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利偉出艙時,為何嘴角挂着血迹?落地時發生驚險一幕楊利偉2次生死時刻為什麼當時沒有公布

作者:胖福的小木屋

2003 年 10 月 15 日, 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号”發射成功,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成現實。中國成為繼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将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由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序幕。

而在楊利偉出艙時,他的嘴角還挂着血迹,我們可以注意楊利偉左手拿着藥棉(也可能是楊自述中說的布手套)。

楊利偉出艙時,為何嘴角挂着血迹?落地時發生驚險一幕楊利偉2次生死時刻為什麼當時沒有公布

原來,在神舟五号落地後發生了驚險一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楊利偉2次生死時刻</h1>

在此次航天任務中,楊利偉曾經曆過2次生死時刻,在飛行中,火箭抛掉逃逸塔後,發動機與箭體産生共振,當時出現的這個故障就是POGO振動,或者叫縱向耦合振動:當一個單一激振頻率與火箭全箭縱向一階頻率接近甚至相等時,火箭就會出現共振。如果火箭的振動頻率與推進劑管路液流的頻率接近或相等,就會形成一個動力學互相推動放大的閉路循環系統,極大地影響到航天員在載人艙内的乘坐舒适性,讓楊利偉的身體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長達26秒的共振,楊利偉感覺五髒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幾乎難以承受,楊利偉差點以為自己要犧牲來。

楊利偉出艙時,為何嘴角挂着血迹?落地時發生驚險一幕楊利偉2次生死時刻為什麼當時沒有公布

這個故障,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第四代總設計師張智和研究小組用了五年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反複的試驗和穩定性計算,最終确定了使用變能量蓄壓器的方式加以控制,進而避開了POGO振動。

而在傳回的時候,一般的程式是:着陸指令發出→傳回艙出黑障區(自由落體)→自由落體→10公裡高度→回收主開關接通→彈傘艙蓋→開引導傘(4.25平米)→減速傘(24平方米)→傳回艙的速度由200米/秒減到100米/秒→主降落傘(1200平方米,若失效時有備傘系統)→傳回艙速度降到7米/秒→座椅提升→下降至距地面1米高度→反推火箭緩沖發動機點火(類似于懸停)→傳回艙着陸(傾倒态,須立即切主傘,防止滾動)→解開束縛帶(判斷是否在陸地?樹上?海洋?)→确認安全後,開艙門→出艙。

楊利偉出艙時,為何嘴角挂着血迹?落地時發生驚險一幕楊利偉2次生死時刻為什麼當時沒有公布

而神舟五号傳回艙船飛行至距地100公裡,逐漸進入稠密大氣層。這時飛船的飛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氣阻力,它急劇減速,産生了近4G的過載,楊利偉的前胸和後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壓力,沖回稠密大氣之後,降落傘破了一些,傳回艙急速落地後一下彈起,二次接地時沒有緩沖,落地比較重。楊利偉整個人向右肩方向撞去,頭部猛甩過去。當時通信頭戴的耳麥過于松弛,造成位移,當時他嘴角的麥克風棱角有些銳利,劃傷了楊利偉的嘴唇,當時幸虧麥克風沒有劃到脖子,否則楊利偉将會有生命危險。

楊利偉出艙時,為何嘴角挂着血迹?落地時發生驚險一幕楊利偉2次生死時刻為什麼當時沒有公布

不過楊利偉顧不得止血,迅速把艙内的一些操作完成,打開信号發射器,和指揮部取得了聯系。

神舟六号比神舟五号有了180多項改進。改進後麥克風變小變平了,外加一層海綿,確定下次航天員不會再受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為什麼當時沒有公布</h1>

在當時,楊利偉的傷口經處理後,媒體重拍了他出艙時的情景。之是以當時沒有展示楊利偉受傷的細節,是因為這是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擔心首次載人飛船落地的過程不夠“完美”,會讓國外覺得中國技術不行,也擔心影響群眾的情緒。而現在向公衆坦承,既是對真相的尊重,也是對楊利偉的尊重,同時,更讓人看到中國航天人在飛天路上的努力與艱辛。

楊利偉出艙時,為何嘴角挂着血迹?落地時發生驚險一幕楊利偉2次生死時刻為什麼當時沒有公布

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每一步探索都充滿風險,作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付出了多麼巨大的努力和犧牲,克服了多少難以想象的危險和困難。這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正是有楊利偉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宇航員的付出,中國才會不斷朝着星辰大海出發。

時至今日,55歲的楊利偉依然是航天員大隊的一員,依然在堅持着訓練。也會定期接受考核,30多門基礎理論知識、8大類140多個訓練科目,這是幾乎達到了人體極限的魔鬼式訓練”,但楊利偉依舊在堅持。

楊利偉出艙時,為何嘴角挂着血迹?落地時發生驚險一幕楊利偉2次生死時刻為什麼當時沒有公布

楊利偉表示:“不忘初心、積極求飛,飛天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選擇了這份事業就意味着責任。我和所有的航天員一樣,随時準備接受祖國的挑選。”

希望楊利偉可以有重返太空的一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