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賭金者: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升騰與隕落》閱讀随筆①

作者:進取逐夢無懼
《賭金者: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升騰與隕落》閱讀随筆①

此書英文原名叫《When genius failed》應該被翻譯成《天才的隕落》不知為何被翻譯成了《賭金者》。

全書分為十章兩大部分,前六章為第一部分,講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升騰,後四章為第二部分,講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隕落。

《賭金者: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升騰與隕落》閱讀随筆①

憑借創始人和合夥人夢幻般的履曆、曆史回報和學術聲譽,即便在2%管理費+25%業績提成的苛刻條件下,這群天才也募集到了截止當時基金史上最大規模的啟動資金:12.5億美元。資金來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銀行、政府基金、大學基金、華爾街巨頭、好萊塢名流、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等。

真實的市場搏殺,比最具有想象力的小說更精彩。前後部配合着看,和長期資本基金的業績一樣刺激。長期資本管理基金從94年2月底開始運作,當年回報率28%;1995年59%;1996年57%;1997年25%。4年4倍,年化41.4%。

對于規模如此巨大的“債券套利型”基金,用傳奇已經不足以形容了。這和股市裡押中幾隻牛股持有數年,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收益的。長期資本管理基金是天天都要在同一套模型下,在全球多個市場裡進行無數不同資産類别的套利交易,而且,這些交易是每天收盤清算的。

更讓人吃驚的是,在基金運作前三年裡,隻有1個月産生過超過1%的虧損;而前四年,更準确的說,一直持續到1998年4月底為止,基金最大月度虧損僅為2.9%。在這樣逆天的業績面前,基金淨資産膨脹到最高約74億美元。

這些錢,除了這幫天才從市場賺來的以外,還有十幾億是新加入的資金。但這不是基金去募集來的,而是被迫接受的資金。要麼是資金來頭太大,無法拒絕,要麼是基金在某方面有求于人被迫讓步,否則根本不接。

這時候,認購長期資本的基金份額,對于所有的合夥人和公司員工而言,都已經是需要争搶的獎勵,是一種榮耀了,更别說外部投資人了。幾乎所有的合夥人及絕大部分員工,都把全部身家投進了自己的基金,合計高達19億美金——包括前四年分得的管理費和業績提成(後來全沒了,一毛都沒了,猶如春夢一場)。

正因為這長達近50個月的業績擺在這兒,1997年底,基金強行退回了前期部分投資者的本金及盈利合計27億美元(留下約47億,其中約19億美元是屬于合夥人的),因為資本實在太多,合夥人和員工也不想将如此豐厚的利潤輕易分給外部投資者。

此舉當時引發衆多投資者的憤怒,強烈要求留下來,但都被無情拒絕。和當時哭爹喊娘的要求留下來對比,幾個月過後,這幫被清退的投資者簡直樂的要燒高香敬祖宗了。

故事的開頭很精彩吧?精彩的故事是天才群體創造。天才群裡的核心人物,是長期資本管理基金公司創始人約翰·梅裡韋瑟,他曾在80年代一手創造和推動了所羅門兄弟的債券套利部門,打造出華爾街傳奇一般的賺錢機器。

可能很多朋友知道,巴菲特曾經擔任過一段時間所羅門兄弟的董事會主席。原因就是這位梅利韋瑟手下有位交易員,為了規避美國财政部對單家投行買入國債的規模限制,違規利用客戶賬号參與競标。這個事件導緻所羅門兄弟公司董事會主席古特弗羅因德辭職,梅利韋瑟被解職,巴菲特入場救火擔任董事會主席(參看梅利韋瑟的同僚邁克.劉易斯寫的《說謊者的撲克牌》一書)。據說巴菲特到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各位高管:“我們有沒有辦法保住梅利韋瑟?”梅利韋瑟是所羅門的搖錢樹啊!

閑話不表,說回梅利韋瑟。出于輿論壓力,梅利韋瑟被解職。而所羅門兄弟債券套利部門核心交易員,幾乎全部是梅利韋瑟慧眼識英才,從各大學院裡挖掘出來的。這些人都是專家學者型人才,梅利韋瑟一直是他們可以依靠的大樹,是他們的保護傘,是他們的慈父,呵護和照顧着他們。是以,當梅利韋瑟回歸所羅門無望,決定自己創辦長期資本的時候,這些核心人員二話不說,脫離所羅門,跟随了梅利韋瑟。

這還不算。梅利韋瑟還邀請到了現代金融學開創者之一,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C.默頓加盟。默頓于1970年提出了著名的默頓模型,并是以和提出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B-S模型)的邁倫.斯科爾斯分享了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費希爾.布萊克于1995年去世,諾貝爾獎隻授給活着的人)。

默頓是美國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謬爾森的學生。默頓的大量研究,為現代金融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指明了金融學術界的研究方向,是國際金融界的泰鬥級人物。他認為加入長期資本,将能夠在真實環境下檢驗他所提出的金融理論。

不僅默頓,連邁倫.斯科爾斯也加入了長期資本。這兩位未來的諾獎得主,簡直就是長期資本最好的推銷員。金融市場裡叱咤風雲的人物,要麼是他們的學生,要麼是他們學生的學生,要麼就是讀着他們寫的教科書開始金融學習的。因為默頓模型和B-S模型,華爾街才誕生了期權交易,默頓和斯科爾斯算是對華爾街影響最為深遠的學者了。這樣的背書是不是足夠給力了?

