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作者:北鬥維斟

我們經常說: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是,這個“自古以來”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呢?總不能說從盤古開天辟地開始算吧。台灣納入到中國的版圖,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我們不能夠忽視的。而明清之際,則是台灣納入中國版圖的關鍵時期。本文力圖詳細介紹該時期台灣曆史的變遷,以及台灣納入中央王朝管理的過程。

台灣島,距離大陸100多公裡,對于農耕文明來說,這已經一個比較遠的海上距離了。在新航路開辟之前,台灣島的戰略地位還沒有澎湖列島重要,畢竟澎湖列島處于東海到南海的航路上。是以,台灣島的開發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古代大陸對台灣的了解也是非常模糊,甚至将台灣和琉球群島混淆。最早居住在台灣島的居民是百越人,也就是後來的山胞人。東吳時期,派出了艦隊登陸了台灣島,不過很快就撤回了。隋朝時期派遣了軍隊到台灣島進行搶掠一番,就撤走了。元朝時期,兩次派遣軍隊到台灣島進行招降,但均被拒絕,隻能退而求其次,在澎湖列島設定巡檢司。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在這一段漫長的時間内,有大陸的居民斷斷續續地移民台灣島,不過有規模的移民活動是發生在明朝。明朝,将台灣島稱為“小流求”,将琉球群島稱為“大流求”,并将之列為“不征之國”。明朝推行海禁政策,許多走私商人铤而走險,淪為了海盜。他們以東南沿海的島嶼作為據點,對抗明朝的“海禁”政策,其中台灣島就是海盜的最大的聚集地。

這些海盜組織大陸居民遷徙台灣,逐漸改變了台灣的居民結構。根據《台灣府志》記載,最早在台灣經營的是海盜是萬曆年間的顔思齊,他是漳州海澄縣人,主要經營中日之間的走私貿易。實際上,比顔思齊更早經營台灣的還有袁進、李忠等海盜,他們在台灣盤踞多年。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終明朝一代,和日本的貿易都是被禁止的,及時在“隆慶開關”後也是如此,這些海盜也大多數以經營中日走私貿易為主。他們多次派遣船隻悄悄到福建招募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産技術、生産工具,為台灣的開發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明朝時期海盜組織移民,對台灣進行開發,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該時期的台灣島雖然不是明朝政府管轄的土地,但是卻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土地。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的走私商人、海盜,尤其是福建一帶的海盜,是中國經營台灣的先鋒,台灣能夠納入中國版圖,他們功不可沒。

從16世紀開始,西方殖民者開始在中國東南沿海活動。1622年,荷蘭殖民者占據了澎湖列島,試圖将之作為遠東的貿易據點。1624年,荷蘭殖民者和明朝方面進行談判,明朝方面的代表福建巡撫商周祚要求荷蘭人撤離澎湖列島,并建議荷蘭人去進攻台灣島。明朝方面的想法是讓荷蘭和台灣的海盜集團火并,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當時,荷蘭并沒有答應此事,雙方爆發了海戰,明朝兵船200艘,2萬兵力,經過8個月的苦戰擊敗了荷蘭13艘軍艦和900殖民者。1624年,荷蘭撤離澎湖列島,轉而開始登陸台灣島。在此之前,中國的海盜在台灣經營,但是未占據台灣全島,這給殖民者入侵創造了條件。同時,西班牙殖民者也開始在台灣北部登陸,不過在當年被荷蘭驅逐。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1625年,東南亞的海上巨頭李旦去世,鄭芝龍成為了其繼承者。鄭芝龍的基地主要是福建安海和台灣嘉義,在荷蘭殖民者的威脅下,鄭芝龍逐漸失去了台灣的基地。在這樣的情況下,鄭芝龍開始向明朝靠攏。1628年,鄭芝龍接受了明朝的招撫,成為了“五虎遊擊将軍”。從此,鄭芝龍擁有了官方的名号,其勢力得以迅速擴充,隊伍發展到了3萬人。1633年,鄭芝龍在金門海戰中擊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從此壟斷了東南沿海的貿易。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鄭芝龍

荷蘭在占領了台灣後,就開始了殖民統治。荷蘭在台灣建立了“熱蘭遮城”、“赤坎樓”等據點,對台灣人民進行了殘酷的掠奪、鎮壓、屠殺,推行殖民教育,文化入侵。荷蘭在此駐軍1000人,移民至3000人,一共統治了38年,派遣了12任總督。荷蘭殖民者在台灣掠奪了大量的财富,一位荷蘭總督說:“台灣真是公司的一頭好奶牛”,這裡産出一度占據了東印度公司的四分之一。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再說鄭氏集團,鄭芝龍失去了台灣基地後,隻能在福建發展,成為了東南沿海的軍閥。1644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鄭芝龍就在福建和其他官員一起扶持唐王朱聿鍵,建立了隆武政權。不過該政權隻堅持了一年就滅亡了,随後鄭芝龍投降了清朝。

鄭芝龍投降清朝後,其子鄭成功繼續在東南沿海進行抗清鬥争。有一些學者認為鄭成功屬于南明将領,這不太準确。鄭成功就是一方軍閥,他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不惜同室操戈,消滅了鄭聯、鄭彩等兄弟,同時殺了施琅大将的家人,又去攻占永曆南明政權的糧草基地潮州。鄭成功在抗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室操戈,使得福建很快被清朝占據,鄭成功逐漸不能在福建立足。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鄭氏活動範圍

