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作者:建盞之家

建盞壺

不得不說是一個新詞彙

唐宋時期,人們喜歡煎茶點茶,習慣用寬口小足的碗,碗在茶事裡,被稱作盞,建盞是盞型茶器裡的經典之作;明代人已經不興點茶,泡茶方法和現代人很接近,開始了對壺的熱衷,紫砂壺進而登上茶壇。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建盞壺一詞看似無理,卻跨越了幾個朝代,暗示了中國古代茶器的演變。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饒宋達是一個從藝多年的建盞陶藝人,大概是長年燒制建盞,讓他覺得缺乏新意。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作者:饒宋達

建陽的土,并不是隻能燒盞吧,何不嘗試燒出一把壺?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帶着這樣的想法,饒宋達開始把建盞的工藝嫁接到茶壺上,幾個月的試驗證明,老祖宗的經驗沒有錯,建陽的原料根本不适合燒壺。首先,建盞的胎土顆粒很粗,可塑性不強,做成厚胎器還可以,但是要做出壺嘴、壺紐、壺把兒,就沒有那麼容易;其次,建盞的釉水流動性強,适合附着在曲線流暢的器皿上,而壺的造型複雜,凹面拐角很多,釉水不能均勻覆寫,燒出的釉色,慘不忍睹。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饒宋達工作室中的壺坯

建盞的工藝和壺的造型似乎有些不相容,這讓饒宋達有些苦惱。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不過了解建盞特性的茶人會發現,建盞壺是一個相當有誘惑的茶器。建盞的高含鐵胎土讓泥壺具有鐵壺的質感,建盞壺能夠釋放鐵離子、軟化水質,同時,沒有生鏽的問題,比鐵壺更勝一籌;建盞壺強化了建盞的保溫效果,保持高水溫對沖泡閩北烏龍茶非常重要。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饒宋達不舍得放棄建盞壺,他通過細化胎土,增加釉水的黏度,在工藝上做了一系列調整。直到2019年春節前的幾天,他還在龍窯邊上燒壺。估計是窯神爺爺想讓他過個好年,就在臘月二十八那天,幾隻建盞壺通紅地冒着熱氣,從匣缽裡出來,冷卻之後,饒宋達欣喜地發現,這幾隻建盞壺,沒有形變,沒有跳釉,幾乎完美地誕生了。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饒宋達的建盞壺壺身較高,挺拔而精神;建盞的鐵系結晶釉在柴燒的過程中,自然地形成烏金、柿紅、紫金、茶末等顔色;壺嘴圓小峻削,出水緊速有力,不失為一把趁手的茶壺。

饒宋達,把建盞變成壺

一把建盞壺,橫跨幾個時代;同一種原料,适應了不同的器型;茶器之趣,就在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