還不算。梅利韋瑟還邀請到另一位重磅人物加盟:美國财政部在任副部長兼美聯儲副主席戴維.馬林斯。此人在美聯儲的聲望僅次于當時的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被普遍認為是格林斯潘的繼任者。這是所有基金當中,唯一一家能夠請到在任美國央行副行長的,這不僅給長期資本創造了廣泛接觸國際銀行的機會,也使得各國準政府投資機構趨之若鹜。更重要的是,馬林斯是負責所羅門兄弟公司醜聞的直接負責人,他的加盟相當于給梅利韋瑟做了人品背書。

這樣一支“每平方英寸智商密度高于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的夢之隊,在成立之初就毫不費力地說服80名創始投資者合計投入了12.5億美元。其中包括美林銀行、科威特國家養老基金、意大利央行外彙管理局、日本住友銀行、德國德累斯頓銀行、列支敦士登全球信托銀行、中國香港土地開發署 、新加坡政府投資局 、台灣銀行 、曼谷銀行 、聖約翰大學、葉史瓦大學、匹茲堡大學、瑞士寶盛銀行、紐約共和銀行、巴西最大的投行加蘭蒂亞銀行、美國最大的航空發動機公司普惠公司、百得公司養老金 、紐約大陸保險公司以及總統壽險公司等等,社會名流方面,有好萊塢經紀人邁克爾.奧威茨 、鞋業巨頭耐克公司CEO菲爾.奈特 、麥肯錫咨詢公司合夥人及紐約石油公司執行官羅伯特.貝爾佛 、貝爾斯登銀行首席執行官詹姆斯.凱恩、普惠公司董事會主席唐納德.馬龍……

然而,在天才們精密計算的模型裡,可能性隻有10的24次方分之一(這個數字實在太大,不知道怎麼表述,老唐數了數,10的12次方是一萬億)的意外悄然來臨。理論上,把宇宙誕生到今天的時間,重複走N遍,也不會遇上的情況,就這麼來了!

1998年1到4月,平平穩穩,回報約3%;1998年5月,“災月”來臨,當月虧損6.7%,這時各位合夥人心中甚至舒了一口氣:永遠盈利自己也覺得不太正常。1998年6月虧損10%,7月持平。截至此刻,可以想象,各位合夥人和投資者也沒太當回事兒,就是模型裡的市場異常而已,理論上很快會回歸常态,重新回到日夜印鈔的光輝大道上。

然而,1998年8月,基金巨虧44%,幾乎在全球所有的套利行為上都出現虧損。模型設計的多元化對沖、全面分散風險的資産組合失靈了,所有的資産同時出現虧損,一切都不對勁了。9月1日到9月23日,基金又虧損25%。

1998年9月23日,星期三,這一天基金還剩5.55億淨資産。各方求助無果(甚至還被巴菲特涮了一把),最終,不得不由美聯儲出面召集14家大銀行組成的銀團湊出近40億美元對其實施緊急救助,以避免長期資本持有的約1400億美元資産以及可能過萬億的衍生品交易,引發整個金融系統的坍塌。就在各家分秒必争談判救援條件的三天裡,長期資本基金繼續虧損28%,僅剩餘約4億淨資産。9月28日,銀團接管長期資本,基金合夥人不僅喪失了全部投資,還要承諾在監督下,繼續給長期資本打三年工。

很有趣的是,後來梅利韋瑟及其天才合夥人們汲取長期資本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對模型進行了更深入的細化和完善,東山再起又創立了另一隻基金。2008年,這個名叫JWM基金又踩中10的N次方之一,被迫清盤了。

那麼:

①這樣一家由天才組成的傳奇基金,究竟在交易什麼?

②他們是如何大額盈利的同時,保持三年裡居然隻有1個月虧損超1%的?

③1998年夏天他們遇到了什麼導緻整個基金資産雪崩?

④從他們的傳奇經曆裡,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什麼有用的經驗和教訓?

⑤巴神在整個事件裡,是如何思考的,他扮演着什麼角色?

⑥讀過此書後,當你再看到大V傳奇般的投資回報時,你的想法會有改變嗎,為什麼?

強烈建議各位帶着這六個問題,讀一遍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