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南沈北劉”、萬噸水壓機到“國之重器”8萬噸模鍛液壓機

作者:啦咖非

  劉鼎與沈鴻是我黨著名的、優秀的工程技術專家,在我國機械工程技術領域享有很高的威望。同時,劉鼎和沈鴻也是《機械勞工》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兩位老上司,在回顧他們對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卓越貢獻時,我們心中充滿了崇敬、親切與自豪之情!

劉鼎和沈鴻:我黨著名的機械工程技術專家

劉鼎(1902-1986)是我國軍事工業的創始者和傑出上司人之一,被譽為“軍工奇才”。他早年參加革命,經孫炳文和朱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 在革命戰争時期就主持我黨軍事工業的建設。

沈鴻(1906~1998)在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毅然帶着自己工廠的幾部工作母機從上海奔赴延安,投身兵工事業,為抗戰作出了很大貢獻。1942年,榮獲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無限忠誠”四個大字的特等勞動模範獎狀。

不論是在革命戰争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建設時期,劉鼎和沈鴻都曾多次精誠合作。如解放戰争時期,劉鼎率領沈鴻等技術骨幹在晉察冀邊區建立軍事工業基地,沈鴻上司晉察冀工業局機械研究室設計制造生産專用機床。1947年夏秋之交,按朱德總司令訓示,劉鼎利用所轄兩個研究機構研制攻堅戰急需的武器彈藥,其中一個就是沈鴻上司的炮彈和引信研究室。1949 年9月,劉鼎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副部長,随後即由劉鼎任團長、沈鴻任副團長,率汪道涵等同志組成重工業考察團前往東北、華北、華東等地考察重工業,為即将成立的新中國恢複工業生産作準備。

新中國成立後,劉鼎、沈鴻與劉仙洲等前輩共同發起重建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劉鼎、沈鴻二人也曾先後擔任學會的理事長。1958年,劉鼎和沈鴻受中央委任,分别在南、北主持萬噸水壓機的研制,其間也互相協助解決技術難題。

電渣焊和“螞蟻啃骨頭”

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時任一機部副部長的劉鼎撰寫了題為《機械工業10年的輝煌成就》的文章,《機械勞工》冷加工、熱加工兩刊1959年第10期都發表了該文,文中寫道:

我國機械工業在發展中非常重視采用和推廣新技術和先進工藝方法。譬如電渣焊工藝的廣泛采用;失蠟鑄造和其他精密鑄造以及球墨鑄鐵近幾年來也得到了推廣;粉末冶金和無切屑加工技術已獲得多方面的實效;高速切削、強力切削以及各種先進刀具在全國各地已經普遍采用;電加工的進一步探索已經在多方面進行中。我們在掌握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時,還創造了不少适合我國具體情況的經驗和方法,例如“螞蟻啃骨頭”,我國古老鑄造工藝“泥型鑄造”的新發展等。

此時,萬噸水壓機正在制造中,電渣焊工藝和“螞蟻啃骨頭”方法都在發揮着關鍵作用。《機械勞工》在這兩種技術推廣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電渣焊由蘇聯巴頓焊接所發明,20世紀50年代初在蘇聯也是剛剛用于生産,是當時先進的焊接新技術。“螞蟻啃骨頭”是指在缺乏大型裝置的情況下用小機床來加工大零件,這是東北機器制造廠的老勞工在制造氮肥生産裝置時發明的,劉鼎在該廠檢查時深受鼓舞,并把這種方法命名為“螞蟻啃骨頭”。

經過編輯部策劃,《機械勞工(冷加工)》1958年第10期以“螞蟻啃骨頭”為主題,《機械勞工(熱加工)》1958年第10期以電渣焊為主題,分别發表了《大力推廣“螞蟻啃骨頭”和土機床,解決關鍵裝置不足的問題》《向電渣焊進軍》等系列文章。“螞蟻啃骨頭”方法的誕生地東北機器制造廠專門發表了總結實踐經驗的文章,當時還是年輕人的潘際銮院士發明的闆極電渣焊技術在雜志上也得到了宣傳。

“南沈北劉”主持制造萬噸水壓機

1958年,為打破國外封鎖,提供工業部門急需的特種大型鍛件,我國确定制造兩台1.25萬t級自由鍛造水壓機, 分别由劉鼎和沈鴻主持。

劉鼎主持的一台萬噸水壓機由沈陽重型機器廠(以下簡稱“沈重”)和第一重型機器廠(以下簡稱“一重”)為主設計制造,安裝在一重。為積累經驗,先在沈重試制了2000t水壓機(見圖1),最後決定這台水壓機采用3缸4柱鑄鋼件組合梁結構,其中立柱橫梁和底座的制造與安裝是整個制造過程中的關鍵。根據當時的生産技術條件,立柱分為3段,用單重88t的合金鋼鍛造,然後采用電渣焊接而成;3個橫梁用10個大型鑄鋼件用機械方法結合起來。這台水壓機于1962年制成,1964年投産。

