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俐:讓世界共享中醫藥 以仁心普惠世人逐夢改革,脫離體制踏足商海異國探路,與世界“打擂台”擺脫至暗,書寫巾帼風範初心未改,赢創未來

作者:鳳凰WEEKLY

作者丨鄭伍輝

如果初心有顔色,對李俐來說,那一定是醫者聖潔的純白。

這份初心關乎夢想、責任和情懷,也見證着一個從中國山東走出來的女性,如何用40多年時間,将中醫藥帶向世界。

李俐之名,一生都和美寶深度交織,她是美寶集團創始人之一,美國徐榮祥基金會主席,美寶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盡管衆多頭銜加身,熟悉她的人卻最愛稱她一聲“李大夫”,這是她從醫到創業一路不變的醫者仁心和普世情懷的真實寫照。

因這份情懷,李俐一路開疆拓土,創下許多個第一:她和丈夫徐榮祥是第一批乘着改革開放浪潮,走出體制的醫生;二人研制和推廣的美寶濕潤燒傷膏,則是1984年《藥品管理法》實施後國内第一個獲批的中藥新藥,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提出複方植物新藥申請的外用中藥。

回望來時路,李俐更加從容幹練、智慧通達,這份無價的精神财富無不緣于她敢于超越時代桎梏、青春逐夢的勇氣與膽略。

李俐:讓世界共享中醫藥 以仁心普惠世人逐夢改革,脫離體制踏足商海異國探路,與世界“打擂台”擺脫至暗,書寫巾帼風範初心未改,赢創未來
李俐:讓世界共享中醫藥 以仁心普惠世人逐夢改革,脫離體制踏足商海異國探路,與世界“打擂台”擺脫至暗,書寫巾帼風範初心未改,赢創未來

談起逐夢伊始,畫面定格在40年前。

時值上世紀80年代,新中國經濟發展改天換地,政策的開放讓新鮮和活躍的氣息吹遍四方,國家鼓勵年輕人走出來實作夢想,創造價值和未來。

作為文革後恢複聯考的前兩屆大學生,李俐和徐榮祥同在1978年進入青島醫學院(現濱州醫學院)學習。李俐成績優異,擔任學生幹部,還是學校的文藝骨幹。衆多仰慕者中,她愛上了徐榮祥,不僅因為他踏實、努力,更因為他的真誠、熱忱與醫者情懷。

李俐回憶,大二一次臨床課上,徐榮祥第一次接觸到燒傷病人,那是一個大面積燒傷的小孩,換藥過程痛苦不堪。孩子慘烈的哭聲讓徐榮祥内心顫抖,他深感所學知識在患者病痛面前是如此蒼白無力。他在心中立下誓願——不光要做個可以用現成醫學技術治療病人的好醫生,還要找到新技術、新療法,成為能徹底解除燒傷病人痛苦的醫學科學家。這從此改變了他整個人生。

有志者,事竟成。徐榮祥刻苦鑽研,遍尋藥方,反複實驗,終于發明出濕潤燒傷膏和燒傷濕潤暴露療法。大量的臨床資料證明,這一技術效果好、操作易、費用低,很适合推廣。

為更好發展新療法,畢業後在濟南當醫生的徐榮祥,毅然辭掉了醫院的公職,成為改革開放後國内第一個辭職的醫生。“是政策觸動了我們。”李俐回憶,時值改革開放初期,絕大多數人仍靠體制生存,辭職簡直不可思議。“因為在那個年代一旦辭職脫離體制,突然間所有的東西,包包覆房、工資都沒了,這種落差感讓人無所适從,依無可依,那時徐榮祥常形容自己就是一個科技流浪漢。”李俐說。

1986年,徐榮祥将研究課題和成果帶到北京,希望闖出一條新路。但拿給很多醫學專家看後,雖也獲得不少認可,但在那個研究人員多通過機關遞交課題的時代,個人送課題的行為難獲了解與支援。

曆經四處奔走和焦灼等待後,1986年末,徐榮祥終于等來專家們的鑒定結果,他的技術第一次得到國家權威部門的認可。1987年,燒傷濕潤暴露療法和濕潤燒傷膏正式向海内外釋出,同年,在光明日報社的支援下,美寶的前身——北京光明中醫燒傷創瘍研究所成立,從此開啟技術發展的新起點。

