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ndroid基本概念

  Android是一個基于Linux、使用java作為程式接口的作業系統。他提供了一些工具,比如編譯器、調試器、還有他自己的仿真器(DVM — Dalvik Virtual Machine)。Android是由google上司的Open Handset Alliance開發的。

  Android使用的虛拟機比較特别。Dalvik使用了一些特别的方法。你在Android上不能運作普通的Java程式。Android提供了一個dx的工具,可以把普通的Java類檔案轉換為dex(Dalvik Executable)檔案。Android程式最後通過aapt(Android Asset Packaging Tool)程式來打包成一個.apk檔案。Eclipse下面的ADT可以自動将class轉換為dex,然後在釋出的時候打包成apk檔案。

  Android支援2D和3D的openGL圖形庫,支援SQLite資料庫。

  每一個Android程式都運作在Android系統配置設定的一個獨立的空間内,是以每個程式都不會影響和破壞到其他的程式,這是很安全的。

  一個Android程式由下面這些部分組成。

Activity:代表了Android程式的展現層,比如使用者看到的界面。一個Android程式會有一些個Activities,在程式運作過程中也會切換。

Views:一個Activities的使用者界面是繼承自android.view.View。views的布局通過android.view.ViewGroups來管理。

Services:不需要UI展現的背景任務。可以通過android的提醒架構給使用者提示。

Content Provider:為程式提供資料,通過Content Provider你的程式可以與别的程式共享資料。Android的SQLite資料庫可以看做一個Content Provider。

Intents:是一個異步的消息系統,可以從别的系統或服務擷取資料。程式可以直接調用一個服務或者activity,也可以請求android系統。

Broadcast Receiver:接受系統消息或者隐含的intent,可以根據系統的改變做出反應。一個程式可以注冊成為某些事件的Broadcast Receiver,當事件發生時,程式就執行。

  Android對一些任務有特别的許可。例如一個程式需要使用Internet,那麼就需要在他的配置檔案中擷取相應的許可。在安裝過程中,使用者可以确認這個程式是否取得相應的許可。

  每一個Android程式都通過AndroidMainfest.xml來描述。這個檔案中必須聲明所有的activity、services、broadcast receiver、以及Content provider。也需要包含程式需要的許可。例如,如果程式需要通路網絡,就必須聲明。“AndrManifest.xml”可以認為是Android程式的部署聲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ode>&lt;?</code><code>xml</code> <code>version="1.0" encoding="utf-8"?&gt;</code>

<code>&lt;</code><code>manifest</code> <code>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code>

<code>      </code><code>package="com.rockux"</code>

<code>      </code><code>android:versionCode="1"</code>

<code>      </code><code>android:versionName="1.0"&gt;</code>

<code>    </code><code>&lt;</code><code>application</code> <code>android:icon="@drawable/icon"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gt;</code>

<code>        </code><code>&lt;</code><code>activity</code> <code>android:name=".Convert"</code>

<code>                  </code><code>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gt;</code>

<code>            </code><code>&lt;</code><code>intent-filter</code><code>&gt;</code>

<code>                </code><code>&lt;</code><code>action</code> <code>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MAIN" /&gt;</code>

<code>                </code><code>&lt;</code><code>category</code> <code>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LAUNCHER" /&gt;</code>

<code>            </code><code>&lt;/</code><code>intent-filter</code><code>&gt;</code>

<code>        </code><code>&lt;/</code><code>activity</code><code>&gt;</code>

<code> </code> 

<code>    </code><code>&lt;/</code><code>application</code><code>&gt;</code>

<code>    </code><code>&lt;</code><code>uses-sdk</code> <code>android:minSdkVersion="9" /&gt;</code>

<code>&lt;/</code><code>manifest</code><code>&gt;</code>

  

 package屬性定義基礎庫。他必須是唯一的。是以比較好的處理辦法就是使用你自己的域名的倒序,防止沖突。

  “android:versionName” 和”android:versionCode”用來表明你的程式的版本。versionName可以是任意的字元串用來給使用者看的,versionCode必須是整數,這是菜市場用來判斷你的程式是否更新的一個标志。通常從1開始,然後釋出一個新版本就+1。

  “activity”定義了這個類下面的動作。

  “uses-sdk”屬性用來确定你的程式需要的SDK的最低版本,防止你的程式被安裝在不被支援的SDK上。

  Android項目中的gen目錄包含一些生成的檔案。生成的“R.java”包含了項目中的res檔案中的資源檔案。這些資源部署在res檔案夾的可以是菜單、布局圖示、圖檔、動畫等等。例如,一個資源檔案可以是一個圖檔或者一些包含了某些字元串的XML檔案。

  如果你建立了一個新的資源,那麼他就自動建立在R.java中。他的引用是一個整型值,Android系統有一些方法可以通路到這個資源。比如可以通過getString(R.string.yourString)來通路你的字元資源的引用,但是最好不要去改動R.java。

  assets中可以存放任何類型的資料,在java中你可以通過AssetsManager以及getAssets()方法來通路。

  動作的使用者界面通過布局來确定。layout是android.view.ViewGroups的一個執行個體。layout定義了UI元素,他們的屬性以及擺放位置。UI元素基于android.view.View。

  布局可以通過java代碼或者xml檔案來定義。在你不知道内容的時候可以使用java代碼布局,比如你的内容是從網上擷取到的資料。

  基于XML的布局定義在/res/layout中。這些檔案描述了視圖組、視圖、以及他們的關系和具體的屬性。如果一個UI元素需要通過java代碼通路,那麼你就需要通過android.id來賦予這個元素一個唯一的id。

  通過XML定義布局是比較推薦的一種方式,可以将視圖和程式的邏輯分離,比較好管理一些。

  作業系統控制着程式的生命周期。作業系統可以在任何時候中斷程式,比如有來電了。Android對于動作有一些預先定義的關于生命周期的方法,比較重要的是:

onSaveInstanceState():如果動作停止就會調用。用來存儲資料,好讓重新啟動的時候恢複到原來的狀态。

onPause():在動作結束的時候觸發,用來釋放資源和存儲資料。

onResume():在動作重新開機的時候觸發,用來初始化程式

  android.context.Context類提供了與系統通信的方法。他是程式的全局資訊的一個接口。Contexts提供了getSystemService方法可以用來接收不同硬體的消息。作為動作和服務,你可以直接通過this來通路。

==============================================================================

本文轉自被遺忘的部落格園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www.cnblogs.com/rollenholt/articles/2504385.html,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