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大防控技術,農民很少看到,但未來可能會流行...

作者:三農馮衛東

綠色防治,按照"綠色植物保護"的理念,運用農業防治、實體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科學、合理、安全地使用農藥技術,有效防治作物病蟲害,確定農作物生産安全,保證農産品品質和農業生态環境安全, 促進農業生産,收入。

八大防控技術,農民很少看到,但未來可能會流行...

現在有各種類型的綠色無污染防治技術,并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目前八種綠色防控新技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使用者群體!

1. 免疫抑制劑

植物免疫抑制劑激活植物的分子免疫系統,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同時刺激植物的一系列代謝控制系統,具有促進植物根葉生長和葉綠素含量,增加抗病性的功能。病害防治效果為40%~80%,作物産量提高10%~20%。

免疫誘導技術在綠色防治中的作用:誘導作物抗藥性,促進作物生長,誘導作物抗性,提高産量和改善品質,增加産量和增加收入,保持新鮮度,延長保存期限,減少農藥使用。

八大防控技術,農民很少看到,但未來可能會流行...

2. 光波感應

我國主要經曆了普通捕光階段、黑光陷阱階段、高壓汞燈捕集階段和變頻振動殺蟲燈捕集階段。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頻率振動殺蟲燈,它利用超輕、超波、超彩色的害蟲特性,将光的波長、波段、波的頻率設定在特定範圍内,近距離利用光、遠距離波、光外用頻率振動高壓電網殺滅,使害蟲落入燈管下的捕集袋中, 減少田間落卵量,蟲口基數低,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

捕蟲器種類繁多,頻率振動殺蟲燈的誘捕能力強,對近1270種害蟲具有誘殺作用,比黑光捕蟲器高4.5倍。對天敵的影響比白熾燈、高壓汞和黑光更輕,使用更安全,壽命更長。

随着電子技術和太陽能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和研究,出現了LED捕蟲燈等新型節能高效專用捕蟲燈,這是實體害蟲防治中比較先進的誘殺工具。高頻電網的殺傷代替了頻率振動,取而代之的是吸風或吸風的昆蟲收集器,以及經過改造的吸蟲裝置,為天敵預留逃洞等。

八大防控技術,農民很少看到,但未來可能會流行...

3. 性資訊素

昆蟲資訊素誘導技術廣泛應用于性外激素、報警資訊素、食物資訊素、空間分布資訊素、産卵資訊素等。

用于防治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上的害蟲20多種,包括水稻蜱、玉米蟲、小麥噴水、大豆心絲蟲、梨、甜菜、棉鈴蟲、小蔬菜、斜紋、瓜蠅、柑橘蠅、柑橘潛伏葉蟲等。其中,較大的誘導面積是水稻,果樹和蔬菜害蟲。

我國現已獲得農藥登記的昆蟲誘蟲有:地中海蠅餌刺、假絲酵母;

八大防控技術,農民很少看到,但未來可能會流行...

4. 食物來源誘導

水解蛋白誘導産品,廣泛用于防治柑橘蠅和橙蠅等害蟲。糖醋液産品廣泛應用于玉米、蔬菜、果樹、棉花等作物的病蟲害防治,主要用于防治梨形小心絲蟲、蘋果卷、桃子、小虎、甜菜夜蟲、斜紋夜蟲、粘蟲、棉鈴蟲、煙草等害蟲。

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對棉鈴蟲、深黑金龜、綠盲蛞蝓、松墨牛、茶綠葉蛞蝓等害蟲的植物源性引誘劑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并成功獲得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植物源性誘捕産品。

夜蟲生物食物誘導劑通過在莖和葉條上滴落或懸挂陷阱來使用,對雌性和雄性都有誘殺作用,使棉田中的棉鈴蟲數量減少95%。該誘蟲劑對粘膜、煙草蟲、甜菜夜蟲、小陸虎、斜紋夜蟲等其他重要的夜間害蟲也具有良好的誘殺作用,對玉米、大豆、煙草、花生等作物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其中,在用棉鈴蟲食品誘導劑處理的花生和玉米田中,夜間害蟲幼蟲口的下降率可達70%,而農藥使用量僅為正常防治田的5%~10%。

盲種植物源誘餌可以是大量的誘殺陷阱盲蟲,如綠盲昆蟲、中黑盲昆蟲、雌性和雄性成蟲。小刺嘴害蟲如葉蜱,粉虱和蚜蟲的誘餌通常與粘性蠕蟲色闆結合使用。該引誘劑由抗2-己烯、落-3-己醇、乙酸落3-己酯等茶樹研發而成,可提高黃盤捕獲茶蜱和黑刺猬虱的能力50%。

八大防控技術,農民很少看到,但未來可能會流行...