“我相信他的藥和技術是非常好的,我們覺得總有成功的那一天,不管别人怎麼說,要堅持。”在夫妻兩人努力争取下,原衛生部科技司破例組織了一次“通訊鑒定會”。1988年,濕潤燒傷膏獲原衛生部新藥證書。這不僅是1984年《藥品管理法》實施後,第一個被準許的中藥新藥,具劃時代意義,該藥也與燒傷濕潤暴露療法一起,成為“八五”規劃中向全國推廣普及的十項醫藥技術之一。

為進一步推廣技術,徐榮祥想到開教育訓練班,李俐便按醫院名錄一封封發去邀請信,可第一批教育訓練班開學時,卻隻來了9名學員。“那時醫生都在體制内,對于出去自己單獨幹,都沒有什麼概念。”

作為妻子和醫生,為支援這項醫學事業,李俐也做出了辭職的決定。那時她已是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兒科帶頭人,也是醫院重點培養的對象,醫院為她提供經費攻關研究課題,此時放棄“鐵飯碗”,無疑需要極大毅力和勇氣。當她決心辭職時,醫院上司也不了解,反問她放着好好的醫生不做,偏要去下海,就不給自己留條後路嗎?但李俐心意已決,辭職是為更好實作治病救人的理想。

從此,夫妻倆斬斷了所有退路,攜手邁進創業大潮。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下海的醫生,他們無疑走在時代的最前端。

李俐:讓世界共享中醫藥 以仁心普惠世人逐夢改革,脫離體制踏足商海異國探路,與世界“打擂台”擺脫至暗,書寫巾帼風範初心未改,赢創未來

生命誠可貴,科學無國界。醫學技術僅造福一方生命遠遠不夠,使它走向世界才是最好的尊重與傳承。

燒傷濕潤暴露療法名揚世界,始于1990年泰國曼谷的一場意外事故:一輛運送瓦斯的大型罐車翻覆爆炸,約200人被燒傷。徐榮祥在原衛生部的支援下赴泰援救。多國聯合救援中,他的技術的治療效果轟動泰國,名震海外。

1992年,徐榮祥夫婦受美國受難者基金會邀請赴美考察,李俐向對方展示美寶濕潤燒傷膏的相關資料及治療效果,希望用治愈執行個體說動美國人。但她發現,“中華5000年上千種的植物藥,并未獲得西方認可。”這件事給他們很大觸動。

“我們一定要把中醫藥推到西方去。”強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将中醫藥精華帶向世界也由此寫入美寶的發展藍圖。為實作這一共同心願,夫妻倆開始分工合作,徐榮祥專注研發,李俐則負責将他的技術和理念與全世界進行對話。

李俐認為,要想讓中醫藥走向世界,最權威的通道就是通過美國FDA認證。而當時中草藥沒有相關申報和注冊的先例,FDA不僅沒有中草藥審批部門,對中草藥的認識也很簡單,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麼鑒定中草藥。美寶的事業剛剛起步,對美國也不熟悉,想讓中藥率先出海,其中艱難可想而知。這既需要最專業的知識,還要有最堅定的信念。

李俐:讓世界共享中醫藥 以仁心普惠世人逐夢改革,脫離體制踏足商海異國探路,與世界“打擂台”擺脫至暗,書寫巾帼風範初心未改,赢創未來

〓 2021年9月7日,李俐出席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對外貿易合作發展論壇”。

那時,徐榮祥最常跟李俐說:“這事隻有你能幹,别人不行。”其中既有二人相濡以沫多年的默契與信任,也有丈夫對妻子的極大肯定與鼓勵。此後,李俐開始艱難攻堅,她不斷給美國有關部門寫信、遊說、寄資料,希望将濕潤燒傷膏申請為藥品,但“信幾乎全部石沉大海,半年都沒有回音”。

後來,她又上門争取見面會談的機會,向對方講解為什麼化學藥治不好的燒傷卻能被中草藥膏療愈,以及中醫将人體作為一個完整智慧生命體來看待的獨有理念和智慧。“我學會和他們講一種共通的語言,就是健康與生命。”李俐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李俐持續十年的奔走,2003年,美國FDA宣布成立植物藥審查小組,專門用來審查植物藥新産品的上市與臨床試驗的申請。美寶濕潤燒傷膏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向該機構提出複方植物外用藥申請的藥品。

為稽核一種新藥而設立一個新機構,在李俐看來,這一史無前例的創舉,“不僅是一個企業标準與世界标準的對接,承載了中藥在世界正名的使命,也标志着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努力收獲成功。”

