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作者:新湖南

文/李佚 攝影/李健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杉灣茶園

雲霧南嶽,這是一方天賜的福地。

南嶽雲霧,這是一片人為的福祉。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相關從業人員現場介紹杉灣茶園

作為五嶽中唯一位于南方的敕封之嶽,衡山壯闊的雲嶽霧海,成就了其“獨如飛”的美名。作為五嶽中唯一産茶的聖地,始于西漢、盛于唐宋、中興于今的高山雲霧茶,再次給南嶽插上了夢想的翅膀。

湖南茶葉十大公共品牌、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注冊,這片鵲起的“雲霧”,蔭庇了衡陽廣袤的土地,滋養着山民脫貧的希望。目前,衡陽茶園面積形成了20萬畝的規模,茶葉生産加工企業多達49家,其中,市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18家,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5家,茶葉專業合作社72家。一個産業就助力了全市80%以上的貧困人口。

因雲霧之名,衡陽,氤氲在曆史裡,飄香在現實中。

品牌力提升高品質

對茶葉而言,高山、雲霧,這是最好的基因組。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石山茶園

山的背後,往往意味着貧困。産業品牌化,才能有效提升農副産品的市場競争力,成為脫貧攻堅的利器。“天生麗質難自棄”,衡陽,在更高的段位上謀劃着品牌引領的方向。

近三年來,衡陽市委、市政府将茶産業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南嶽雲霧”區域公共品牌為統領,按照“擴面、提質、創品、拓市”的茶葉産業發展思路,突出“高山、有機、生态、安全”的南嶽雲霧茶特色,做響品牌、做大基地、做好市場、做強産業。

衡陽市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人大副主任和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衡陽市茶葉産業發展上司小組,策劃了南嶽雲霧茶市級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組建了“衡陽市茶葉專家工作站”,強力推動茶葉品牌整合工作。

衡陽縣2018年成立了茶葉産業發展上司小組,縣長任組長,大力引資引智培育發展茶葉産業,來勢喜人,湧現了象湖南長健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規模大、标準高的新型市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

“南嶽雲霧”公共品牌的建設,被納入《衡陽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和《衡陽市“十三五”農業産業化發展規劃》。七縣一區的茶業資源得以整合,“南嶽雲霧”的公共品牌得以建立,原南嶽雲霧茶、塔山山岚茶、江頭貢茶等縣級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各大企業商标全部整合到“南嶽雲霧”旗下,一個姿态發聲,一個拳頭發力、一個視窗對外。南嶽雲霧茶,不再限于南嶽一區一地,而成為代言衡陽市茶業高山雲霧、健康有機的價值符号。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綠意盎然的茶園

2018年,湖南省十大名茶評選群雄逐鹿,衡陽市推出的市級公共品牌“南嶽雲霧茶”,斬獲了“湖南十大名茶”光榮稱号。

也從2018年起,衡陽市财政設立了茶葉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按照每年不低于2000萬元的标準,支援“南嶽雲霧”品牌建設。

衡陽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實施規範化标準化栽培,争創全國有機茶地級市。到2025年,全市茶葉種植面積發展到30萬畝,茶業綜合産值100億元。

不僅如此,在“南嶽雲霧”公共品牌的建設過程中,衡陽市還建立起了溯源管理體系,制定統一了有機茶生産及加工行業标準,推行了有機茶全程标準體系。

這片“雲霧”,彌漫了整個衡州大地,滋潤了數萬鄉村貧困人口的心田,成就了産業扶貧的典範。

地處南嶺山系餘脈的常甯市塔山瑤族鄉,是典型的高寒山地。圍繞建設有機茶核心産區,塔山瑤族鄉立足“高山雲霧、富含鋅硒、生态有機、宋代貢茶”這一優勢,将茶葉産業作為精準扶貧和扶持瑤鄉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出台硬措施,擴基地、抓管理、提品質、促宣傳、樹形象,做大做強生态有機茶産業,踐行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脫貧緻富之路。

“現在全村嚴格執行‘三個一律不準’(不準施用化肥、農藥和除草劑),村内茶企、合作社簽訂了《茶葉自律公約》,與茶農簽訂了《有機茶生産承諾書》等,成立了村有機茶葉生産監督委員會,從嚴規範茶葉産業經營行為。”獅園村村主任何萬先滿臉的堅定。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南嶽區曠局長現場介紹雲霧茶

深耕綠色,廣播“雲霧”,獅園村以有機茶業固本強基,按照茶旅結合、融合推動的發展思路形成聚焦合力。2018年獲評湖南十大最美茶葉村,2019年被列為“全國生态文化村”,天堂山景區成功建立國家aaa級景區......

