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淮南市壽縣籍曹魏三大名臣: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是敦煌太守

作者:燦爛海灘

如今的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即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壽春,是揚州淮南郡的治所,三國時期的曹魏名臣諸葛誕就是在此地反曹失敗後被誅身亡的。在當時的曹魏集團中,壽縣籍名臣有三位。其中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慘遭司馬懿罷黜,最後一位病逝于敦煌。

淮南市壽縣籍曹魏三大名臣: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是敦煌太守

第一位:劉晔。劉晔,字子揚,出身于東漢宗室。劉晔的才略與心智,自幼年時便已經彰顯。劉晔七歲那年,其母臨終前曾對他有過一番囑托,稱其父寵信的近侍常對人有誣蔑之言,恐之後會成為家裡的禍患,希望劉晔成年後能與兄長一同除掉此人。劉晔将此事深埋于心,表面上沒有絲毫顯露,後來遵照母親的遺願除掉了這位近侍,這一年,劉晔僅有十三歲。

淮南市壽縣籍曹魏三大名臣: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是敦煌太守

由此可見,劉晔幼年時的才略、心智及決斷,就已非常人所能企及。劉晔的父親起初對此事十分震怒,得知原委之後平息了許多,不僅沒有苛責劉晔,反而對他的果決有了欣賞之意。當時,善于識人的許邵見到劉晔之後非常驚異,稱其有濟世治國之才。

淮南市壽縣籍曹魏三大名臣: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是敦煌太守

劉晔在出仕之前還做了一件極不平凡的大事,即在揚州兵不血刃“剿平”了數千賊寇。劉晔少年時随族人避難至揚州,二十歲這一年,揚州地方豪強趁亂世聚衆興兵,其中一個叫鄭寶的勢力最為龐大,也最為當地人所忌。當時,鄭寶欲借用劉晔的宗室身份強掠百姓們遷往江南地區,劉晔得知消息後十分恐慌,于是就躲了起來。恰在此時,曹操派出的使者來到了揚州,劉晔親自面見使者,并與之商議借宴請鄭寶之際除掉這個為禍地方的賊首。

淮南市壽縣籍曹魏三大名臣: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是敦煌太守

鄭寶受到邀請後,帶了數百随從前往赴宴。劉晔将鄭寶的随從安排在中門外設酒席招待,将鄭寶請至内室,借敬酒之機果斷斬殺了鄭寶。劉晔接着斬下了鄭寶的首級,震懾住了他的數百随從。此時,鄭寶的營中仍有數千精兵,為了一勞永逸消除後患,劉晔騎着鄭寶的馬趕往其大營,以無畏的膽識和卓絕的口才征服了衆賊寇。此場風波就此平息,而劉晔也将降服的衆賊寇全都交給了廬江太守劉勳。後來,劉勳不聽劉晔的勸告,中了孫策的調虎離山之計,慘敗之後帶着劉晔一同投靠了曹操。

淮南市壽縣籍曹魏三大名臣: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是敦煌太守

曹操征讨廬江陳策等賊時,幾度出兵均無功而返。當時,曹操帳下的臣屬們大都以為賊寇們依險據守,不利官軍征讨,這股賊寇也沒有引起較大的騷亂,不建議繼續出兵征讨。當曹操問及劉晔時,劉晔認為之是以官軍征讨不利,主要還是挂帥的将軍資曆不足及戰略上的失誤造成的。于是,劉晔提出了先懸賞勸降再軍力進逼、使賊寇自亂的平定的政策。曹操采納了劉晔的建議,擇選猛将出前陣,大軍在後方跟進,最終廬江地區的賊寇悉數盡平。劉晔憑此策受到了曹操的器重,任命其為司空倉曹掾。

淮南市壽縣籍曹魏三大名臣: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是敦煌太守

曹操征讨張魯平定漢中後,劉晔建議,應趁勢在劉備還沒有站穩腳跟時急速挺近蜀中,否則一旦蜀軍占領了有利地形再想攻克就難了。不過,曹操對此建議不以為然。僅僅過了七、八天,曹操聽說劉備進入蜀地後地方人心不穩,覺得此時是進擊蜀地的大好時機。曹操詢問劉晔時,劉晔卻認為最佳時機已經錯過,此時出征絕無益處。

淮南市壽縣籍曹魏三大名臣: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是敦煌太守

曹操思慮良久,最終采納了劉晔的建議,引軍回師。經曆此事後,曹操對劉晔更為器重與信任,之後凡遇大事都與之商議後才做決策。劉晔在曹魏集團曆侍曹氏三代,在魏文帝曹丕與魏明帝曹叡期間數有谏策及功業,曆任主簿、行軍長史、侍中、太中大夫、大鴻胪等職,于太和八年(公元234年)病逝。

淮南市壽縣籍曹魏三大名臣: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是敦煌太守

第二位:劉陶。劉陶,字季治,曹魏重臣劉晔次子。劉陶以能言善辯而聞名,起初被征召為選部郎。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爆發,司馬懿控制朝政,并将曹将軍曹爽誅殺滅族。劉陶在此事件中也受到牽連,但司馬懿追念其父功免除了刑罰,僅将其削職罷官,此後劉陶便隐遁家中。

淮南市壽縣籍曹魏三大名臣:一位是頂級謀士,一位是敦煌太守

第三位:倉慈。倉慈,字孝仁,早年加入曹魏集團,初任綏集都尉,後遷任敦煌太守。倉慈為官清廉、執法有度,在敦煌任職期間勤于政務、治績突出,深得當地吏民擁戴,最終積勞成疾病逝于任上。倉慈病逝後,當地百姓自發組織哀悼,并為倉慈建立廟祠進行祭拜。

參考書籍:《三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