回憶起這段經曆,李俐覺得自己就像“打擂台”一樣,去征服一個個部門和專家。她将這一成就歸功于藥品效果、底氣、自信和信念,“基于對中醫藥和背後的文化、理念的底氣,我可以很自信地和世界上的任何人去對話。”

李俐:讓世界共享中醫藥 以仁心普惠世人逐夢改革,脫離體制踏足商海異國探路,與世界“打擂台”擺脫至暗,書寫巾帼風範初心未改,赢創未來

就在美寶的事業如日中天時,2015年,徐榮祥卻因一場意外不幸離世。死别突如其來,美寶痛失靈魂人物,李俐被悲傷吞噬,輾轉難眠。

悲傷過後,李俐感到了肩上的重責。回想起和徐榮祥并肩作戰的歲月,她不能看着兩人幾十年打拼的心血付諸東流,李俐振作了起來。當年,27歲的兒子徐鵬臨危受命,成為美寶集團新一代掌門人,李俐也從曾經支援丈夫的賢内助變為與兒子并肩的戰友,從幕後走到最前台,她希望與徐鵬一起,帶領美寶完成徐榮祥未竟的心願。

“徐榮祥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知識産權和精神财富,我們必須要加快發展,讓更多人早日受益。”李俐開始和兒子啟動一系列研究合作,增強美寶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同時參與到國際健康事務中,提升企業國際影響力與号召力,推動美寶的世界化發展。

作為企業的核心掌舵者,李俐溫暖的女性特質,讓美寶的發展更具愛與包容。

李俐說:“美寶是使命型企業,人道主義精神已經成為美寶的文化氣質和企業内蘊。”1990年代起,美寶不斷投入公益,撫慰無數患者心靈。國内遭遇重大災難時,美寶也多次伸出援手。李俐說,大災中燒傷藥是急救藥品,關鍵時候一定要出現,“不光是藥,醫生也要出現。”

2015年,李俐發起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徐榮祥再生生命公益基金。基金成立六年來,已在25省36家醫院搭建起再生醫療技術救治平台,為衆多困難家庭燒傷創瘍患者架起救助之橋;還在全國30個地區舉辦了54場不同主題的再生醫療技術教育訓練公益活動,惠及超2萬名基層醫護人員。此外,基金還資助困難家庭燒傷、創瘍患者近300人,投入愛心救助款近300萬元。

2019年,基金啟動“關愛蝴蝶寶貝計劃”,再設百萬愛心專項救助金,用于遺傳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困難家庭患者救助、家庭護理知識教育訓練等,并與國家重點醫院合作開展科研課題研究,該計劃還納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罕見病關愛行動”。

李俐:讓世界共享中醫藥 以仁心普惠世人逐夢改革,脫離體制踏足商海異國探路,與世界“打擂台”擺脫至暗,書寫巾帼風範初心未改,赢創未來

〓 “關愛蝴蝶寶貝計劃”公益現場。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諸多企業的節奏,全球經濟形勢突變,但李俐就像一顆定心丸,在她的帶領下,美寶集團緊急捐助100萬元用于湖北抗疫,并通過美寶國際合作網絡,向國内外多地捐助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并向武漢雷神山醫院、消防支隊等一線機關捐贈大量濕潤燒傷膏,以修複一線醫護人員因長期佩戴口罩、護目鏡造成的面部皮膚損傷。

疫情期間,美寶還分别聯合芝加哥大學徐鵬智庫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相繼啟動“通過大資料預測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的醫院重負及資源短缺”項目和“新冠腳趾”研究,聯合克林頓全球倡議大學發起“新冠病毒學生行動基金”,激勵青年學子為抗疫獻力,并攜手洛杉矶州大徐榮祥學院設立新冠免費檢測點。這些抗疫行動被聯合國每個婦女·每個兒童官網首頁和非營利組織Concordia特别推薦。

作為中美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李俐還用自己的方式不斷與國際文化接軌,拓寬領域,深化底蘊。2018年起,她連續兩年在美舉辦“再生之光晚會”,還與首位獲格萊美獎的阿富汗裔音樂家共同完成了一張紀念丈夫徐榮祥的專輯,用跨越國别和種族的藝術之心,叙述時代和生命。

