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旗的曆史:原本是一杠一星,張治中一席話,讓毛主席改變了想法祖國新生,群策群力制國旗據理力争,直言将軍薦國旗一針一線,濃濃深情繡國旗

作者:蟋蟀文史

1949年9月23日晚上,毛主席設宴邀請國民黨起義将領參加晚會,一向敢于直言進谏的張治中趁機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主席,現在很多委員都贊成用一星一杠做國旗的圖案,我覺得不合适。”

“唔?一顆星代表黨的上司,一條黃杠代表黃河,立意還是很鮮明的嘛!”主席面帶笑容,問張治中:“你覺得哪裡不合适了?說來聽聽。”

張治中連忙把自己的想法全盤說出:“那條橫杠能有多少百姓聯想到黃河上去?更多的恐怕是想到孫悟空的金箍棒上了。況且整面旗幟代表的是祖國的紅色土地,這中間來一橫杠不是在搞分裂嘛?”

主席的笑容淡了下去,點點頭說:“嗯,确實有道理,還是需要再研讨商榷的。”

國旗的曆史:原本是一杠一星,張治中一席話,讓毛主席改變了想法祖國新生,群策群力制國旗據理力争,直言将軍薦國旗一針一線,濃濃深情繡國旗

同一時間,不同地點,時任第六小組秘書的彭光涵向周恩來總理推薦了一幅五星圖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1">祖國新生,群策群力制國旗</h1>

1949年,曆經百年戰亂和無數艱難坎坷的中國終于迎來一個嶄新的紀元。人們在憧憬未來新生活的同時,對将要代表新中國主權形象的國旗也充滿了想象和期待。

祖國新生,群策群力。

在《人民日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全國各大報紙上刊登出征求國旗圖案的消息後,全國上下,乃至海外華僑,無不歡欣鼓舞。大家鋪紙提筆,把自己對新中國的希望和愛國熱情,繪制成一幅幅國旗圖案,寄往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

國旗的曆史:原本是一杠一星,張治中一席話,讓毛主席改變了想法祖國新生,群策群力制國旗據理力争,直言将軍薦國旗一針一線,濃濃深情繡國旗

在這衆多想要給新中國獻禮的人群中,有一個叫曾聯松的年輕人。

曾聯松參加過上海的解放行動,時任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的秘書。他沒有專業的美術設計技巧,可他有一顆激情澎湃,要為新中國國旗增顔添色的心。

那一段時間,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後,曾聯松投入了全部的身心來設計國旗。

他把自己關起來,構思該用哪個具體形象來象征新中國的國家特征和政權特征,該怎樣設計出簡潔又不失莊重的美感。

“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中國共産黨......”,“星星!”,窗外傳來的歌聲讓曾聯松茅塞頓開。在不知道廢棄了多少圖紙以後,國旗的構思思路終于逐漸清晰明了。

曾聯松心想:共産黨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那就用一顆内嵌鐮刀錘子的大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産黨;共産黨上司着全國人民解放,以後還要上司着全國人民繼續前進,開創新生活,那就用幾顆小五角星代表人民群衆;人民擁護共産黨,就要讓小五角星環繞大五角星。

在決定用幾顆小五角星來象征人民群衆的時候,曾聯松再一次犯了難。他冥思苦想,不知道該怎麼選擇。

國旗的曆史:原本是一杠一星,張治中一席話,讓毛主席改變了想法祖國新生,群策群力制國旗據理力争,直言将軍薦國旗一針一線,濃濃深情繡國旗

“唉,到底用幾顆合适啊?”曾聯松一邊撓頭自言自語着,一邊把身體往椅背上靠去,想要緩解一下疲憊的身體。

目光不經意間看到桌邊的一本書,那是毛主席的《論人民民主專政》。曾聯松突然想到了什麼,快速伸手,拿起書就翻了起來。

“哈哈,有了。”曾聯松欣喜不已。原來毛主席在這本書裡把人民分成了勞工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四部分,那就用4顆小星象征人民!

經過無數次的推敲和更改,曾聯松最終決定:把整面旗幟設計成紅色,表示新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全部都是紅色的革命;為了色彩的協調,也為了突出中華民族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征,把五星設計成黃色;為了顯示出共産黨是人民群衆的核心和上司,把五星放在左上角,每個小星的中心通過一個角和大星的中心連成一條直線。

完稿後的曾聯松激動不已,他同時制作了兩份樣稿,一份寄往評選委員會,一份留作自己的紀念。

國旗的曆史:原本是一杠一星,張治中一席話,讓毛主席改變了想法祖國新生,群策群力制國旗據理力争,直言将軍薦國旗一針一線,濃濃深情繡國旗

曾聯松設計的五星圖案就是我們現在的國旗雛形,但是樣稿初到評委會的時候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因為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委員會一共收到了包含海外和待解放區來稿2992幅,就連郭沫若、陳嘉庚、朱德總司令都送出了自己設計的國旗樣稿。想要脫穎而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5">據理力争,直言将軍薦國旗</h1>