1661年4月,鄭成功留下兒子鄭經防守廈門、金門,自己帶領25000将士,數百艘戰船,橫渡海峽,以攻取台灣。對于現在的鄭成功來說,攻取台灣已經是唯一的選擇。當時,台灣島的荷蘭軍隊經過增援,總兵力達到了1500人。經過八個月的苦戰,鄭成功終于擊敗了荷蘭軍隊,迫使荷蘭從荷蘭撤退。這件事,被稱為收複台灣,從此鄭成功也成為了民族英雄。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鄭成功收複了台灣,是中國曆史上的大事,這是中國反殖民主義運動中的重要成就,維護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但是,鄭氏政權,始終是一個地方的軍閥,如果任由其長期存在,必定會造成國家的分裂。是以,建立立的清朝必須要平定鄭氏政權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該時期的鄭氏勢力地跨海峽兩岸,有着不可低估的實力。而清朝還未完全實作大陸的統一,是以沒有将主要精力用于對付鄭氏集團,總體上采取了和平統一的政策。1662年,鄭成功去世,其弟鄭襲繼承其位,鄭經也在廈門宣布繼位,叔侄二人你争我鬥,水火不容。于是清朝趁機對鄭經進行招撫。

鄭經為了“苟延歲月”,就選擇了拖延。他一方面派遣鄭泰、洪旭等人和清朝代表談判,并上繳明朝敕命、公伯爵印及海上軍民土地清冊,另一方面準備出兵台灣。這次談判,清朝提出要“削發”“登岸”,鄭經則提出要“依北韓例”,成為藩屬國,稱臣納貢。于是雙方談判破裂。第二年,清朝攻下了廈門,金門,鄭氏集團退守銅山。

此時,荷蘭殖民者提出要和清朝聯手進攻台灣,荷蘭是想通過此舉來重新殖民台灣,被清朝拒絕。1663年,清朝再次對鄭經進行了招撫,鄭經依然堅持說“請如琉球、北韓例,不登岸,不剃發易衣冠”,清朝斷然拒絕,發兵占據了銅山,鄭經失去了大陸的據點。清朝也試圖登陸台灣,但是遭遇台風,沒有成功。

1665年,康熙已經親政。該時期,清朝要首先解決三藩問題,于是對鄭氏做出了很大的讓步。1667年,康熙去台灣進行了第三次招撫,允許台灣和大陸的通商,但是台灣必須稱臣納貢,并且遣子入京。鄭經繼續堅持“依北韓例”“不剃發”,并聲稱“台灣遠在海外,非中國版圖”,這是直接走上了獨立的錯誤道路了。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姚啟聖等人

1669年,康熙皇帝進行了第四次招撫,并做出重大讓步。康熙同意鄭氏世守台灣,但是不允許台灣成為藩屬國。鄭經依然拒絕,并強調台灣“于中國版圖之外,别立乾坤”。1674年,鄭經又趁三藩之亂,進攻大陸,占據東南七府。1676年,清軍反攻,打得鄭氏軍隊節節敗退。

此後,康熙又和鄭氏集團進行了四次談判。1677年,康熙終于答應鄭經可以“依北韓例”,但是鄭經卻進一步提出要得到福建閩南四府,以及東南沿海各島嶼,結果當然是被拒絕。1678年,清軍繼續進攻鄭氏,使其退守海澄。同一年,康熙皇帝派遣姚啟聖和鄭經進行談判,完全同意了“依北韓例”“不剃發”“不登岸”的要求,甚至不要求台灣稱臣納貢,隻需要鄭氏退出大陸。然而,鄭經再一次得寸進尺,他堅持不放棄海澄。

1681年,鄭經去世,鄭氏再次發生内鬥,康熙派遣姚啟聖到台灣進行第九次談判,要求台灣方面“悔罪、剃發、歸誠”,鄭氏依然選擇拒絕。康熙這時候已經平定了“三藩之亂”,對鄭氏忍無可忍,決定武力統一。1682年,康熙啟用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訓練水師,準備武統台灣。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施琅

1683年六月,施琅正式開始對台灣發動了進攻,雙方主力在澎湖列島進行了決戰,最終是鄭氏慘敗,損失了1.2萬人,被俘5000餘人,損失戰船190多艘,而清軍陣亡300多人。此戰後,鄭氏主力基本被消滅,台灣的鄭克塽才最終選擇了投降,台灣寶島終于被納入到了中央王朝的懷抱。第二年,康熙在台灣設定了台灣府以及台灣(今台南)、鳳山、諸羅(嘉義)三縣,這是中國首次在台灣島設定行政機構。

明清之際,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台灣是如何納入了中央的管理?一,大陸移民對台灣的開發二,鄭氏集團和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角逐三,清朝從和平談判到武力統一

可見,康熙初期對台灣鄭氏政權還是非常有誠意的,甚至答應其為藩屬國的請求。但是鄭氏得寸進尺,不斷提出過分的要求,目的就是不想接受統一。最終康熙才選擇了武力統一。清朝統一台灣,維護了中國的統一,在中國曆史上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康熙皇帝采取的措施,對解決現在的台灣問題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