“赤誠初心,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擔當與傳承,一直是我們的關注點。”近年,李俐還關注并支援影視産業發展,如胡玫執導的弘揚國粹平劇的電影《進京城》,以及安徽衛視播出的再現大醫精誠之魂的古裝傳奇大戲《蒼生大醫》背後,都有李俐和美寶的傾力支援。另外,李俐正籌備與音樂相關的慈善組織。

正如胡玫對李俐的評價“蕙質蘭心”,李俐将美貫穿表裡,既闡釋着企業品牌和價值内蘊,傳遞中華文化之美,也表達了新女性的獨立風采,為更多女性樹立了學習榜樣。

李俐:讓世界共享中醫藥 以仁心普惠世人逐夢改革,脫離體制踏足商海異國探路,與世界“打擂台”擺脫至暗,書寫巾帼風範初心未改,赢創未來

企業發展就像攀登高峰,需要出發時的勇氣與熱血,遇到挑戰時的不屈與堅持,不斷爬升時的動力和遠見。山高路遠,無論行至何處,最難能可貴的還是那顆初心。

從兒科醫生到創業者,從賢内助到集團掌舵人,一路走來,李俐的身份雖不斷改換,但她始終記得和徐榮祥初創美寶時的那份初心:救死扶傷,為人類生命而奮鬥。正是這份質樸和純粹,也使徐榮祥不為改革開放後期出現的上市、基金投融資、網際網路金融等更賺錢的新領域所動,隻想把燒傷創瘍領域的事業做好,然後延伸到再生生命科學。秉承這份初心,再生生命科學的發展也是李俐帶領企業重點專攻的方向。

李俐認為,科技發展需要更高端的人才和資源。在她和徐鵬的推動下,美寶與哈佛大學醫學院、南加州大學、加州理工、芝加哥大學以及南開大學、山東大學、濱州醫學院等國内外知名高等學府合作,成立了以徐榮祥命名的再生醫學或再生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一代代學子接受了知識,把技術普及到世界各個角落,最終造福于人,這也是美寶使命型企業的一份擔當。”為進一步弘揚再生科學,面向未來培養人才,李俐聯合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矶分校永久冠名成立了“徐榮祥健康與公共服務學院”,這是該校建校 70 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姓氏冠名,目前已向全美培養輸送了約1萬名護士。李俐還在母校濱州醫學院設立美寶國際班,旨在為祖國培養新一代更具國際視野的醫學人才。

李俐還不斷布局新市場,目前已有北美、歐洲、中東、東南亞的80多國使用美寶的技術和産品。但李俐深知,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程序中,仍将面臨“中西文化觀念沖突”的挑戰,“如何了解世界,并讓世界了解并接受我們,需要一段過程”。可她堅信,“30多年的臨床效果證明,從燒傷濕潤暴露療法發展而成的燒傷創瘍再生醫療技術是世界領先的,隻要繼續專注地把正确的事做好,時機成熟将水到渠成。”

相比事業初創時的1980年代,如今中醫藥在世界的地位已大大提高,中醫藥國際化更是政策所向、大勢所趨。盡管目前真正獲西方認可的中草藥依然不多,但包括美寶濕潤燒傷膏在内的多種藥物已正式進入美國FDA稽核程式。李俐為之多年奔走,付出了大量心血,“希望加快步伐完成這件事,這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更是源于推動中醫藥世界化的初心和使命。”

對後疫情時代的規劃,李俐早有藍圖:“美寶集團将順應時代發展,發展數字化、網絡化和資訊化,重點打造線上大平台。”展望未來,李俐信心滿滿,“我們要繼續在再生生命科學領域做帶頭人,推進其最終實作全面共同發展,讓世界每一個角落都留下再生科學的腳印,進而把徐榮祥留下的珍貴遺産打造成屹立于世界的百年企業,讓這一凝聚着中國人智慧的醫學精華繼續造福全人類。”

作為一個如戰士般的女性,李俐始終儀态優雅,笑顔如花。作為美寶集團創始人之一,高瞻遠矚的商業智慧渾然天成;作為女性,愛和溫情的共存與生俱來;作為文藝愛好者,文化連結跨越世界;作為公益慈善家,為生命至上堅守初心,李俐不僅推動再生科學造福億萬生命,更以女性力量再塑女性之美與生命之魂,在這種力量的浸潤感召下,再生之光必将閃爍出異常耀眼的光芒,再生之花亦将開出異常瑰麗的花朵,再生畫卷将在時光的浸潤中愈加燦爛遼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