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作者:你好科普菌

生态圈中一旦失去平衡,各個生态位就會出現數量不平衡發展的情況,一旦某個生态位泛濫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動物和動物之間都有生存法則,強者生弱者死,一直以來動物之間都保持着這樣的生存節奏。不過如果加入了人為因素影響,這種節奏就可能會被打破,甚至反噬到人類自身。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生态

随着經濟的發展,人們慢慢習慣飼養動物作為寵物滿足陪伴的需求,不過,人們現在已經不滿足貓、狗、兔子等動物做寵物,現在開始把蟒蛇、蜘蛛、蜥蜴也作為寵物進行飼養。據新聞報道,美國的生态平衡就遭到了破壞,就是因為人工飼養的緬甸蟒正在迅速地繁衍當中,很多動物們都慘遭它的毒手。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一些人飼養爬行動物做寵物

現在人類也要面臨緬甸蟒帶來的威脅,甚至還出現了緬甸蟒吞人的新聞,讓美國群眾人心惶惶,人們想盡了一切辦法都束手無策。緬甸蟒是怎麼逃離到美國,又在美國紮根繁殖的呢?跟着小編來了解一下這些來龍去脈吧。

緬甸蟒

緬甸蟒又叫做緬甸岩蟒,是一種巨型物種,聽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來自于緬甸。緬甸蟒平均每條可以長到5米左右的長度,世界上曾出現過将近10米左右的緬甸蟒,并且還打破了世界吉尼斯記錄。緬甸蟒生活在熱帶雨林當中,除了不會上天以外,陸地和海裡都是緬甸蟒生活的地方,神出鬼沒。有時候會出現在河岸邊的草叢中,或者是粗壯的樹枝上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緬甸岩蟒

緬甸蟒頭大身子小,身體粗壯,腹部是褐色的,背部是黃色和棕色不同大小的斑塊,讓緬甸蟒具有獨特性。緬甸蟒還是個吃貨,隻要能吃就會一直不停地吃,也不會覺得撐,而且緬甸蟒吃得越多長得越快。一般來說,雌性緬甸蟒的生長速度要比雄性緬甸蟒的生長速度快,體型也比雄性緬甸蟒大。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緬甸蟒捕食

緬甸蟒在炎熱的氣候裡面,會選擇鑽進水裡,并且可以在水裡呆上半個小時的時間,不管是水裡還是陸地行動依舊迅速。冬季是蛇類冬眠的季節,緬甸蟒也能适應冬眠,但在冬眠中的緬甸蟒很容易被疾病纏身,冬季是緬甸蟒發病的高峰期,是以一般情況下,緬甸蟒是不會選擇冬眠的。緬甸蟒屬于晝行動物,需要通過清晨的陽光讓自己擷取溫度,這樣在捕捉獵物的時候才有精神。緬甸蟒并不是每天都要進食,捕捉一次的食物可以讓蛇一周不用再進食。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晝行動物

緬甸蛇無毒,性格溫順,性情懶散也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就這樣成為了愛蛇者的寵物。由于被人類圈養起來,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越來越懶散,也不愛運動,大多數飼養起來的緬甸蟒都患有重度肥胖症。随着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蛇,願意飼養它,緬甸蛇也從緬甸運往了美國。

緬甸蟒怎麼逃到的美國?

緬甸蟒的出現,深受美國人的喜愛。美國人在購買緬甸蛇的時候,并不知道緬甸蛇越吃越胖,越長越大。随着緬甸蟒的長大,人們開始對巨型動物産生了恐懼感。有些人對喜歡的動物、事物都隻能保持三分鐘的熱度,再加上恐懼的念頭,很多飼主開始棄養緬甸蟒,還有些把緬甸蟒放生在森林中,讓緬甸蟒在森林中自由自在的生長。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巨大的蟒蛇

後來美國一家養殖緬甸蟒的大型養殖場遭到了熱帶飓風的攻擊,飓風讓養殖場成為了一片廢墟,裡面的緬甸蟒全部逃之夭夭。作為一個新引進的物種,在美國生活的緬甸蛇沒有遇見過天敵的存在,而且緬甸蛇的繁殖能力較強,一條緬甸蛇一年可以産100個卵,緬甸蛇的壽命也很長,生命周期有二十年左右。如果放養和逃走的緬甸蛇再不加以限制,獨自進行繁殖的話,對于美國的生态環境來說是一場控制不了的災難。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緬甸蟒養殖場

自由生長的緬甸蟒越長越大,越來越多,就連美洲短嘴鳄也不是它的對手,最後隻能淪為緬甸蟒的盤中餐。緬甸蟒在美國的叢林中,野蠻生長着,生态圈裡面的動物都不是它的對手。緬甸蟒壽命長,又沒有天敵,在生态圈裡橫行霸道,已經嚴重地影響了生态圈裡的平衡,導緻許多物種開始滅絕。生态圈裡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都逃不過緬甸蟒的捕殺,受生态環境的影響,原先性格溫順的緬甸蛇開始暴躁起來,開始了肆意濫殺,就連人類也沒有逃過它的魔爪。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蟒蛇戰鳄魚

成年的緬甸蟒捕捉大型動物,而幼年的緬甸蟒就捕捉老鼠、鳥類等小型動物,對生态圈中的任何動物都不放過。随着肆意的發展,美國開始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開始對緬甸蟒采取控制措施,拯救生态環境。

美國如何處理泛濫的緬甸蟒?

現在緬甸蟒已經破壞了生态圈的平衡,一旦山窮水盡的時候,就會把矛頭對準人類。人類為了避免成為緬甸蟒的盤中餐,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後,第一時間組織了獵蛇活動。人類想盡一切捕殺蛇的辦法,使用了渾身解數,為了刺激大家捕蛇的積極性,捕殺越多的人還會得到應有的獎金獎勵。雖然成功捕殺了一部分緬甸蟒,但是效率太低,花費的時間也很多,捕殺的數量也隻是冰山一角,并沒有起到絕對性的作用,捕殺的數量還沒有繁殖的速度快。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捕捉蟒蛇

緬甸蟒是沒有天敵的,但是幼小的緬甸蛇是沒有威脅性,就連眼鏡王蛇、野貓、鼬都可以對幼小的緬甸蛇造成傷害。但是投放這些動物時,還要考慮一些問題,就是這些動物不僅可以傷害幼小緬甸蟒,還可以傷害其他小型動物,這樣的方法并不能解決緬甸蟒泛濫的問題,還可能會增加其他動物對生态環境造成的威脅。

緬甸蟒在美國泛濫成災,大量蟒蛇難逢敵手,全職獵人也無能為力

捕捉緬甸蟒

有人提出可以用毒,隻要把毒投放在緬甸蟒的食物中,就可以令它中毒身亡。但是毒同樣也會破壞生态平衡,或者使用毒的破壞會比緬甸蟒泛濫的破壞還要強大,短時間以内是不可能恢複到原來的樣子。

總結

緬甸蟒的泛濫都是人們沒有做長遠考慮而造成的後果,面對緬甸蟒泛濫的問題,雖然及時做出了抉擇,但想要徹底解決掉緬甸蟒,還是花費了許多時間。是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建立防止物種入侵的意識,從個人做起,才不會不經意間就造成了生态失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