從“南沈北劉”、萬噸水壓機到“國之重器”8萬噸模鍛液壓機

圖1 劉鼎(右一)在沈重試制的2000t水壓機前

沈鴻主持的一台萬噸水壓機(見圖2)以江南造船廠為主制造,安裝于上海重型機器廠(以下簡稱“上重”)。受當時上海條件限制,這台為全焊接結構,6缸4柱,橫梁為厚鋼闆焊接結構。由于缺乏大型加工裝置,采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加工大型零部件;電渣焊在4根立柱和3個橫梁的焊接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技術精湛的焊接勞工唐應斌是以也成為全國著名勞模。這台水壓機1962 年制成投入生産。

從“南沈北劉”、萬噸水壓機到“國之重器”8萬噸模鍛液壓機

圖2 沈鴻(前排左五)在上重萬噸水壓機前

這兩台萬噸水壓機的成功制造,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裡程碑式的曆史事件。

令我們自豪的是,劉鼎和沈鴻兩位都與《機械勞工》有很深的淵源。劉鼎是雜志的建立者,沈鴻一直支援本刊的發展,他們多次參加機械勞工雜志社舉辦的重要活動(見圖3),并對雜志發展多次給出重要的指導。劉鼎和沈鴻主持成功制造萬噸水壓機已經成為社會共同的精神财富。

從“南沈北劉”、萬噸水壓機到“國之重器”8萬噸模鍛液壓機

圖3 劉鼎(右)和沈鴻(左)在《機械勞工》創刊30周年紀念大會上“國之重器”8萬噸模鍛液壓機

時至今日,我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曆史性的巨大成就,同時又面臨着新形勢下進一步發展國家綜合實力和加強國防建設的新任務。大型飛機研制已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重大專項。“研發飛機大型整體優質鍛件的鍛壓裝置必須立足國内”,兩院院士師昌緒審時度勢,組織各方專家30餘人曆時一年多次論證,最後決定建議國家準許立項制造一台世界上最大的8萬噸鍛壓機。2013年4月10日,8萬噸模鍛液壓機在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正式投産。

8萬噸大型模鍛液壓機的建成投産,打破了制約我國航空航天和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對改變我國大型模鍛件依賴進口,實作大型模鍛産品自主化、國産化,變鍛造大國為鍛造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熱加工2014年第23期《航空工業模鍛裝備的應用及其發展趨勢》一文有詳細的描述,作者系國家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專家、國防科工局國防科技工業精密塑性成形技術研究應用中心專委會專家曾凡昌研究員,文中更是對8萬噸以下噸位壓力機,如西南鋁3萬t模鍛液壓機、三角航空4萬t模鍛液壓機等,以及國内外行業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回顧(見圖4)。

從“南沈北劉”、萬噸水壓機到“國之重器”8萬噸模鍛液壓機

a)二重8萬噸模鍛液壓機

從“南沈北劉”、萬噸水壓機到“國之重器”8萬噸模鍛液壓機

b)西南鋁3萬噸模鍛液壓機

從“南沈北劉”、萬噸水壓機到“國之重器”8萬噸模鍛液壓機

c)三角航空4萬t模鍛液壓機

圖4 我國大型模鍛液壓機(熱加工2014年第23期)

此外,汽車模鍛萬噸線引發行業關注,取代模鍛錘生産曲軸、前軸等部件已成為産業發展趨勢。“十二五”末國内有接近20條萬噸線依次到位,大型模鍛件競争加速,來滿足迅速擴産的需求(《萬噸線翻番增長、大型模鍛件競争加速入紅海》,熱加工2012年第1期)。近年來,中國鍛壓行業的發展,引發國内外行業同仁矚目,如濟南二機床大型高速沖壓生産線跻身國際高端市場,令國人所驕傲。未來,《金屬加工》将謹記前輩教誨,作為工業媒體,不斷奮進,為我國鍛壓行業發展呐喊鼓勁。

金屬加工史話

《金屬加工史話》由金屬加工雜志社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以《金屬加工》(原名《機械勞工》)雜志自1950年創刊以來的記載為主線,重溫了70年來新中國機械行業的若幹重要事件、著名人物以及曆史片斷,着重叙述了從“一五”到“十三五”的各個曆史時期雜志推廣和交流的大量新技術、新工藝,回顧了倪志福等一大批全國著名勞模及其生産實踐經驗,同時,展示了雜志在行業發展中作出的貢獻以及雜志發展曆程。

來源:鍛壓世界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