軍會師幽州城下和遼軍主力部隊進行決戰。

楊業是西路軍的副帥,主帥是潘美,監軍是王侁和劉文裕。

燕雲十六州是以太行山為界,太行山北支東南方的檀、順、薊、幽、涿、莫、瀛稱為“山前七州”;太行山西北的儒、妫、新、武、雲、朔、寰、應、代州稱為“山後九州”。楊業和潘美的西路軍主要任務是攻下山後九州。

千古忠臣楊業是怎樣被“忠”字招牌壓倒的

三月初九日,潘美、楊業在寰州城下與遼軍接戰,遼軍潰不成軍,宋軍迅速攻城,當天就攻下了寰州。

十三日,遼國朔州守将投降;

十九日,遼國應州守将投降;

四月,宋軍攻擊到了遼國重鎮雲州,遼軍堅守頑抗,宋軍強攻,四月十三日,雲州攻陷。

西路軍一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燕雲山後九州已經攻陷四州。

可是在山前,曹彬的東路軍主力出事了,山前正面戰場宋軍主力大敗,遼國蕭太後禦駕親征,所有的兵力壓向山後九州。

太宗皇帝趙光義火速傳令中路軍,和西路軍撤軍。中路軍的田重進迅速安全撤回,而西路軍潘美,楊業卻在一連串的大勝之後心有不甘,想要硬生生地再碰一碰遼國人,看看誰的戰鬥力更強。碰的結果是蔚州、寰州相繼失守。

千古忠臣楊業是怎樣被“忠”字招牌壓倒的

潘美沉默了,楊業皺着眉,王侁和劉文裕卻暴跳如雷。當時皇帝下令撤退,并且把雲、朔、寰、應四州的居民南遷。

楊業說:形勢變了,沒把握不硬拼。帶着大量的居民撤退應該先出大石路(今天的山西應縣西南),事先和雲、朔兩州的守将約好,把群眾遷到石碣谷,再派上千名弓弩手埋伏在谷口,再用騎兵在中路聲援,估計任務就差不多能完成了。

王侁冷笑道:想不到啊,率領數萬精騎膽子卻小到這種地步!我們要從雁門關的北川大路進軍,要聲勢浩大地到馬邑迎敵。

楊業搖頭:這樣肯定會敗的。

王侁臉色一變,敵視而輕蔑的盯着楊業:失敗?你不是無敵将軍嗎?領兵數萬,隻想着逃跑,你不是要叛變投敵吧!

千古忠臣楊業是怎樣被“忠”字招牌壓倒的

楊業瞬間明白了,他沒再說話,馬上答應出戰,但是臨行前突然轉向了七年來的老搭檔潘美:

這次我注定會敗的,我是個降将,早就該死,主上反而讓我統兵,今天我就以死戰報國。隻是,你能在陳家谷兩側埋伏下弓箭手嗎?我敗下來的時候,如果沒有接應就會全軍覆沒的。

潘美和王侁當場答應。

楊業率兵北上主動攻擊遼軍,他抱着必死之心率領将士一路向北,深深侵入敵境,隻求證明自己的忠貞。

當天在狼牙村,楊業率部血戰,直到再也支援不住,才邊戰邊走,把遼軍引向陳家谷。等到達陳家谷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全軍人困馬乏,已經到達極限,而陳家谷外一片空曠,連一個援軍都沒有……

千古忠臣楊業是怎樣被“忠”字招牌壓倒的

他自知必死,要将士們各自逃生,可是沒有一個人離開。他們在陳家谷與遼軍血戰,直至全軍覆沒,楊業的兒子楊延玉也戰死。楊業身中幾十處創傷,手刃遼軍幾十人,最後戰馬受傷,躲進密林,一直緊追不舍的遼軍隐約看到了他的袍影,一箭射去,楊業傷重被俘。三天後絕食而死!遼國人把他的首級 送往漠北王廷請功,然後傳首邊疆。

趙光義得知消息大發雷霆,結果是潘美連降三級,繼續到邊疆站崗;王侁和劉文裕,被徹底罷免,消職為民,一個流放金州,一個流放登州。

而楊業,忠勇不屈,追贈為太尉、大同節度使。并且把他剩下的五個兒子都加官晉爵,繼續為國效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