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

作者:梁繼超

1895年日本占領台灣,遭遇台灣人民的強烈抵抗,日本付出了比甲午戰争還要巨大的傷亡,台灣人民犧牲了至少40一60萬生命。其間劉永褔、丘逢甲、吳湯興、姜紹祖、抗日三猛、餘清芳和霧社事件等等,台灣人民誓死保衛自己家園。然而有一部分台胞認識到要救台灣一定先救祖國,李友邦及台灣義勇隊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

台灣義勇隊是1939年2月22日在浙江金華酒坊巷成立,主要成員由台灣同胞組成,創始人是台籍抗日将領李友邦。

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

李友邦(1906—1952),台北人。1918年考入台北師範學校,期間加入蔣渭水上司的台灣文化協會,積極參加反日活動。

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

1924年李友邦來到大陸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全面抗戰爆發後,李友邦聯合在陸同胞全心投入抗戰。他對在大陸的台胞講,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欲緻力于台灣革命的成功,必先緻力于中國抗戰的勝利,并提出“保衛祖國,收複台灣”的口号。

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

台灣義勇隊及台灣少年團在浙江組建後,李友邦被國民政府委任台灣義勇隊少将隊長,後期隊伍擴大編制為台灣義勇總隊,李友邦升任中将總隊長。總隊下設四個支隊,工作層面涉及前線、後方、敵後與淪陷區,主要從事情報收集、武裝突襲、翻譯宣傳、瓦解敵軍、醫療救助和生産報國等工作。醫療救助方面在浙江設立金華、衢縣、蘭溪三個台灣醫院,生産報國方面協助當地政府建立樟腦制造廠和藥品生産合作社。

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

1945年全國抗戰勝利,台灣也得以光複,李友邦願望得以實作,台灣義勇隊成員傳回台灣。1952年李友邦在台灣白色恐怖鬥争中不幸遇害。但李友邦及台灣義勇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民族氣節為兩岸同胞廣為傳誦,成為激勵兩岸同胞不解奮鬥的精神動力。

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

台灣義勇隊是當參加祖國抗戰數量最多、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支台籍抗日隊伍。這正是:

美麗之島面目非,豈容倭寇恣意摧。一腔鐵血丹心湧,萬裡狼煙白骨堆。

救台灣,大陸回,兩岸攜手凱旋歸。心中王師登岸來,情動熱淚滿眼飛。

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
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