5. 電解水

水可以電解成兩種類型的水:堿性電解水和酸性電解水。根據用途的不同,也可以制成強酸性電解水、強堿性電解水、弱酸性電解水、弱堿性電解水。

酸性電解水已被廣泛用作新型殺菌劑,特别是在日本,廣泛用于保護區葉病的防治。

近2年在中國進行的實驗示範結果表明,電解水對菜葉病、水稻曲黴病、小麥條鏽病等有良好的抗作用。

八大防控技術,農民很少看到,但未來可能會流行...

6. 防蟲網類

昆蟲控制技術廣泛應用于水稻、果樹和蔬菜。防蟲網是利用高分子材料聚乙烯作為主要原料,并添加抗老化劑。諸如抗紫外線性之類的化學添加劑被編織成一種新型的網狀覆寫材料。具有抗拉強度強、耐熱、耐水、耐腐蝕、抗老化、無毒、無味,可反複覆寫4-5年,平均每平方米年使用成本小于1元,最終廢料易處理等優良特點。

在保護區蔬菜設施内覆寫應用後,基本不受甜菜夜蟲、斜紋夜蟲、蔬菜綠蟲、小荔枝、羽衣甘藍夜蟲、銀印夜蟲、黃卷毛蟲、猿葉蟲、蚜蟲、煙虱、棉鈴蟲、煙虱、黃虱、棉鈴蟲、綠蟲、豆類野生、甜瓜等20多種主要害蟲的侵害, 還能防止有毒蚜蟲、煙虱、馬、美洲斑蠅傳播數十種病毒病害,在防治蠕蟲和病毒病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

此外,防蟲網還可以在遮蔭、暴風雨和冰雹等自然災害中發揮适度的作用,能為作物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施用後,可減少農藥的使用,降低保護區内害蟲對農藥的抗藥性。

7. 昆蟲是天敵

八大防控技術,農民很少看到,但未來可能會流行...

常用于寄生的天敵昆蟲有紅眼蜂、蜜蜂、蜜蜂、蜜蜂、蜜蜂、蜜蜂、大腿蜂、金蜜蜂、黑蛋蜂、蜜蜂、蜜蜂、蜜蜂、有翅昆蟲、頭蠅、寄生蟲、蒼蠅、蒼蠅等,它們用于大規模生産紅眼蜂、扁蜜蜂,主要用于防治玉米、水稻、蔬菜、果樹、棉花等作物害蟲。

常用于捕食性捕食者,有較好的效果是蚱蜢、瓢蟲、捕食者、小花、蒼蠅、昆蟲、螞蟻、布甲蟲、食蟲蜜蜂等。目前,瓢蟲、小花和捕食者已被廣泛用于防治小麥、玉米、棉花、蔬菜、果樹、茶葉等作物上的害蟲。

8. 生物農藥

我國現有生物農藥生産企業260家,占企業總數的10%,年産量約13萬噸,年産值30億元,占農藥總産量和産值的9%左右。

八大防控技術,農民很少看到,但未來可能會流行...

目前,我國研究和應用的大量微生物殺蟲劑主要是真菌、病毒和細菌。其中,使用最廣泛的微生物農藥是蘇雲金杆菌,已經發現了140多種晶體毒素。農業抗生素已成為使用面積最大、防控效果最顯著的一類生物菌劑,其中有井岡菌黴素、武夷菌、顴雙胍素、農業抗藥性120、多氧基蛋白和中微子等。

此外,植物源農藥也已廣泛應用于我國農業生産,其中含有的化學成分如萜烯、生物堿、酚類、類黃酮、類固醇等具有殺蟲或抗菌活性。

我國蟲害防治防治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已知的蟲害病毒至少有20大類,包括核型多角病毒、粒狀病毒和大塊型多角病毒,防治的主要對象是鳍、鱗翅、雙翅和膜翅害蟲。

新的綠色防控技術會有很多,我們必須注意使用不能随意選擇,我們應該根據我們的環境、病害類型、種植類别等多方面考慮,最後選擇适合自己的方式。

(本文由聖農新媒體《農藝》編撰,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