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遺忘之地:剛果的這座礦山與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有何關系?

作者:萬象之晝夜觀察

1945年8月,美軍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幾天後,日本宣告投降,二戰結束。

但時至今日,關于當初那兩顆原子彈的故事,在大多數人看來,依然是那麼的熟悉而又陌生。

這其中,便包含了坐落于剛果(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座礦山——欣科洛布韋(shinkolobwe)鈾礦。

英國曆史學家蘇珊·威廉姆斯(susan williams)在其著作中寫道:“欣科洛布韋這個詞使我充滿悲傷。這不是一個快樂的詞,這個詞讓我與可怕的痛苦聯系在一起。”

為什麼呢?因為它是當年投落在日本的那兩顆原子彈原材料鈾的來源地。

但是今天,作為二戰中最關鍵的一部分的這座礦山顯然已被遺忘,人們很難将其與毀滅了兩座城市的炸彈聯系在一起。

遺忘之地:剛果的這座礦山與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有何關系?

上圖:欣科洛布韋的鈾被美國儲存起來,以便用來制造1945年投放在日本的原子彈。

欣科洛布韋的故事始于1915年,當時的剛果正受到比利時的殖民統治,殖民者們在那裡發現豐富的鈾礦層。

起初,由于對鈾的需求很少,鈾礦被視為毫無價值的岩石。不過當年比利時聯合礦業公司(unionminière)還是開采了這片土地,目的不是鈾,而是為了從中找到鐳的痕迹。

直到1938年發現核裂變,鈾的潛力才顯現出來。得知這一發現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立即寫信給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建議他将該元素用于産生巨大的能量,甚至用來制造強大的炸彈。

1942年,美國軍事戰略家決定購買盡可能多的鈾,以擷取後來被稱為曼哈頓計劃的原料。盡管在科羅拉多州和加拿大也有鈾礦,但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比剛果的這座礦擁有更多的鈾。

湯姆· 佐爾納(tom zoellner)在撰寫《鈾-戰争,能源和塑造世界的岩石》一書時,到訪了欣科布洛韋。他在書中寫道,欣科洛布韋的地質狀況可以被描述為“自然的怪胎”。因為,“在其他礦山中,你看不到更純的鈾。從未發現過類似的東西。”

如果美國和加拿大的礦山可以挖出含0.03%鈾的礦石,就會被認為具有“不錯”的開采價值的話,在欣科洛布韋,礦石通常能夠産出65%的鈾。就連被認為品質太差的廢石(或稱為尾礦)中都含有20%的鈾。

遺忘之地:剛果的這座礦山與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有何關系?

美國人來了,在與比利時聯合礦業公司(unionminière)最初達成的交易中,美國擷取了1200噸鈾,這些鈾被運往紐約史泰登島儲存,另外還有3000噸被儲存在礦山的地面上。

但這還不夠,為了擷取更多,美國又派了陸軍工程師過去,将那些原本已經廢棄的礦石重新投入生産。

此後,在比利時的統治下,剛果勞工在礦中日夜勞作,每月向美國運送數百噸鈾礦石。

剛果民間社會(ccssa)負責人以賽亞·蒙比洛(isaiah mombilo)說:“欣科洛布韋決定了誰将成為世界的下一個主宰。” “一切都從那裡開始。”

為了避免軸心國警惕曼哈頓計劃的存在,所有這些都是在嚴格保密的條件下進行的。欣科洛布韋被從地圖上删除,間諜特工們也被派往該地區,他們的作用之一是散布關于那裡發生的一切虛假資訊,以遮掩真相。

在知情者的心裡,鈾被稱為“寶石”,而不是簡單的“原材料”。幾乎在所有地方,他們都保持了足夠的默契,甚至“欣科洛布韋”這個詞都成了禁詞,永遠不會被提及。

直至戰争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秘密依然被保持着。威廉姆斯在書中寫道,足夠多的努力讓人們深信,鈾來自于加拿大。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徹底,以至于人們的信念一直都是——原子彈所用的鈾是加拿大制造的。

遺忘之地:剛果的這座礦山與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有何關系?

戰争結束後,欣科洛布韋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改進的濃縮技術使西方大國不再依賴這個地方的鈾。不過為了減少其他國家的核野心,美國等西方國家始終未曾對其放松管制。

1960年剛果獲得獨立後,礦山關閉了,入口處被水泥澆築封鎖。但西方國家還是不放心,他們希望確定主持欣科洛布韋的任何政府,對他們的利益始終保持友好。

任何想上司剛果的人都必須處于他們的控制之下。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推翻了當時的帕特裡斯·盧蒙巴(patrice lumumba)政府,并于1965年扶植獨裁者蒙博托·塞西·塞科(mobutu sese seko)成立新政府,自此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毀滅性統治。

遺忘之地:剛果的這座礦山與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有何關系?

但剛果人民沒有放棄希望,他們不願看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幹預,1997年,蒙博托·塞西·塞科終于被推翻了。

然而,這一舉動破壞了西方勢力的軍事和政治利益。圍繞着欣科洛布韋,新一輪博弈開始。

剛果人在沒有任何防輻射措施保護的情況下,一邊偷偷開采着欣科洛布韋,一邊受着外部勢力的打壓,與此同時,礦難也像幽靈一般,時不時地奪走他們的生命。

時至今日,圍繞欣科洛布韋的保密活動仍在繼續。美國等西方國家阻礙着人們認識剛果人對盟軍勝利的貢獻,也阻礙着對該礦的環境和健康影響的調查。

蒙比洛說:“影響是醫學,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的。” “由于這種保密性,我們無法得知輻射的負面影響。”

現在,在該地區出生的肢體變形的兒童比比皆是,卻很少保留醫療記錄。受欣科洛布韋影響的許多人都在争取承認和賠償,但由于缺乏有關該礦山以及那裡發生的情況的資訊,賠償變得非常複雜。

美國,英國和比利時的許多官方記錄仍在保密中,他們知道最真實的情況,但他們不願将此公之于衆。

在75年後的今天,與廣島和長崎一起了解欣科洛布韋這個名字,或許成了這個遺忘之地,重新被人們認識的第一步吧!

遺忘之地:剛果的這座礦山與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有何關系?

我是“萬象之晝夜觀察”,歡迎關注留言,更多精彩内容為您呈現。

往期精彩:古巴與美國的百年糾葛

萬象視野丨科技封鎖?你知道這70年我們是怎麼過來的嗎?

繼續閱讀