為了友善參加新政協會議的代表審閱,評委會根據周恩來總理的訓示,選出來38幅國旗樣稿,彙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送出給新成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讨論。

國旗的曆史:原本是一杠一星,張治中一席話,讓毛主席改變了想法祖國新生,群策群力制國旗據理力争,直言将軍薦國旗一針一線,濃濃深情繡國旗

曾聯松的圖案在去除了鐮刀錘子後,由著名戲劇家田漢主張,以“複字32号”位列其中。

“各位代表,複字1号圖案裡的黃杠代表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立意很好,同意的請舉手。”這是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讨論國旗的方案。

“我反對!”在不少代表舉手之際,一句铿锵有力的聲音響了起來。衆人扭頭,發現是曾經給蔣介石四上“萬言書”的張治中将軍。

“一面旗幟是一個整體,中間插上一道橫杠,會給人一種分裂的感覺,這和我們要将革命進行到底是不相符的;另外,在沒有人提示的情況下,普通的老百姓,很難把這條橫杠想象成黃河,他們能想到的很可能是一根木棍,甚至是孫悟空的金箍棒!”

“我同意張将軍的意見。”這次開口的是田漢,“從美學上來看,複字1号給人的也是一種分裂的美感,複字32号的表達要更好一些。”田漢一邊說,一邊站了起來:“複字32号方案第一次被淘汰了,是我把它又提了上來,因為這個設計充滿了感情!”

“我反對4顆星代表4個階級的說法,還是黃河的圖案比較好。”另一個參會代表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由于與會代表的意見不一,這次會議對于國旗方案沒有定下結論,但是仍有較多代表贊同一星一杠的黃河方案。

國旗的曆史:原本是一杠一星,張治中一席話,讓毛主席改變了想法祖國新生,群策群力制國旗據理力争,直言将軍薦國旗一針一線,濃濃深情繡國旗

距離國旗圖案的最終定稿隻剩下4天時間,張治中決定找機會直接向毛主席彙報,于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與此同時,周恩來總理也因為國旗方案在工作着。

他問向前來彙報國旗讨論情況的彭光涵:“光涵同志,你接觸了那麼多國旗圖案,代表們意見統一的到底是哪一個?”

彭光涵低頭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一星一杠圖案贊成,反對的也不少,而且反對的很堅決;五星旗有代表因為四個小星的意義持反對意見,但是總的來說,五星旗的設計比較好。”

總理說:“很好,那你就用這個圖案做成一面大旗給我,看看真正的效果怎麼樣。”

彭光涵領命而去,為了設計大畫圖一宿未眠。天剛微微亮,他又趕到制旗店,用最好的材料做成一面五星紅旗。

下午,總理看到彭光涵帶來的五星紅旗,滿意了點頭。

晚會上的毛主席在聽了張治中将軍的建議後,經過一番思慮,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兩天後,毛主席在會上肯定了五星紅旗,他說:“這個圖案表現了我們國家革命人民,不管是現在,還是将來,都要大團結,這個圖案是個比較好的國旗圖案”。

聽了主席的發言,張治中将軍激動的從座位站了起來,大聲說:“我支援32号!”

國旗的曆史:原本是一杠一星,張治中一席話,讓毛主席改變了想法祖國新生,群策群力制國旗據理力争,直言将軍薦國旗一針一線,濃濃深情繡國旗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一緻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一針一線,濃濃深情繡國旗</h1>

國旗圖案一經通過,制定新中國第一面國旗的任務就下達到了北京美術供應社。這樣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一定要找一個可靠的人才行。

社上司經過研究,找來了技術最好的女工師傅趙文瑞,激動而又語重心長說:“趙師傅,社裡接到了縫制新中國第一面國旗的任務,你是咱們社裡技術最好的,你有信心完成它嗎?”

“有!”趙文瑞毫不猶豫地回答。接過上司交給她的五星紅旗圖案和制作要求,趙文瑞不禁熱淚盈眶。

她嚴格按照圖案尺寸裁剪,認真細緻的縫合。最難的是五角星的縫合,因為要把兩顆大星、八顆小星精準地縫合在旗的兩面。

趙文瑞沒有被困難吓倒,她小心把五角星對貼好,不急不躁,耐心縫制起來。

經過兩天兩夜的趕制,一面長4.6米,寬3.38米,由紅黃兩種綢緞縫制而成的五星紅旗如期完工。

上面的一針一線,都充滿了以趙文瑞為代表的普通百姓,對新中國成立的欣喜和對未來生活的無限希望。

國旗的曆史:原本是一杠一星,張治中一席話,讓毛主席改變了想法祖國新生,群策群力制國旗據理力争,直言将軍薦國旗一針一線,濃濃深情繡國旗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廣場上,親手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從那個時候開始,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了一抹鮮豔的紅色,指引着勤勞的中國人民,努力奮鬥,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