耒陽市龍塘鎮是全市典型的茶葉專業鄉鎮,茶園面積上萬畝,因茶脫貧、因茶緻富成為全市發展産業精準脫貧的典範,衡陽市委市政府在此召開現場會予以推介。耒陽市江頭生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萬企幫萬村”茶葉精準扶貧行動授予“優秀民營企業”,公司法人代表劉海堅被授予“全市最美扶貧人”榮譽稱号。

衡南縣寶蓋有機茶業産銷專業合作社,建檔貧困戶167戶375人,每年從合作社分紅26.7萬元,務工收入220多萬元,是湖南省重點産業扶貧基地。

“南嶽雲霧”激蕩的春風,染綠了衡陽更廣大的版圖:南嶽十裡茶鄉、塔山鹽茶古道、江頭貢茶最美茶園等地,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

高蹈的品牌,讓茶業生出了翺翔的羽翼。

南嶽區、常甯市、衡山縣被列入全省茶葉優勢區域建設重點縣,南嶽區、衡山縣列為湖南省“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産業發展指導目錄。常甯市榮獲“全國重點産茶縣”稱号并被命名為“中國生态有機茶之鄉”,南嶽區、常甯市獲得“2018年湖南茶葉千億産業十強縣(市區)”殊榮。

産業鍊夯實可持續

對茶業而言,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這是最好的産業鍊。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茶葉産業扶貧工廠中的房間

茶農的曾經,大都是貧困的人家。産業的鍊條化,使得他們成為茶葉經濟中的重要一環,進而保障着勞動收益的水漲船高。“楊家有女初長成”,衡陽,在更長的鍊條上拓展着産業拉動的格局。

2000萬元品牌建設資金隻是浮在面上的力量,更大的能量,被植入了土地中。衡陽市每年還整合相關支農資金上億元,支援基地建設、加工能力建設、茶苗繁育等産業環節。

充分利用财政資金的引導效應和杠杆效應,通過對企業建設标準茶園給予補貼的方式,衡陽市充分激發出了企業建設茶園、發展茶葉産業的積極性。僅2019年就新增茶園面積1.55萬畝,改造老茶園1.2萬畝,是近十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衡山輝廣皇茶産業園已完成3000多畝新茶園建設,常甯谷佳茶葉産業園已形成5300畝茶園規模,12家企業通過了國家權威機構有機茶認證。

昂揚的“龍頭”,帶動了“龍尾”上廣大貧困人口的同步發展。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茶農在工廠中的房間加工茶葉

“杏溪”流淌着一路歡歌。集茶葉種植、加工、林下養殖為一體的衡山縣杏溪茶葉專業合作社,幫扶貧困戶20戶48人共同發展茶葉種植。合作社提供茶樹苗、技術教育訓練,貧困戶自主發展種植茶林。産出鮮茶葉後,合作社按每公斤180元的價格進行保底收購,每畝茶園每年能帶給貧困戶固定收入3000元以上。

經過幾年發展,茶園面積從小到大,目前已建成茶園1050餘畝,年産值3000多萬元。其“高山芽頭茶”具有茶葉緊細圓直、色澤翠綠、嫩香高悅、滋味醇爽回甘、耐沖泡等特點,被譽為“綠茶中的珍品”,産品一上市,就供不應求。

“雲霧”的加持,“龍池”真的孵出龍了。總投資300萬元的石山茶場,成了南嶽區壽嶽鄉龍池村的“聚寶盆”,近千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2000畝的茶園,聯接起了39戶144名貧困人口。

如果說茶場是陽光普照,那麼,工廠中的房間就是精準投放。在龍池村,一座寬大、明亮的制茶工廠門前,“扶貧工廠中的房間”的牌匾格外醒目。原來,這是衡陽市在脫貧攻堅戰中的創造。

多措并舉,精準幫扶,促進産業扶貧穩步提高,衡陽市集合多方力量,為貧困鄉村定制了“扶貧工廠中的房間”,專門吸納貧困人口,以産業勞工的形式,穩定貧困家庭的脫貧管道。目前,全市的“扶貧工廠中的房間”已逾400座。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茶園監控裝置

“平時茶場上班,每個月工資就有2000多,每年還有分紅,日子是越過越有滋味。”站在修葺一新的房屋前,龍池村貧困戶陳湘凡笑意盈盈。

對于廖章義來說,這片“雲霧”,改變了家庭的“墒情”。

“父母都七十多歲了,孩子才十多歲,隻能靠我在外面打打零工生活。老婆覺得日子過不下去就離開了,已經幾年沒有音訊。”廖章義人生的前44年,感覺都是幹涸的。

雨意,是在2016年開始淋漓的。當年春節,返鄉的廖章義進入了當地的茶企工作。他所在企業,是衡陽市南嶽怡綠有機茶開發有限公司。“公司的6000多畝茶園,能創造6000多萬産值,今年的産值已經過半。”公司負責人彭其舟充滿了自信。

據統計,茶葉作為南嶽區脫貧攻堅的主導産業,種植面積逾萬畝,貧困戶423戶1523人享受着“雲霧”的潤澤。人平直接分紅396.25元,部分采摘務勞工員人平收入4000元左右。

延展的産業,讓山鄉長出騰飛的翅膀。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八百裡南嶽茶飄香——“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南嶽雲霧

南嶽雲霧茶産品展示

偏遠的瑤族山鄉或許更能說明飛翔的有力。目前,常甯市塔山瑤族鄉種植的高山有機茶達到了4.5萬畝,年創收3600萬元以上。當地510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入股分紅等,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塔山先後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國農業産業強鎮建設示範鄉。

山不在高,有仙則“茗”。南嶽的仙景,在巨大的“雲霧”中若隐若現。

以茶為媒,衡陽市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故事,在每一片土地上郁郁蔥蔥地上演。曾經的貧瘠,正在被豐沛的“雲霧”滋潤。堅守着高品質、可持續的發展觀,衡陽,誰敢說雁無留意?

[責編:肖靜]

[來源:新湖南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